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提壓心肺復甦術——心肺復甦出新招

來源:中衛護研院

患者胸部多發傷、胸廓畸形或合併其他傳統胸外心臟按壓術禁忌症——怎麼按

中國武警總醫院急救醫學中心主任王立祥給了我們答案——腹部提壓心肺復甦術

早前,央視新聞對該技術也進行了相應報道。

腹部提壓心肺復甦術機制

(1)腹部提壓心肺復甦術是利用腹部提壓裝置經腹部進行心肺復甦的新技術,是對傳統心肺復甦方法的繼承與發展。王立祥等經研究提出肺泵學說併發明了腹部提壓裝置。

(2)利用腹部提壓裝置按壓腹部時,腹腔內壓力增大,膈肌受壓上抬,胸腔內壓力增高,心臟受壓容積變小,產生前向血流,提高心排出量。並促使腹部臟器及容積血管內約人體的25%血液大部分流回心臟。肺臟受壓回縮使肺泡內氣體排出,完成呼吸動作。

Advertisements

(3)腹部提拉時,腹腔內壓力隨之下降,膈肌下移,胸腔內壓力減小,心臟舒張,為再次按壓心臟泵血做準備。同時肺臟完成吸氣動作,發揮肺泵功能。

(4)不間斷提拉和按壓過程實現了人工循環和同步人工呼吸,從而產生類似自主循環。

腹部提壓心肺復甦術裝置

腹部提壓心肺復甦術操作方法

(1)操作者雙手抓緊提壓裝置手柄將提壓板平放於患者中上腹部,使提壓板上方三角形的頂角放在肋緣和劍突下方。

(2)開機后腹部提壓裝置產生負壓使患者腹壁和提壓板緊密結合。

(3)操作者於患者側方通過提壓手柄以100次/min的頻率連續交替向下按壓與向上提拉,按壓和提拉的時間為1:1;向下按壓時垂直用力,勿左右擺動,力度約40~50Kg;提拉時垂直向上均衡用力,力度約20~30Kg。

Advertisements

(4)持續搶救30min以上。

腹部提壓心肺復甦術優點

(1)實現了循環與呼吸同步復甦,避免了通氣與血流脫節,彌補了傳統心肺復甦胸外按壓時沒有通氣支持的缺陷。

(2)研究顯示,約1/3患者在傳統心肺復甦時發生了肋骨骨折,甚至損傷肺、胸膜及心臟,影響了復甦效果。腹部提壓心肺復甦按壓的主要部位為腹部中心地帶,此處為小腸聚集部位,實質臟器腎臟和胰腺則位於較深部的腹膜后,相對來講不易發生臟器損傷,能有效避免心肺復甦過程中造成嚴重的二次損傷。

(3)腹部提壓心肺復甦中使用的腹部提拉裝置在施術過程中有指示燈和音頻輔助,壓力和按壓頻率有保障,使心肺復甦操作更加標準化、規範化,復甦效果更確切。

(4)腹部提壓心肺復甦產生的通氣量較傳統心肺復甦有較大提高,不須口對口人工呼吸,使施救者放棄針對口對口人工呼吸的戒備心理,從而更多精力參與到搶救過程。

(5)腹部提壓對電除顫等治療的影響小於胸部提壓。如果腹部提壓裝置有絕緣裝置,腹部按壓和心臟除顫可同時進行。

(6)腹部提壓過程中可顯示患者實際的心電圖。

腹部提壓復甦術的適應證與禁忌症

(1)適應證:開放性胸外傷或心臟貫通傷、胸部擠壓傷伴心臟停搏且無開胸手術條件;胸部重度燒傷及嚴重剝脫性皮炎伴心臟停搏;大面積胸壁不穩定(連枷胸)、胸壁腫瘤、胸廓畸形伴心臟停搏;大量胸腔積液及嚴重胸膜病變伴心臟停搏;張力性及交通性氣胸、嚴重肺大泡和嚴重肺實變伴心臟停搏;複雜先天性心臟病、嚴重心包積液、心包填塞以及某些人工瓣膜置換術者;主動脈縮窄、主動脈夾層、主動脈瘤破裂繼發心臟停搏;縱隔感染或或縱隔腫瘤伴心臟停搏;食管破裂、氣管破裂和膈肌破裂伴心臟停搏;胸椎、胸廓畸形,頸椎、胸椎損傷伴心臟停搏;積極胸外心肺復甦措施失敗者。

(2)禁忌症:主要有腹部外傷、膈肌破裂、腹腔器官出血、腹主動脈瘤、腹腔巨大腫物(如妊娠、腸梗阻、腹腔器官腫瘤、大量腹水、巨大卵巢囊腫)等。另外,有研究表明,高度肥胖者腹部提壓效果較差;呼吸抑制且行單純呼吸復甦時,如患者意識尚未消失,可能會出現耐受不良。

編者: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杜鑫,谷曉玲)

參考文獻:

[1]王立祥.開創腹部提壓心肺復甦「腹泵」機制研究之路[J].解放軍醫學雜誌,2014,39(10):767-770.

[2]張思森,孟志劍,劉青,等.腹部提壓心肺復甦術在胸部創傷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中華衛生應急電子雜誌,2015,1(1):32-34.

[3]王立祥,孟慶義.腹部是心肺復甦「不可或缺」之部位——論胸部與腹部心肺復甦的優勢及互補[J].解放軍醫學雜誌,2017,42(2):117-121.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