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棚蔬菜要變溫管理?

眾所周知,溫度的高低和變化,時刻都會影響生物的生存、生長和發育。植物也是如此。溫度影響的是植物內體各種生理代謝的過程,比如呼吸分解、光合合成、水分和營養的吸收及輸送、物質的轉化和積累等等。反過來,這些生理代謝強度也會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

一天中,早晨、上午、中午、傍晚和深夜等,不同時段,因為光照、溫度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植物的生理代謝也不一樣。農業生產的目的就是更科學的利用好這些規律,讓作物生產出更多的品質更好的農產品。棚室栽培蔬菜就是為了實現這一目的的一種農業生產模式。

變溫管理,可以有目的的調節蔬菜的生長,以更好的實現我們的生產目的。上午,揭開棉被以後,隨著光照和溫度的增強,光合作用強度和效率也逐漸提高。到中午13:00左右達到高峰,下午光合作用強度隨著光照和溫度又逐漸下降。傍晚,莖葉等綠色器官在白天生產的光合產物,向根和果實等其它器官轉送的速度達到高峰。晚上這種物質轉移逐漸放緩,到太陽出來之前,棚室內的溫度降到最低,植物的生理代謝也降到最低。

Advertisements

這就是植物自身的生理活動規律,我們在生產管理中應該更好的利用這些規律,通過覆蓋棚膜、揭蓋棉被和放風等,控制好不同時段的溫度變化,以最大化實現我們的生產目的。

比如,結瓜期的黃瓜,早晨,揭開棉被以後,棚內溫度在15~18℃左右,逐漸回升到30℃,通過放風口的控制,黃瓜植株上方懸挂的溫度計讀數在33℃即可,這樣一直維持到中午13:00左右。

如果上午溫度回升慢且低,既不利於光合作用的進行,棚內濕氣也難以蒸發散失,導致濕度偏高,就容易發生灰霉病、黑星病、霜霉病等病害;

如果溫度回升過快且高,則容易造成日燒癥狀;下午,溫度逐漸降到28℃、25℃、23℃,光合作用效率逐漸降低,莖葉內合成的光合產物開始向果實和根系等部位轉送,到太陽落山後蓋上棉被,棚內溫度溫度維持在18~20℃,此時,葉片內光合產物的轉化與輸送達到高峰。

Advertisements

如果此時溫度偏低,葉片內的光合產物難以轉移出去,就會出現泡泡葉癥狀,如果溫度偏高,葉片內的光合產物就會就地轉化造成葉片加速生長,形成徒長。

晚上,棚溫繼續降低,到日出之前,棚溫要維持在10℃以上,15℃最適宜。夜溫偏高,呼吸作用加強,植株內營養消耗過大,苗子就羸弱;夜溫長期偏低,則容易出現花打頂現象,也利於病菌的侵襲。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