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沙羅——印象派的摩西

印象派的先驅

卡米耶·畢沙羅,在印象派中唯一參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覽的畫家,最堅定的印象派藝術大師。他是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是印象派的先驅,對印象派的重要意義甚至超過莫奈,他品德高尚贏得所有人的欽佩,在印象派畫家心目中,他是這個鬆散大家庭的家長,因此人們尊稱他為印象派的摩西(上帝的傳喻者,以色列人的領袖)。

《通往盧弗西埃恩之路》

從這一幅畫中看到的既有柯羅影子,但更多的是畢沙羅自己的清新的空氣、明媚的陽光、柔和深遠的雲天,給人的時空和色彩的感覺妙極了,這種印象的真實感能喚起每個人如同身臨其境的回憶。

貧窮擊不倒的堅韌畫家

1859年,他的作品入選沙龍。而其後,則連續兩次落選。就在那時,他因為和母親的女僕相愛同居,家裡面因此不再給他資助。他的生活陷入了窘境。畫又賣不出去。為了糊口,他甚至不得不去做油漆工———好在畫刷跟油漆刷差別不大。妻子也下到田間,拼苦拼累地掙點子小錢。貧窮沒有能擊倒這位堅韌的畫家。

Advertisements

《村落·冬天的印象》

畢沙羅嘗試運用塞尚式的較為闊大、穩重、堅實的筆觸代替他原有細碎的筆觸,其色彩也有類似塞尚式的單純冷暖過渡,色塊鋪墊得厚實,富有平面感,畫面很有力度和分量。但整個畫面比塞尚活潑且含溫情。

人生伯樂

1870年,畢沙羅被普法戰爭趕至倫敦,在那裡認識了畫商保羅·丟朗·呂厄,他後來成為畢沙羅藝術最重要的贊助商。而英國風景畫大師康斯太勃爾、透納等的作品則是他此行的另一個意外收穫。他的色彩因此變得歡暢明亮。

《菜園和花樹·蓬特瓦茲的春天》

他運用細小的筆觸點畫造型,色彩的配置過渡非常微妙、豐富、沉穩與厚實,這就是我們熟悉的畢沙羅畫法。這種畫法和後來的修拉點彩派畫法有相似之處,但內在氣質不同。這幅畫給人以輕鬆、愉快、充滿生機之感,畫家像是一位歌手,在用歡暢的筆觸讚美春天誘人的景色。

Advertisements

在鬨笑與譏諷中堅持

由於總是被沙龍拒之門外,1874年,莫奈提出搞個獨立展覽,跟沙龍對抗,畢沙羅等畫家大力支持。於是,一個以「無名藝術家、畫家、雕塑家和版畫家協會」為名組織的聯展開幕了。可是,他們得到的只是一片鬨笑和譏諷。當時一位極有影響的評論家說:「那些自封為藝術家的人,拿起畫布、顏料和筆,胡亂塗抹一番,就算完成了自己的大作。這群傢伙愛慕虛榮近乎瘋狂。應該讓畢沙羅懂得,樹不是紫色的,天空也不是新鮮的牛油色。在鄉村裡,我們找不到他畫的那些。」

連續幾次展覽的失敗,連當初雄心勃勃的發起者莫奈也萌生去意。當1879年準備第四次展覽時,他終於屈服,把自己的作品送向沙龍,退出了印象派團體。德加罵他是「叛徒」。這進一步加劇了團體內部的不和與分裂。

《蒙馬特大街》

這是一幅蒙馬特大街的全景圖,街道兩側盡收畫面,人群流動,車水馬龍,由於視角寬廣,樓房林立,車馬人流很小,只能憑感覺用粗筆點畫出來,然而顯得特別生動,加之透視準確,畫中車馬人流彷彿在畫中移動,它描繪了現代都市的繁忙熱鬧場面。它預示了20世紀未來派畫家所熱衷描繪的景象--現代都市快速運動節奏。在這幅畫上,構圖宏偉,街景莊嚴而有氣派;色彩豐富柔和,在冷暖色對比中,充滿中間調子的過渡,形成一種細緻而變化豐富的灰調子,但卻很明亮,它顯示著光的飽滿,其筆觸均勻而不失活潑變化,粗獷與細緻融為一體,表現出畢沙羅特有的藝術風格。

堅守到曙光的到來

畢沙羅靜靜地堅守著,他沒有野心,當團體內部捲入爭吵之中,他的堅定、安詳、平和、謙遜、智慧與熱誠,不僅為他贏得了尊敬,也使他成為這個團體的穩定因素和實際上的領袖。他先後吸引了塞尚、高更、修拉、西涅克等參加聯展。

《蓬圖瓦茲:埃爾米塔日的坡地》

這些建築在畢沙羅的筆下顯得堅固和年代久遠,整幅畫透著健康的鄉村氣息,給人以豐滿而古老的印象,光禿禿的樹木、冒煙的煙囪以及耕得井然有序的田地構成的初秋景色更加深了這種印象。

發現,挖掘美的存在,終其一生

畢沙羅的生活雖然充滿了艱辛,但他沒有怨天尤人,卻在其中努力發掘詩意之美和快樂之光,他對自己的兒子說:「一切事物都有美,問題在於怎樣把它表現出來。」晚年的畢沙羅仍然創作不輟,由於丟朗-呂厄的成功,他的生活也隨之改善。60歲后,由於腿病,他無法再深入大自然中寫生,就天天在窗邊作畫,直到病逝。

在他去世前一年,遠在塔希提島的高更寫道:「他是我的老師。」在他去世后3年,「現代繪畫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錄中恭敬地簽上「保羅·塞尚,畢沙羅的學生」。

本期小編:露露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