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將讓中國進入「百家爭鳴」時代

本文原創,今日頭條首發

中國社會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但無論什麼動向我們總能在歷史上找到對應。比如眼下的自媒體大繁榮,恰恰與2000年前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遙相呼應,這不僅體現在格局上,還有背景和結果上……

在春秋戰國之前,周天子封疆裂土,一千多個諸侯國恪守秩序、互相獨立,大家都沒有求變的動機及慾望,彼此相安無事,只需定期朝拜就行了。

因此這個時期的中國人是最講究禮儀的,當時《周禮》《儀禮》《禮記》合稱「三禮」,涉及禮儀條文從衣食住行到為人處世,從居官行政到建國立邦無所不包,洋洋洒洒共三千多條,組建了整個社會的運作秩序。說當時的中國人敬天愛人、相敬如賓、禮尚往來、路不拾遺等等,一點也不為過。

然而在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被犬戎殺死,西周終結。從此「天下」最終決裂,「國家」誕生。 於是諸侯國開始互相爭奪地盤,各種無節操、無底線、無下限的行為都出來了,而對於這些行為大家也漸漸的見怪不怪了。

孔夫子就經常感嘆世風日下,各種倫理道德的散失導致人心不古,導致社會秩序一片混亂。這就是所謂的「禮崩樂壞」。

然而,最好的事一定在最壞的事之後發生,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規律。

在這個動蕩的大時代:弱國想變強、強國想稱霸,大家都在奮發圖強。這就給很多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帶來了機會,這些人未必是地主階級出身,但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思想和主張獲取利益集團的關注,然後獲得做事的機會。

比如秦孝公就是個投資人,被商鞅的一次路演給深深吸引,於是任命商鞅作為秦國的CEO,給他20年時間讓他建設一個強國。而當時社會上的這種情況數不勝數,利益集團與能人志士互相尋找。

於是民間智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發,最終激蕩出了一個偉大的時代,各種學術和流派形成了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這恰恰與同期古希臘文明交相輝映。諸子指的是管子、老子、孔子、莊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陰陽家等不同學派。

這種不同學派知識分子湧現,以及爭芳鬥豔的局面跟如今的自媒體格局時代,遙相呼應、如同一轍。

再想想現在,我們的輿論不再由高大上的中央級「媒體」獨家把控,那種幾十上百號人一邊吃著大鍋飯,一邊調查走訪編輯排版,還得審核、把關,生怕觸犯了政治暗礁等等傳統媒體運營模式正在被淘汰。

而在互聯網重構的扁平化、網狀型的社會組織里,每個人都是一個信息節點(有大有小而已),自媒體摧毀了傳統媒體的單向說教,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發言,未來人人都是一個自媒體,全民皆媒體。這種裂變效應散發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輿論開始下沉、精英人士開始上浮,私學在勃興,民間思想開始發揮重大力量。

在春秋戰國時期,很多思想者都是獨立的,他們都從當時的格局出發,著書立說、議論時事、闡述哲理,遊說講學。但他們並非依賴於某一方政治勢力,而是「用我則留,不用我則去」,所以孔子一直在周遊列國,自嘲如同喪家之犬。

這些思想者還有個原則叫:「不治而議論」,「不治」,即「不任職」。「議論」,就是議論時政、國事、治亂之策,以實現智囊團的功能。這是在寬鬆自由的輿論氛圍內,對統治者的政治行為提出批評意見和建議,他們很少有阿諛奉承、溜須拍馬的情況,這促使了他們獨立思考的人格和創造性探索的特質,這一點最難得!

後來意見相同的人就抱團形成了一派,這就好比現在的「社群」,當社群的影響力到一定程度之後甚至可以影響國策的制定。因此,自媒體是社群的中心

隨著各種學術相繼推出,各種代表人物被推到了歷史舞台上,大家求同存異,互相說理但不謾罵,這種局面最終被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最終結束,並且在隨後的2000內再也沒有出現,而如今我們非常幸運的遇到了這個時代!

「百家爭鳴」是在「禮崩樂壞」之後發生的,「自媒體繁榮」是傳統社會秩序被互聯網革命徹底打亂之後發生的,再比如民國的「新文化運動」也是在封建社會崩塌后提倡出來的。因為社會的重建特別需要新思想。

跟春秋戰國不同的是,我們把「百家爭鳴」給產業化了,各種集團正在用全新的商業思維推動它的發展,如今自媒體成了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新興產業。

春秋戰國當時有一句話叫:天子失官,學在四夷。意思是原本壟斷天下的貴族文化,開始向社會下層擴散,致使「私學勃興」。於是齊國的「稷下學宮」成了世界上第一所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學府,百家爭鳴就是以稷下學宮為中心。

無獨有偶,如今也有國際教育企業家林偉賢先生也開始和企業家創業者分享【偉賢頌】(微信號:lixtbz )這樣的自媒體,用每天簡潔的黃金200秒解讀傳播思想,還有每月在線視頻的趨勢解讀乾貨,當然類似形式的還有「羅輯思維」等等,數不勝數。

在百家爭鳴時期,思想學派的終極目標是想參與治國安邦,或者成就霸業、一統中國。而在互聯網時代,自媒體產業背後的價值是什麼呢?其實是「話語權」的權重,它的商業價值最後都體現在這三個字上面。

比如2016年春晚六小齡童被「萬人請願」上節目,這件事熱鬧與繁雜的背後,反應了一個正在發生的革命:覺醒的中國人迫切要求通過「話語權」參與公共事項的「決策權」,而自媒體的影響力越大,在中國話語權的權重就越大,甚至可以大到影響公共事件的發展東西。因此自媒體已成為媒體巨頭、財富集團、政府部門等書寫新權力格局的最有力工具。

無論如何,「話語權」的掌控開始由中央逐漸往民間轉移,甚至最終會交還給每一個人手中。「話語權」正以自媒體為載體向各個角落滲透,它的傳播更具滲透性、自發性、擴張性,呈現出「裂變」的勢態,並且勢如破竹,所以沒有人敢對其小視。

自媒體的爭鳴主要體現在「多元化」和「包容性」上,你是「小清新」,我是「重口味」,她是「揭秘者」,那邊還有人玩「高大上」。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捍衛你說話的權力。你如果看不慣我的風格,那你就自成一派,各有各的受眾,各有各的規劃。

有人縱橫捭闔,有人裝瘋賣笑,有人危言聳聽,有人一本正經。

比如羅振宇是個溜街串巷的知識快餐叫賣者,papi醬是個豐富大家生活的娛樂者,董明珠小姐公眾號定位為企業家和各界人士交流的平台。

自媒體也可以承載遠大的理想,比如董明珠說了這是她要藉此實現中國製造的夢想,偉賢頌是在洞察社會和商業趨勢,並將其傳播給大眾;羅永浩是在售賣他的情懷,並將其產品化。除此之外俞永福、馮侖等等,這些以個人名稱定位的自媒體,格局並不小。

對於自媒體來說,粉絲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未來。比如papi醬4個月吸引了1000萬粉絲,短時間走紅是因為她的內容生產短、平、快,適應了年輕人碎片化的時間;羅振宇堅持了3年做到了660萬粉絲,他的內容相對豐富一些,偏重理論,而偉賢頌的內容每天都是全球各大城市分享內容,經過當地的趨勢實際的分析在和用戶分享更加系統化,更加註重實踐。

所以這些已經在江湖橫空出世的自媒體,已經未來更多的自媒體,就像百家爭鳴中的道家、法家、儒家、雜家一樣,異彩紛呈。

其實自媒體早已過了比拼粉絲數量和閱讀量的階段,接下來注重的是質量而非數量,或者說實實在在的價值,這才決定了未來空間。

抓住紅利期的人不用過於得意,還沒有開始的人也不用著急。

這個時代只要開始了就不晚,尤其是那些知識健全、思想深刻、洞若觀火,並能給大家帶來正能量的人,真正的好時代才剛開始。

當然,現在已經形成自己思想體系、並可以用來改造社會的自媒體還幾乎沒有。從這個角度來講自媒體還只能算處於「百家爭鳴」的雛形。同時各個自媒體之間既要相互爭艷又要彼此欣賞和借鑒,這才是「百家爭鳴」得以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根本。

胸懷天下、和而不同,這才是最高境界。

對於我們每一個來說,在這個社會秩序正在重構的格局之下,只要具備正能量、大胸懷、和獨立思想的人,都可以在未來社會的構建中發揮一份力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每個人都將為世界的運轉注入了潤滑劑。百家爭鳴、百花爭艷的時代正在到來!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