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黃丸的前世今生

提到腎虛,人們聯想到更多的是啪啪啪力不從心,其實腰膝酸軟、夜尿頻多、容易疲勞、頭暈耳鳴、嗜睡多夢等等都是腎虛的表現啦。腎虛了,自然是要補的啦,一提到補腎,好像很多人都會想到六味地黃丸。
但是六味地黃丸就真的是萬能的補腎葯嗎?這得從六味地黃丸這個方子的源頭說起,這個方子是宋代著名兒科學家錢乙在金匱腎氣丸的基礎上刪改而來的,原本是用於小兒發育不良的經典良方,但後世醫家發現,六味地黃丸這個方子若只是用於小兒發育不良,那真是大材小用了,可以廣泛用於成人腎陰虛。

也就是說,六味地黃丸其實只管腎陰虛的,對於其他證型的腎虛,它也是無能為力的。對於腎虛來說,至少可以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詳細再分的話,還可以增加腎氣虛。但大部分只從腎陰虛和腎陽虛兩個方面來說。
六味地黃丸為何對於腎陰虛那麼好用呢?關鍵在於方子中的六味比較獨特的中藥。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三種「補藥」與牡丹皮、茯苓、澤瀉三種「瀉藥」組成。其中熟地黃滋陰補血、益精填髓;山茱萸補肝益腎、澀精固脫;山藥益肺止咳、滋腎益精;牡丹皮清虛熱、涼血散瘀;茯苓健脾利濕;澤瀉瀉腎濁、清利濕熱。

但有意思的是,六味地黃丸中的三補三瀉可以說是互相為用,互相制約,熟地黃、山茱萸、山藥三葯雖補,但不至於容易讓人「上火」,而是採用滋陰來補益不足;牡丹皮、茯苓、澤瀉三葯瀉,但不至於容易讓人「瀉肚」,而是採用清楚陰虛的虛熱和濕濁,而且小量使用,可以更好的促進「補藥」的發揮。

還有更為奇妙的是配伍的藥量,這可以說是整個方子的亮點。中醫素來就有「不傳之秘在於量」之說,而六味地黃丸的每一味的藥量也是很有講究的。熟地黃、山茱萸、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六味葯的比例為4︰2︰2︰1.5︰1.5︰1,補中有瀉,瀉中有補,補多瀉少,恰到好處。
那麼,六味地黃丸究竟適合哪些人?或者哪些人不能使用?這個就需要認真對待了。

適合的人群,主要還是有腎陰虛各種表現的人群。

不合適的主要有四類,比如說,有比較明顯的陽虛癥狀的,就不要使用六味地黃丸。沒有明顯腎陰虛的表現的,一般不要服用六味地黃丸。還有脾胃消化功能不怎麼好的,也不要服用六味地黃丸。另外,感冒患者不要隨意服用六味地黃丸。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