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與阿拉伯人

提起法國,大家的第一印象永遠都是羊角麵包,埃菲爾鐵塔和老佛爺。但是除了這些代名詞,浪漫的法國還有許多別稱,法拉克,法利亞,法富汗等等……讀完《從塞納河到翡冷翠》想文藝游一把,結果到了巴黎斯坦……

大家肯定知道兔醬要說什麼了,這就是在談論當代法國時無法迴避的阿拉伯人群體問題。關於這個神秘的群體,除了恐襲和小偷的惡名以外,大家還了解多少呢?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關於法國阿拉伯人群體的二三事。

▍▍所謂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大部分為白種人(歐羅巴人種),主要分佈在西亞,占這些國家居民的大多數,還有一小部分分佈在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印度尼西亞、衣索比亞、索馬利亞、查德、坦尚尼亞等國,估計約2.3億人。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北非和南阿拉伯的一部分人混有尼格羅人種特徵。以兔醬的印象,在法國看到的阿拉伯人普遍白膚黑髮,男性鬍鬚濃密,女性頭髮蓬鬆毛糙(所以總要買髮膠和噴霧……)。

還有一個有趣的問題,很多留法生都跟兔醬一樣,都有過這個疑問。那就是無論是看見在法國上學的ERASMUS義大利與西班牙交換生,還是去這兩個國家玩耍,都有一種「你們長得好像阿拉伯人啊」的錯覺。這其實是有歷史原因的,強極一時的拜占庭敗給了伊斯蘭教新崛起的奧斯曼帝國。雖然奧斯曼跟不上工業革命,敗於英法俄等國之手。但是它在歐洲稱霸幾百年的印象還是蠻重要的。至今,波斯尼亞,阿爾巴尼亞以及歐洲東南許多少數民族(還有土耳其)都是伊斯蘭教國家。說實話,這些地方的斯拉夫人和穆斯林人群還是很難分別的。除了東南歐以外,伊斯蘭教對西班牙半島和義大利南部影響超大(特別是西西里島與馬爾他)。那裡還留下了很多北非或中東的血統。

▍▍法國的阿拉伯人從哪裡來?

阿拉伯裔法國人是法國的第二大族群,目前在法數量約為400萬人次,有明確數量的主要城市有巴黎,馬賽,里昂,里爾,波爾多,斯特拉斯堡,蒙彼利埃與圖盧茲。(無官方數字,因為法國禁止種族統計),語言是阿拉伯語和法語。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由於重建的需要以及人力的短缺引進了數以萬計的非洲勞工,當時動員或招募了24萬阿爾及利亞人,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士兵,大多在法國服役。根據史學家研究,法國自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派出二十萬士兵,有四萬人陣亡。而摩洛哥士兵更是協助保衛巴黎,並於1916年登陸波爾多。阿爾及利亞的移民在1936年達到高潮。移民主要從事危險又底薪的工作,也就是法國人不願意去做的。而龐大的勞工移民也使法國的底層勞動力得到補充,經濟發展速度持續加快。現代也有許多北非國家的年輕人因高等教育與工作機會來到法國。

▍▍在法的阿拉伯人有哪些職業?

阿拉伯人雖在法國社會蟄伏已久,卻一直圍繞著自己的群體生活。他們的職業也大都圍繞著自己的族群和街區而存在。

1.KEBAB和COUSCOUS店

KEBAB大家肯定都認識了,知乎上之前有人提到關於土耳其政局的問題,得票最高的答案是「我只想問,土耳其沒了,我還能吃到土耳其烤肉嗎?」

其實比起KEBAB,COUSCOUS才是更有阿拉伯群體特色的食物,這種北非古斯長相實在太像小米,曾經在法國超市裡把它當成小米買來準備熬粥的同學們讓我看到你們的雙手好嗎?這個手,兔醬先舉了……

可是這種糧食卻不像小米一樣性情溫潤,用水熬煮就清淡美味。兔醬跟基友因為嘗到了地道版本驚艷不已,所以找到了一個阿拉伯大叔偷藝,終於發現了COUSCOUS美味的奧秘——油多,這跟排骨好吃的道理一樣,卻比排骨更兇殘。隔水蒸半個小時后倒入陶瓮,用手將顆粒搓開,少半盒一公斤裝的北非古斯就需要半盒植物黃油和半玻璃罐子的液態植物油,眼看著殘暴的穀物顆粒吃飽了油漲大起來。下層鍋中用大量洋蔥和黑胡椒爆過鍋再下肉煎出硬殼兒,再放入水熬煮后加蔬菜並調味,所以油量也是相當驚人。一大盤穀物配上鷹嘴豆,雞肉或牛肉,胡蘿蔔,土豆和西葫蘆,趁熱吃簡直是人間不可多得的美味,但是涼了以後就膩得一塌糊塗。所以吃COUSCOUS簡直是在吃油,阿人也主要在節日聚會食用,不僅因為不健康,也因為準備時間太長,日常食用未免太過繁瑣。

2.甜點店

阿人甜點店的甜點陳列起來還是很漂亮的,這種甜點店在阿人相當集中的街區才可以存在,主要經營各種傳統甜點和果乾果脯。因為他們的口味真的太重了……其他民族的人很難接受。在馬賽的時候,兔醬就曾經被櫥窗里整齊漂亮的甜點吸引過去,買了三小塊甜點,在紙盒子里裝著拿在手裡,不一會兒紙盒和三層紙巾就全都被油浸透了,油還順著塑料袋不斷向下滴,這個功力我們天朝剛出鍋的油條都做不到。如果說吃COUSCOUS是因為好吃,那油多可以勉強忍受,但是這些甜點基本等同於直接吃放涼了的糖色。兔醬這種甜點死忠粉愣是差點吃吐,你們真不缺糖和油,我服。建議你們還是看看圖算了……

3.雜貨店/超市

根據阿人的生活習慣和需要,在聚集區常有阿人超市,就與華人超市和亞洲食品是一個道理,比如經常可以看到他們製作COUSCOUS的陶鍋和習慣用的調料。

4.集市

在定期的農貿市場上經常會看到阿人的身影,他們一般不是農場主,只是一般的蔬果倒賣商人。冬天在火車站賣烤栗子的,夏天在熱鬧街區和地鐵站口賣冰水和烤玉米的小販們也是一抹特殊的城市景色。

5.不知道幹什麼的人

在郊區超市門口亂晃的人,穿著寬衛衣在街頭笑著罵人互相追打的年輕人不在少數,其實兔醬也想知道他們是幹什麼的,如果你們破解了這個難題,別忘了告訴我……

▍▍阿拉伯人的特殊習俗有哪些?

將不同國家的阿拉伯人群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就是伊斯蘭教的信仰,這個族群的特殊的習俗和文化也是由此得來。所以在了解習俗之前,我們要首先了解一下伊斯蘭教與穆斯林的一些特徵。經典《古蘭經》強調真主阿拉是獨一無二的,把握一切的神靈。這一點就與法國本土的天主教與新教有了最根本的分歧,比如在大家都很熟悉的法國喜劇電影《岳父岳母真難當》里,法國外婆指著聖誕節的耶穌誕生馬槽裝飾告訴兩個外孫說耶穌是上帝之子,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女婿在她走後急忙告訴孩子,他不過是個先知而已。

在兔醬跟法國朋友聊天的過程中,發現有不少法國人認為巴黎聖誕節燒車的「習俗」也是部分阿拉伯人的傑作,只是因為他們不承認耶穌和上帝,不希望天主教與新教徒過這個節日。

同時,穆斯林在法國修建大量清真寺,甚至因為傳統宗教信仰意識在年輕一代本土法國人中變得淡漠,許多非歷史遺迹教堂沒落下來,被穆斯林籌資改建為清真寺,預計到2025年,法國的清真寺數量將達到4000餘座。

1.在穆斯林的房間里,經常可以看到古蘭經擺在高處且每日要向其禮拜,兔醬就遇到了穆斯林禮拜的一刻,差點沒犯尷尬症,只好跟基友兩個人安靜地站遠點假裝自己是空氣……

這是因為根據伊斯蘭教教義,穆斯林有「五功」。其中「禮功」規定穆斯林每日五次禮拜。

念功:信仰的確認。即念清真言(al-Kalimahal-Tayyibah)。「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這是信仰的表白(即:「作證」)。當眾表白一次,名義上就是一名穆斯林了。

禮功:信仰的支柱。每日五次禮拜,每周一次的聚禮拜(即主麻拜),一年兩次的會禮拜(即古爾邦節和開齋節的禮拜)。禮功是督促穆斯林堅守正道,對自己過錯加以反省,避免犯罪。

齋功:寡慾清心,以近真主。即成年的穆斯林在伊斯蘭教曆的萊麥丹月「回曆九月」,白晝戒飲、食和房事一個月。黎明前而食,日落後方開。但封齋有困難者,如病人、年老體弱者和出門旅行者、孕婦和哺乳者可以暫免,或過時再補,或納一定的濟品施捨。

課功:課以潔物。也稱天課,是伊斯蘭對佔有一定財力的穆斯林規定的一種功修。伊斯蘭認為,財富是真主所賜,富裕者有義務從自己所擁有的財富中,拿出一定份額,用於濟貧和慈善事業。

朝功:復命歸真。凡身體健康,有足夠財力的穆斯林在路途平安的情況下,一生中到聖地麥加朝覲一次是必盡的義務。

2.不食豬肉

這一點與我國回族人民相同,大家都很熟悉的。這是因為在經典《古蘭經》中明確規定了不可以食用豬肉。

「禁止吃血、豬肉、以及誦非真主的尊名而宰的,或以偶像的名義而宰的,或故意放棄真主的尊名而宰的。」

其實穆斯林還有許多禁食物,比如禁吃自死的動物。

3.只食用HALAL肉食

在法國超市裡的肉食貨架里經常可以看到HALAL字樣的肉食,剛開始一直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後來也是在法國農場與當地的家庭生活在一起,吃晚飯後喝酒聊到的,因為當時兔醬住的農場就是有機牛肉農場,他們的屠宰方式是將牛押送到屠宰場,在那裡將牛置於封閉空間,將四壁逐漸推近,空間縮小后牛不能轉身或大幅度轉頭,隨後用電擊槍在雙眼間一槍斃命。HALAL泛指符合教義標準的,為穆斯林所食的食物以及清真食物的標準。

而HALAL的方式是面對麥加大清真寺的方向,由口念真言的穆斯林用鋒利的刀割斷動物的喉嚨。這是代表這生死由真主主宰,所以要口念真主的名。還有許多屠宰細節的要求:

①宰牲者必須是理智健全的,無論男、女穆斯林;酒醉的、精神失常者或未懂事的兒童,是沒有宰牲資格的。穆斯林不許食用這些人的宰殺物。

②宰牲的工具須得鋒利,需一次出血,割斷氣管,屠宰要快,減少動物的痛苦。

③割斷氣管和食道,有些學者認為也要割斷兩靜脈。屠宰者屠宰時必須誦真主之名宰之。

如今無論在哪個國家,HALAL的食品都要經過權威機構的認證。而同樣是飼養牲畜,只要按HALAL標準屠宰製成清真食品售賣,利潤空間就大很多,所以這個市場在法國也是很紅火的。

4.不飲酒

這也是在經典中明文規定的:「禁止喝醉汁飲料。(凡有醉意的都是非法的。)」

在法國,其實可以看到很多穆斯林是照常飲酒的,而一部分穆斯林還是在聚會上只喝飲料和水,不喝任何酒精飲料,如果你跟這樣的人聊天,普遍他們會對飲酒的人嗤之以鼻,表示他們不是真心相信真主的。

5.宰牲節(古爾邦節)

宰牲節在伊斯蘭曆每年的12月10日,麥加朝聖過後。習俗是舉行盛大的集會,宰殺牲畜自食並分給窮人。根據《古蘭經》傳說,先知伊卜拉欣直到晚年也沒有兒子。他祈求真主安拉賜給他一個兒子。不久,伊卜拉欣果然有了兒子,他衷心感謝真主的恩賜,精心撫養幼子。十幾年後的一天夜裡,伊卜拉欣作了一個夢,夢見真主安拉命令他把心愛的兒子宰掉獻祭以考驗他的誠心。伊卜拉欣惟命是從毫無遲疑,他懂事的兒子也毫無懼色並鼓勵父親宰己獻祭。真主讓伊卜拉欣刀下留人,派天仙吉卜熱依勒背來一隻黑頭羝羊作為祭獻,代替了伊斯瑪儀。每年的這一天,便形成了宰牲獻祭的習俗沿襲至今,成為所有信伊斯蘭教(安拉)的人們的傳統節日之一。

有沒有眼尖的同學發現了什麼問題?這個故事跟聖經中亞伯拉罕祭獻幼子的故事是一樣的,只是名字和背景略有變化,關於《聖經》和《古蘭經》的親緣性能說的可就太多了,好奇的同學自己去查閱資料吧,兔醬就不講啦。

6.開齋節

與「宰牲節」同為伊斯蘭教兩大節日。時間在伊斯蘭教曆10月1日。穆斯林在萊麥丹(第9月)全月齋戒,齋月最後一日尋看新月,見月次日開齋,即為開齋節;如未見新月,則繼續封齋,節期順延,一般不超過3天。這一天,穆斯林除沐浴凈身,到清真寺參加節日宗教聚禮活動外,還要穿上節日盛裝,走親訪友,互道「塞倆目」(祝你平安之意),祈求來年幸福。

齋戒一般要求白日禁食禁水禁房事,在法國的真正穆斯林不處在群體中仍然是會齋戒的,早飯午飯就不吃了,不能走親訪友就會晚上日落以後邀請好朋友來一起吃大餐,兔醬不知道他們有沒有真的做到不喝水……畢竟白天還要去上學啊,還是real心累……

當時兔醬的基友被邀請去吃晚飯,大家就對著手機上給的日落時間看著一桌子好吃的聊天,可以想象看著好吃的強行聊天的痛苦……可是這個季節上法國中部日落都在晚上十點左右了啊,於是到了標識的日落時間以後,晚餐開始的十多分鐘內桌子上一片寂靜……瞅瞅這都給娃餓成啥樣嘞。

總結起來,其實在法國上學的時候也會遇到很勤奮努力的阿人同學,還會在你有需要時伸出援手,他們的宗教和文化也是普遍向善的。但是在大街上閑逛的小青年和婦女還是要小心為妙。

怎麼樣,現在有沒有更了解法國的阿人群體了呢?有什麼想對兔醬說的,請在留言區評論吧。

Bonne soirée !我的心愿也是世界和平~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