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李翎玉專欄:寶寶不明原因的高熱不退——幼兒急疹

幼兒急疹(ES)是嬰幼兒時期較為常見以高熱、皮疹為特點的急性發熱出疹性疾病,又稱嬰兒玫瑰疹。一年四季均有發病,以春秋季為高發季節,尤其以4~5 月及8~9月份最多。由人類皰疹病毒6 型(HHV-6)感染引起,少數由 HHV-7 引起。雖然多數幼兒急疹患兒愈后良好,但近年來併發症發生率逐漸增加、種類多樣,故家長們需要重視。

臨床癥狀

  • 突然發熱,可持續1~5天,體溫多達39°C及以上,發熱期間精神狀態尚可或無其他不適。部分患兒的軟齶可出現特徵性紅斑。

  • 發熱退後出現疹子,皮疹為紅色斑丘疹,壓之褪色,,疹間皮膚正常,個別可融合成大片狀,不伴瘙癢。分佈以軀幹、面頸部多見,四肢較少。疹退後無色素沉著、脫屑。

  • 其他癥狀:咽部充血伴扁桃體腫大、眼瞼水腫、前囟門隆起、咳嗽、腹瀉、驚厥等等。

    Advertisements

  • 典型癥狀除了皮疹以外,有的患兒會出現淋巴結腫大多見於頸部、耳後、枕部淋巴結,如黃豆大小,質中,活動,無壓痛。

  • 白細胞計數明顯減少,淋巴細胞增高,最高可達到90%以上。

  • 如果沒有出現併發症,病情一般預后良好。

併發症

造成幼兒急疹的病毒有顯著的嗜淋巴細胞性和嗜神經性,臨床上常常忽略 HHV-6 可能造成的神經、血液、消化道、肝臟、心臟等多個系統的損傷。

  • 呼吸道疾病:在 HHV-6 感染基礎上可合併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細胞病毒、肺炎鏈球菌等其他病原體感染,加重病情。

  • 粒細胞減少症:由於幼兒急疹患兒多以高熱為主,應激反應抵抗過度,隨著病情進展,粒細胞可逐漸下降。是機體在對抗病原體過程中的一種免疫反應,是保護機制而非病情嚴重的表現,預后多良好。

    Advertisements

  • 腹瀉:幼兒急疹患兒常伴腹瀉,但癥狀輕,使用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腹瀉癥狀短期內即可見好轉。

  • 血小板減少症:幼兒急疹偶可併發血小板減少,暫不給予升血小板的藥物,積極觀察隨訪血常規。

  • 熱性驚厥(單純型或複雜型):發熱導致某些患兒大腦的驚厥閾值降低而觸發驚厥發作。考慮患兒發熱時熱峰高低、有熱性驚厥家族史是誘發驚厥的重要因素。

  • 良性顱內壓增高症:嬰兒主要以前囟隆起、煩躁、哭鬧為主要表現,較少發生抽搐、局灶性神經體征、佔位性病變和腦室梗阻等徵象。

  • 心肌損傷:心肌損傷近年來越發引起關注,可有心動過速、心音低鈍等體征,但臨床癥狀輕、愈后良好。

  • 肝功損害。

治療

目前臨床上沒有特效藥物治療,故治療原則以對症處理為主。適當應用炎琥寧等抗病毒藥物。高熱時予物理降溫、口服美林等退熱藥物,並且適當補充液體,給予易消化食物。

豉翹清熱顆粒

主要成為:連翹,淡豆豉,薄荷,荊芥,梔子(炒),大黃,青蒿,赤芍,檳榔,厚朴,黃芩,半夏、柴胡、甘草。

服用方法:6個月~1歲一次1~2g;1~3歲一次2~3g;4~6歲一次3~4g;7~9歲一次4~5g;10歲以上一次6g。一日需服用3次。

豉翹清熱顆粒治療幼兒急疹早期的發熱療效確切,可減少退熱葯使用次數,縮短髮熱持續時間,治療過程中除偶有嘔吐外,無其他不良反應。

兒童回春顆粒

主要成分:黃連、水牛角濃縮粉、羚羊角、煅人中白、淡豆豉、大青葉、荊芥、羌活、葛根、地黃、川木通、赤芍、黃芩、前胡、桔梗、玄參、柴胡、西河柳、升麻、牛蒡子等 20 味中藥組成。

服用方法:1歲以下,每次 1 /4 袋;1~2歲,每次 1 /2 袋;3-4歲,每次3/5袋;5-7歲每次1袋。每日服用2~3 次,服藥至熱退疹出。

幼兒急疹推拿退熱

退六腑10分鐘

左臂順正,小指在下,用指面自尺側肘橫紋推向腕橫紋。

平肝清肺10分鐘

左手持患兒左手拇中小指,露出食指無名指,右手指面自患兒指根向指尖單向推。

清胃5分鐘

自大魚際外緣赤白肉際處,從腕橫紋推至拇指根部。

護理

1.補充足夠的水分,繼續母乳餵養或給予牛奶、米湯、豆漿、粥、麵條等易消化的飲食。

2.隔離患兒至出疹后5天。

3.有驚厥傾向的嬰幼兒,開始發熱時給予服用王氏保赤丸。

4.洗澡水不宜過熱,以清水洗,不需要用沐浴乳。

幼兒急疹病初常易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川崎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因為幼兒急疹早期未出疹前癥狀為咳嗽、流涕、鼻阻、淋巴結腫大、扁桃體腫大等,與部分疾病癥狀相似,故早期確診有困難。如果有服用藥物,在出疹初期也需要與葯疹相鑒別。所以家長要密切關注寶寶的情況,才可詳細告知臨床醫生,以幫助醫生早期診斷,避免過度治療。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