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華橫溢,少有人比肩,沒想到他還對茶文化的貢獻竟堪比陸羽!

中國歷代狀元第十一期

中國唐代史上第六十八位狀元: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漢族,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憲宗元和三年(808)戊子科狀元及第。唐代著名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


 柳公權一生歷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七朝,直言敢諫,文宗稱其曰:"卿有諍臣風"。 他自幼聰明好學。年十二工於辭賦。成年後通經術,對《詩》、《書》、《左傳》、《國語》、《莊子》尤其精通。"每釋一義,必數百言。"又通音律,但不喜奏樂,曰:"聞之令人驕怠。"

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權去世,時年八十八歲,獲贈太子太師。

書法成就:


柳公權是楷書書體的總結者和創新家,他在研究和繼承鍾繇、王羲之等人楷書風格的基礎上,遍閱近代書法,學習顏真卿,溶匯自己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楷書 ,為後世百代楷模,成為"唐書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

Advertisements

他的字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書貴瘦硬方通神"他的楷書,較之顏體,則稍均勻瘦硬,故有"顏筋柳骨"之稱。


今人學書入門,依然首選唐代顏、柳、歐、褚、虞等書法家,特別是柳公權所建立的一整套楷書的規範,今天仍然是人們學習的榜樣。 柳公權在書法藝術的改革和發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為唐代書法發展進行總結,也為整個楷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軼事典故:

寫詩助人

唐武宗曾長時間對一名宮中女官生氣,後來把她召來,對柳公權說:"朕對這個人很不滿意,如果能得到學士你的一篇作品,朕就不怪罪她了。"於是把御案上的幾十張蜀郡產的紙遞給他。柳公權不假思索,立即寫成一首絕句

不分前時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長門。

Advertisements

今朝卻得君王顧,重入椒房拭淚痕。

皇帝非常高興,賞賜給他二百匹錦緞,並命女官上前向他拜謝。


三步之才

柳公權曾隨從唐文宗去未央宮花園中遊玩,文宗停下車子對柳公權說:"有一件使我高興的事。過去賜給邊兵的服裝,常常不能及時發下,現在二月里就把春衣發放完畢。"柳公權上前祝賀,文宗說:"只是祝賀一下,還不能把你的心意表達清楚,你應作首詩向我祝賀。"宮人催他親口念給文宗聽,柳公權應聲念道:

去歲雖無戰,今年未得歸。

皇恩何以報,春日得春衣。

文宗高興地說:"曹子建七步吟詩,你竟只需三步。"

中國唐代史上第六十九位狀元:

韋瓘,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一說桂林人)。字茂弘,生於唐德宗貞元五年(789),卒年不詳。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己丑科狀元及第。該科進士二十人。考官:戶部侍郎張弘靖。試題為《薦冰》詩。盧鈞、鮑溶等同年。

韋瓘官授左拾遺,元和十五年(820)提為右補闕,充任史館修撰,遷司勛郎中,中書舍人,當時捲入"牛李黨爭",與李德裕友善。李德裕任宰相,極少在家待客,唯韋瓘與其往來無間。

李德裕罷相,韋瓘於大和八年(834)被貶康州,后移明州長史。至會昌末年,任楚州刺史。大中二年(848)任桂林觀察使,不久授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到任后病故。

中國唐代史上第七十位狀元:

李顧行,籍貫、生卒年不詳。唐憲宗元和五年(810)庚寅科狀元及第。該科進士三十二人。考官:禮部侍郎崔樞。試題為:《洪鐘待撞賦》和《恩賜魏文貞公諸孫舊第以導直臣詩》。

李顧行取狀元后入仕。官至監察御史。

中國唐代史上第七十一位狀元:


李固言,河北趙郡(今河北贊皇)人。字仲樞,生於唐德宗建中二年(782),卒於唐懿宗大中十四年(860)。唐憲宗元和七年(812)壬辰科狀元及第。

李固言任華州刺史時嚴懲奸吏,打擊地方豪強。他處事認真不謀私利,不為親友謀官。為政不計親疏,主張任人唯賢。任河中節度使期間能革除弊政,後為太子少師、東都留守、太子太傅,終年七十八歲,贈太尉。


李固言有口吃的毛病,平常不善言辭,然而每每議事論政則頭頭是道,一反常態,言辭清晰,很有條理。他文章很好,為官清正,屢有建樹,出將入相,歷任四朝,人才難得。

中國唐代史上第七十二位狀元:


尹極,閬州(今閬中二龍鄉人)人。字型大小及生卒年不詳。813年(唐憲宗元和八年)癸巳科狀元及第。《登科記考》卷十載:"元和八年,進士三十人,尹極,狀元。知貢舉:中書舍人韋之。


主要事迹:

尹樞、尹極兄弟倆在二十二年中先後中狀元,時人稱"梧桐雙鳳",他們的狀元府第在閬中保寧鎮,故以此街名"狀元街",沿襲至今。因唐時舉進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試,故稱鄉試第一名為解元。其後世子孫為了紀念他們,在家鄉建廟,取名解元寺,至今猶存。1951年至1992年在此處設立過解元鄉,今已與二龍鄉合併。

中國唐代史上第七十三位狀元:


張又新,字孔昭,深州陸澤人,張薦之子。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中前後在世。初應"宏辭"第一,又為京兆解頭,元和九年,(公元八一四年)狀元及第,時號為張三頭。在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即"解元"、"會元"、"狀元"謂之"連中三元"。


歷左右補闕、廣陵從事。諂事宰相李逢吉,名在"八關十六子"之目。逢吉領山南節度,表為司馬。逢吉敗,坐貶江州刺史。后附李訓,遷刑部郎中。訓死,復貶申州刺史。終左司郎。初,又新志在得美妻,后娶楊虔州女,有德無才,殊怏怏。後過淮南李紳,筵上得一歌姬,與之偕老。


又新嗜茶,著有《煎茶水記》一卷,是繼陸羽《茶經》之後我國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並善寫詩文等。

小編要做歷代狀元郎的簡介與收集,如有錯誤請諸君在評論區指出。喜歡的可以點贊,謝謝閱讀。

圖片選於網路,如有侵權,告知小編刪除。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