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研究把便便變成食物,好慘!前往火星的旅途上只能吃便便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在將宇航員派往火星等長期載人飛行任務之前,必須解決很多棘手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維持生計。

當我們把機遇號、好奇號等探測器送到火星的時候,這次旅行大概需要8個月,但是機器不需要食物。如果我們想把人類送上火星,他們就需要攜帶或種植足夠的食物,以防止他們在整個任務期間挨餓。就算是種植蔬菜等食物,也需要給它們提供源源不斷的食物。然而,8個月的旅程想要攜帶足夠多的食物,就需要一個龐大的飛行器。對人類來說,這真的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英國《獨立報》稱:我們已經在宇航員的廁所里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生活大爆炸》里是Howard Wolowitz發明

所有人都得拉便便,太空里的宇航員也不例外。在地面上拉便便似乎很簡單,重力會搞定剩下的事情,讓你拉出來的便便掉落下來,不至於飄起來沾到你身上。然而,在微重力環境下,就沒有免費的重力來幫你拽便便了!

Advertisements

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會使用專門設計的太空馬桶,用真空泵產生的強大吸力把便便吸走。這些便便會被收集起來,然後彈射到空間站外,最終會落回地球大氣層,在高空燃燒殆盡,像一顆流星那樣劃過天際。聽起來是不是超酷超爽的呢?

那就是,你平時看到的那個發著光、拖著尾巴的東西可能不是流星,而是宇航員的便便。陪你去看流星雨對著便便許願......

然而,以後看「流星」的機會可能不多了。因為,科學家表示,可能使航天員依靠利用他們自己的糞便培育的一種「粘乎乎的酵母醬似的塗抹調味品」生存。

從「屎」到「食」

或許你覺得好笑,或許你覺得不可思議,但我們必須用科學的態度審視這件事情。不管是屎還是食物,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都是由最基本的碳氫氧氮磷等元素組成的。

Advertisements

人吃食物,再排泄,糞便再施給莊稼,莊稼再變成食物被人吃掉。這個過程其實就是物質循環。

具體的轉換流程是這樣的:

他們將人類排泄出的糞便在太空中進行「厭氧消化」,在這一過程中,會產生甲烷。甲烷可以培養一種特殊的微生物,那就是目前用作動物飼料的「莢膜甲基球菌」,而這種微生物中含有52%的蛋白質和36%的脂肪。

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目前,在國際空間站,部分排泄物已經得到了回收,宇航員把一部分尿液循環加工成飲用水。

從「尿」到「水」

喝起來跟瓶裝水一樣

美國航天局負責管理國際空間站上水系統的官員萊恩·卡特近日對媒體披露了相關趣聞。他說,國際空間站上回收水的來源可以是宇航員的尿液,也可以是源自空 氣中水分的冷凝水,後者再往上溯源就包括宇航員的汗液、洗澡時的水分,甚至是空間站上的實驗動物撒尿后蒸發到空氣中的水分。

但是經過處理后,「這些水喝起來就跟瓶裝水一樣」,卡特說,「前提是你能過得了心理關。」實際上,經過空間站上相關設備處理過的這些水比我們日常生活中喝的許多水都要乾淨。

這些回收的尿液被用來沖泡咖啡,味道呢,有人說還不賴。

火星救援

去火星的話,屎尿可不能亂扔,還得留著種土豆用。

與上述「自產自銷」的重口味辦法相比,另一種方法——在火星種植農作物可謂小清新一枚。

《火星救援》電影中,植物學家馬克·沃特尼能在火星上生存一年多,最主要源自於他獨具創意的土豆種植——他使用人類糞便為土豆施肥,並藉助火箭燃料獲得液態水。

事實上,NASA已經在實驗室中進行了火星模擬作物種植,他們所用土壤的pH值和化學構成與火星土壤一模一樣,且已在模擬土壤中種植了數十種作物。除了作為食物來源,在火星栽種農作物可謂一箭雙鵰,火星稀薄的大氣擁有許多二氧化碳,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並釋放氧氣,因此或能幫助我們將火星改造成一個更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