《盛先生的花兒》:跨越那道坎兒

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中,我們渴望去觸摸生活的肌理,那裡有現實的陣痛、苦澀以及肌理之下的血脈,為了觸碰血肉,許多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不惜去拉扯和撕裂這層肌理,直接去觸及痛苦根源,不僅破壞了電影本體,這種極其直接的表達訴求往往也會讓觀眾感到不適,《盛先生的花兒》在進行現實主義故事創造上展現,筆觸更為溫柔和細膩,如細流滲透進那些堅硬的東西之中。

老人們時常會念叨過去那些事兒,因為從那個時代過來,有些心結往往是一輩子的事,時代這步是邁過來了,但是心裡的那道坎兒可能一生都無法逾越。

而女性在當今,社會地位比起以往,雖不可同日而語,但傳統觀念的枷鎖始終存在,且不會隨時代弟地點而轉移,女性的這道心鎖,沒有系鈴人,還需自己解開,否則也是一道鴻溝。

Advertisements

《盛先生的花兒》這部電影講的是老人、女性以及兩代人如何跨過各自的那道心坎兒。這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無論畫面、表演方式還是故事本身,無不透露出極其濃厚的生活質感,片子以養老問題為切入口,拍的是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那些事兒,影片用兩個故事串聯起兩代人之間的情感隧道,從生活中的點滴細節入手,靠老人與年輕人之間的彼此撫慰去溫暖人心,這期間不乏幽默、囧事和感傷,但沒有的是很多家庭戲、兩代人的故事裡固有的苦大仇深。

王德順老爺子飾演的這位老人,早年搞過文藝,迫於當時的時代環境,組織不允許他結婚,長年累月,這事兒便成了老人的一道心坎,逝去的亡妻苗華成了他揮之不去的記憶,哪怕在頭腦已近失憶的情況下,心底里念叨的還是這茬。顏丙燕飾演的家政人員棉花的出現,恰好填補了老人內心的一塊空缺,同時也給與老人的大女兒更多內心的寬慰。片中有一幕老人在吃飯時哼唱《兩隻蝴蝶》的戲,即溫馨又動人。

Advertisements

但棉花也有自己那本難念的經,那就是一直沒能有個孩子,突然在四十多歲的年紀意外得子,世俗的眼光、高齡產子的隱患她已全然不顧,為了生下這個孩子她可以放棄一切,在這一點上,導演難能可貴的站在了一個女性的視角去詮釋對於產子一事的態度,棉花對於孩子的執念,老人對於結婚的執念彼此纏繞在了一起,這份執念甚是動人。作為一部男性導演的片子,貴在有女性視角在場,難得。

當人老到一定程度,心智在某種程度上又會恢復到孩童的地步,王德順老爺子飾演的老人對於棉花的執念來自於對妻子苗華的追憶、對未成婚事的不甘,在他看來,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跟苗華結婚,棉花的適時出現以及名字與苗華的諧音,似乎讓老人看到了苗華本人,對棉花孩童般的眷戀時不時透露出天真的幽默,這種對老人的心態體現不是純粹的戲劇加工,而是主創結合自己親身經歷的一種真切投射。

電影往往有多重空間,工作的空間、情感的空間、性的空間等,從而完善故事中角色的血肉,《盛先生的花兒》從性的空間入手,道出棉花的苦衷,順勢切入到盛先生的養老問題上,進入棉花的工作空間,在陪伴和照顧老人的過程中,達到兩人情感空間的飽滿塑造,影片最終達到的是兩人攜手度過心坎兒的過程,老人雖然仙逝,但是在臨終前完成了自己的結婚遺願,棉花最終把孩子生了下來,她沒有顧及別人的看法,因為這是她的權利,最後一幕,背著孩子的棉花找到了盛先生丟失的狗狗,並與其結伴上路了,此處實乃點睛之筆,對於這個女人來說,她的路似乎才剛剛開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