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毒品與酒精

據說,這是藝術家們的專屬飲料——苦艾酒!

一把開槽湯匙舀著一塊方糖,平放於一杯苦艾酒上方

苦艾酒可是藝術界的寵兒,大把的明星排隊為它做廣告,例如這樣

還有這樣

當然還有畢加索藍色時期的名畫《喝苦艾酒的人》

為何苦艾酒在藝術圈大受歡迎?

苦艾酒是一種茴香味的烈酒,從植物性藥材中萃取,其中包括苦艾的花和葉,綠茴芹,甜茴香,和其他藥材和食用香草。釀製后芳香濃郁,口感清淡而略帶苦味。

苦艾酒歷來有一種天然的綠色,但也有是無色的。雖然有時它被誤作為利口酒的一種,傳統上苦艾酒瓶裝時是不加糖的,因此,將其歸類為烈酒,有45度以上酒精度,最高可達89.9度。傳統裝瓶的苦艾酒酒精度數很高,飲用前通常使用水進行稀釋。

酒精可以為藝術家提供靈感,烈酒能夠提供更多靈感,在一杯一杯的苦艾酒的刺激下,藝術家們創作出了讚美苦艾酒的畫作。

愛德華·馬奈《喝苦艾酒的人》,1859年

艾德加·德加《喝苦艾酒的人》,1876年

梵·高《苦艾酒》,1887年

Viktor Oliva《喝苦艾酒的人》,1901年

畢加索《苦艾酒瓶》,1914年

之所以如此多的藝術家成為苦艾酒的擁躉,不僅僅是因為它作為一款烈酒而出名,除了高酒精度,苦艾酒為人熟知的還有其輕度致幻效果的苦艾腦成分。

苦艾酒的主要成分是苦艾藥草。這種苦味藥草含有一種稱為苦艾腦的化學品,該化學品非常類似於大麻中的有效化學成分THC(四氫大麻酚)。這意味著「苦艾腦和THC都通過與中樞神經系統中的普通感受器交互作用而產生擬精神病葯的藥效」。

王爾德對苦艾的致幻之妙也頗有心得。他描述著這種幻覺:酒後走在寒夜的大街上,我卻感覺大簇大簇的鬱金香,在我腳邊挨挨擦擦。1882年,王爾德遊歷美國時的比喻則更為詩意:「一杯苦艾酒跟一輪落日有什麼分別呢?」

也正因為此,苦艾酒成為許多藝術大師的靈感源泉,如海明威、畢加索、梵高、王爾德、德加等都是苦艾酒忠實的追求者。

但是好景不長,在保守主義者和禁酒協會帶動及誤導下將苦艾酒和社會動亂畫上等號。20世紀初期,許多國家對苦艾酒頒布禁令。直至20世紀90年代后,歐洲各個國家才開始逐漸解除對苦艾酒的禁令,並在短短不到20年的時間內重新流行開來。

為了追求創作的靈感源泉,有酒精的麻醉和致幻效果的苦艾酒受到追捧。那麼,為什麼酒精在整個藝術史上提供了這麼多靈感?「一定程度上來說,喝酒是非常有趣的,不是嗎?」一位策展人說道,「它當然可以激發創造力。不過我覺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如今酒精的作用可能被毒品代替了。」

藝術和幻覺總是結伴而行,而作為重度致幻劑的毒品也和藝術圈子有著難以分舍的緣分。

人想通過藥物、發酵的毒品來創造天堂,就像一位狂人用搭起來的布景替換堅固的傢具和真正的花園一樣。嗑藥雖然能帶來靈感,為藝術增添一分顏色,讓畫面更抽象、更鮮艷、更有想象力、更富於感情。

然而,毒品之於藝術的成就是以迷亂和毀滅為代價的,被毒品控制的藝術家會漸漸失去對人生的控制。毒品作用於中樞神經,用后心跳加快,血壓血糖升高,大腦思維變得跳躍失控,產生幻覺。除了運用到藝術當中之外,它更多地被運用到鍊金術和通靈術之中。

畢加索《拿煙斗的男孩》

著名的抽象藝術家畢加索也是鴉片的奴隸,畢加索吸食鴉片后靈感如泉涌,甚至在著名畫作《拿煙斗的男孩》的煙斗里也要畫上鴉片,這幅最終被德國的猶太富商格奧爾格先生收藏的《拿煙斗的男孩》是畢加索「玫瑰色時期」的代表作之一。

莫迪利亞尼作品

患肺結核的莫迪利阿尼也曾在吸食毒品后,畫出令巴黎傾倒的長脖子和鵝蛋臉,但最終卻導致生命的消逝。墨西哥女藝術家弗里達·卡洛生命歷程十分坎坷,在常年病痛中服食毒品后畫出了猶如狂風驟雨般的痛苦。

杜尚曾說過一句有意思的話:「在我看來藝術是一種癮,類似吸毒的癮。藝術家也好,收藏家也好,和藝術有任何聯繫的人也好,都是沾了這種癮。藝術的存在絕對不是如同真理的存在一般,可人們談到藝術會用對宗教般虔誠的態度,為什麼藝術會受到這樣的推崇?它等於吸毒就這麼回事。」

在文學界,吸毒、酗酒的現象也不少,除了王朔自曝曾經吸毒、嫖娼外,寧財神也步其後塵。馬克.吐溫說「差不多所有的作家都是癮君子。」儘管這句話有點言過其實,但至少說明作家群體也並非一塵不染。

而在藝術圈最近幾年,因為吸毒而發生的悲劇層出不窮:

德國藝術家約爾格·伊門道夫創作出了享譽世界的新表現主義作品,也是第一個來中國辦展的歐洲當代藝術大師。2003年他因吸食可卡因入獄11個月,四年後死於心臟驟停。

安迪·沃霍爾的孩子讓—米歇爾·巴斯奎特因塗鴉而聲名鵲起,他畫中有兒童般的無所顧忌和天馬行空,卻長期混吸可卡因和海洛因。1982年,巴斯奎特創作了《癮君子》,兩年後行為失常,1988年中毒辭世。

2009年,27歲的紐約藝術家達什·斯諾也因吸毒過量身亡。

毒品之於藝術家,也許能刺激了藝術家們的創作靈感,但無形之中,不僅會帶來失常的痛苦,也會在藥物的作用中奪去屬於他們鮮活的生命。

為什麼多是藝術家熱衷於毒品?難道是與職業性質有關?需要注意的是,與國內500萬以上吸毒人員比起來,藝人占的比例算是寥若晨星,小巫見大巫。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無外乎名人效應罷了。

----------------------------------------------------------------

(藝術力量編輯整理)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