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正義是可感受的正義

《看得見的正義》(第二版)是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瑞華所著的一本有關法律格言的評述,共評述23個常見的法律格言。該書緊密結合我國刑事司法現狀和突出問題,側重於從刑事訴訟程序角度進行解讀,從多個維度強調程序正義的重要性和實踐價值。

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是程序正義的最大功能體現。「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讓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看得見的正義是可以感受到的,感受到的正義能夠增加可信的程度。重過程、重程序,需要在刑事訴訟過程和程序設計中體現人類最低限度的道德正當性。作者指出我國多年來存在行政審批手續繁冗、司法辦案程序可隨意縮減的現象,恰恰說明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必要而緊迫。黨的十八大以來,行政部門逐步釐清權力清單,大幅裁減審批事項、簡化審批手續,同時司法辦案部門不斷強化程序意識,尤其是非法證據排除規定出台及實施,顯示出高層革故鼎新、以人為本,全面建設法治國家的堅定信念。

Advertisements

程序正義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二是「聽取另一方的陳述」。前者談的是迴避和變更管轄問題,後者談的是聽審權的問題。作者以京劇《赤桑鎮》中包拯不徇私情鍘死親侄子包勉的經典片斷展開反思,指出在這種鐵面無私、大義滅親、執法如山的清官形象中,恰恰存在重實體、輕程序的傳統法律文化因子。用現代的程序法觀察,包勉的母親對包拯有養育之恩,包拯作為特定利害關係人審理該案就是做自己案件的法官。

程序的正義還包括公正的聽審,這是裁判結果作出的必經程序,通常要求裁判者充分聽取當事雙方的陳述申辯,給予同等的舉證、質證、辯論的參與機會。在西方,上帝準備懲罰偷吃伊甸園禁果的亞當、夏娃之前召集二人,聽取二人意見。《聖經》中的這個故事給基督教徒們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極大影響,潛移默化中培育了西方基督教社會公正聽審的權利意識。反觀我國,很多時候,民眾則缺少這種意識。公正聽審實際上就是讓訴訟參與人能夠通過聽審的方式對裁判者施加影響,從而作出對己有利的裁判結果。

Advertisements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審判公開不僅指法庭審理過程的公開,更需要將法庭裁判結論形成的過程公開。前者是形式的公開,後者是實質的公開。一份合格的裁判文書應當將控辯雙方關於證據、事實及法律等方面存在的爭點全部展示,要從法理、事理、情理等角度進行評析,要將裁判結果得出的整個過程毫無保留地體現在裁判文書中,不能以「辯方意見與在案證據、事實不符」一筆帶過。「正義根植於信賴」,裁判文書的充分說理會讓當事人感覺自己在整個訴訟過程中作為訴訟主體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即使人身財產權利受到某種程度的限制或剝奪,卻有助於其對公平正義的感受。

讀完全書,可以感受到作者學貫中西的深厚法學素養和對程序正義追求的執著信念,能夠看出其主張吸納英美法系程序理論、制度當中的合理成分對中國的刑事司法現狀進行改良。雖然書中有些觀點有待商榷,但以格言評述的寫作方式推介程序正義諸多理念,淺顯易懂,娓娓道來,在輕鬆暢快的語境中給讀者深刻的程序意識啟迪。

(作者單位:安徽省銅陵市銅官區人民檢察院 章志強)

來源:檢察日報

運營人員: 魏宇波 MX008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