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心臟「早搏」那些事兒!

心臟早搏,可以說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了。人的一生,大概都會有一段與「早搏」相伴的日子。與早搏相伴,有些人毫無感覺,只是在偶然的檢查中發現;有些人則感覺明顯,心慌心悸,焦慮不安。那麼,「早搏」到底是個什麼「鬼」?

心臟早搏,顧名思義,就是心臟提早出現的(異位)搏動。我們正常的心臟搏動(竇性心律),是按照竇房結的指令、間隔一定的時間周期性發生的。這個周期,醫學上稱為「心動周期」。早搏,就是心臟搏動在原本正常的心動周期里提早發生了,因此也稱為「期前收縮」、「期外收縮」

那麼,早搏是怎樣發生的呢?

心臟發生早搏的電生理機制很複雜,歸結起來主要有兩個方面:心臟的起搏和(或)傳導出現了異常。

第一種情況,心臟出現了異常的起搏點。這種異常的起搏點搶在竇房結的指令之前「發號施令」,引起了心臟早搏。發生異位起搏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心臟原先潛在的、本該聽命於竇房結的下級起搏點(房室交界區、希氏束)出現異常,搶先出來髮指令了。另一種是心臟中原來沒有起搏功能的一部分心肌細胞由於種種原因影響有了起搏功能,也搶先出來髮指令了。

另一種情況,心臟的傳導通路發生了問題。一部分下傳的信號半路繞回去又返回來再次下傳,醫學上叫做「折返激動」。這種折返激動可以發生在心臟的各個部位,由於「抄近道」或「跑得快」,也早於正常的竇房結指令下傳而引起心臟收縮(早搏)。

早搏可以單個或成對出現,如果三個或以上連續出現就叫做心動過速了。

心臟的早搏根據起源的部位分為竇性早搏,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房室結性)早搏等。房性和室性早搏最為常見

心房、心室早搏的電信號也會逆傳竇房結,有時候傳到了,有時候沒傳到。逆傳到竇房結的信號會打亂竇房結的正常節律,這些也會在心電圖上有所顯現。因此,早搏的心電圖表現多種多樣。

早搏可以偶而出現(偶發),也可以頻繁發生(頻發)。一般來說,每分鐘超過5次、或每小時超過30次的早搏算作頻發。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發現, 50%~70%的正常人有室上性心律失常,並且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90%的老年人有房性早搏。在大規模人群研究中,室性早搏的發生率為60%,60歲或以上的老年人發生率明顯升高, 80歲以上的健康老年人100%有早搏。研究發現,正常情況下24小時內,98%的人室上性(房性、交界性)早搏、96%的人室性早搏次數低於100次。

哪些因素可以使得心臟發生早搏?

可以引發早搏的因素很多,有些弄清楚了,有些還不太明白。總之,心臟本身的原因,全身疾病的影響,各種因素引起的機體內環境紊亂、神經內分泌異常,還有可能存在的遺傳因素等,都可能引起心臟早搏。

心臟結構異常和本身的疾病:如各種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缺血性心臟病,心肌炎,心肌病等)、心瓣膜病,心包疾病,心力衰竭,甚至心臟腫瘤、心室假腱索等,可以使心肌受到刺激、牽拉、壓迫,或者缺血缺氧、炎性反應、壞死、瘢痕形成等。

全身疾病對心臟的影響,比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消化道疾病等。

各種可以引起機體內環境紊亂的因素,如發熱、缺氧、體內的酸鹼失衡(酸、鹼中毒)、電解質紊亂(血鉀、鈣、鎂等離子不正常)、各種毒素中毒等。

還有很多藥物的影響,包括如抗心律失常葯、強心藥、抗生素、抗抑鬱焦慮葯、抗腫瘤葯、激素等。

有些人並沒有檢查出明確的疾病或異常,可以由於情緒激動、緊張焦慮、失眠,或者吸煙、飲酒,飲濃茶、咖啡,飽餐、吃冷飲等甚至某個動作、體位誘發早搏。這些可能與體內的神經內分泌調節和一些理化因素刺激有關。還有一些早搏發作似乎無誘因可查、無規律可循。

因此,早搏可以由器質性疾病引起,也可以是一種功能性的異常。

關於早搏對人體的影響和治療問題咱們下一篇再談。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