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很多地名一讀就錯,你能讀對幾個?

中國的文字真是博大精深呀!在河南有這些地名會被很多人讀錯,今天大俠說娛樂來給大家分享一下!中原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地名也不外如此,很多地名經過漫長的歷史變遷發生了變化,早已不是字面上的讀音,作為河南人,以下這些地名,你一定或多或少讀錯過,或者聽到其他人讀錯過,那麼小編來科普一下以下這10個一讀就錯的河南地名,你錯了幾個?

河南浚(xùn)

縣浚縣隸屬河南省鶴壁市,是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浚縣原來不叫浚縣,漢代稱「黎陽縣」。明洪武三年(1370年),將黎陽縣改稱浚縣,縣城從浮丘山頂向北遷移至現在的城址,並在明初先後四次從山西洪洞向浚縣移民,新建了300多座村落。大量的山西移民進入縣境,把浚「jùn」讀成了「xùn」。久而久之,「jùn」縣就成了「xùn」縣,而「黎陽」則成了歷史稱呼。

Advertisements

河南武陟(zhì)

武陟縣的「陟」字,讀(zhì)這個音,表示登高或者晉陞的意思。武陟縣屬於河南省焦作市,地處豫北懷川平原,位於河南省西北部,黃河北岸,與鄭州隔河相望。早在夏朝時期,大禹治水后將天下劃分為古九州,武陟地區屬於冀州,稱覃懷。商周時期,根據明萬曆十九年《武陟志》的記載:「武陟縣,周武王牧野之師,興茲土,故名。」春秋戰國時期,武陟縣先後屬於鄭國和魏國。公元596年,隋朝分修武縣南部置武陟縣,武陟縣名開始於此,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河南滎(xíng)陽

滎陽,縣級市名,屬鄭州市。滎陽位於鄭州西15公里,是河南省距省會最近的縣級市,下轄9鎮3鄉2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風景區管委,人口59萬(2013年),面積908平方公里,其中城鎮建成區面積17平方公里。滎陽是象棋的故里、鄭氏的祖地、閥門之鄉和建築機械之鄉。鄭州市西部的滎陽市在遠古時代瀕臨黃河,曾是一片沼澤地,名為滎澤,或稱滎波。古人在滎澤向陽的高崗上群聚為生,建起了滎陽城。

Advertisements

河南柘(zhè)城

柘城縣屬於河南省商丘市,六千多年前,炎帝朱襄氏建都、安葬於柘城。夏朝時期,柘城稱「株野」,商朝時名「秋地」。周武王建立西周后,柘城縣為「三恪」之一的陳國開國之都。晉國被一分為三后,柘城縣大部分屬楚國。秦始皇建立秦朝,以邑自古盛產柘絲而得名「柘縣」,至隋朝時定名為「柘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

河南睢(suī)縣

睢縣古稱襄邑、拱州、睢州,是商丘市下轄縣,位於河南省東部。說起睢縣,就不能不提到睢水。睢水是古代睢縣(州)境內的一條古河,流經今睢縣北部一帶,睢縣就是因睢水而得名。歷史上黃河在中下游多次改道,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睢縣的地形地貌,睢縣境內原有的一些河流、丘陵,今日已難尋蹤跡,睢水在睢縣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河南澠(miǎn)池

澠池縣隸屬於三門峽市,其名來源於古水池名。澠池縣歷史源遠流長,最出名的是1921年在澠池縣仰韶村,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文化:仰韶文化;最廣為流傳的是出自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的典故——澠池之會。

河南中牟(mù)

鄭州市東部的中牟,西周時叫圃田,是周天子打獵的場地。漢朝開始設城,因城北有一座牟山,高僅丈余,綿延數十里,相對於山東的外牟而稱中牟。春秋時期屬鄭國,在此設邑。戰國時屬魏,置中牟邑。西漢始置中牟縣。此後歷代均設中牟縣建制。東漢末年,曹操與袁紹兩軍之間的一次著名戰役——官渡之戰就發生在這裡。

河南長垣(yuán)

長垣縣是河南省省直管縣,位於河南省東北部,東隔黃河與山東省東明縣相望,南與封丘縣、蘭考縣毗連,北與滑縣、濮陽縣接壤,因「縣有防垣」而得名。

河南泌(bì)陽

泌陽縣位於河南省南部,是駐馬店的下轄縣。因位於泌水之陽而得名!西漢時期,設置比陽縣,比也作沘,是泌河的原名。比陽縣治即今泌陽縣城。公元1381年,也即明朝時期,毗陽鎮復置縣,名為泌陽縣,屬南陽府。2000年6月8日起,泌陽縣屬駐馬店市。

河南汜(sì)水

河南省滎陽市汜水鎮,古稱「雄鎮」,是河南省滎陽市轄鎮。東接七朝古都開封,西連九朝古都洛陽,南有嵩岳名剎少林寺,北依華夏之源黃河,中有汜河水蜿蜒流淌,緊鄰鋁城上街區,與鞏義市交界,隴海鐵路、連霍高速公路橫貫鎮區,310國道貼境而過。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地名上就展露無遺,是不是覺得自己白上了那麼多年學?看完這些終於意識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有多麼重要。

這些地名,你讀錯了幾個?大家都來看看!多多支持關注小編!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