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策略

體育課的結構一般採用四個部份劃分的結構形式,即開始部份、準備部份、基本部份、結束部份。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體育教育改革的發展需要,因此,在現代體育教育理念影響下和新課標出台的大背景下,如何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尋找改進策略,是擺在廣大體育教學工作者面前的一個迫切問題。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中,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程度是體育教學的終極目標。在這一思想的驅使下,教學實施者更多地考慮到人體活動的基本規律和技術動作的形成規律。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主要為運動技能教學服務的,無論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還是大大小小的考試,運動技能是唯一的內容,學生只不過是運動機器而已。在這種課程模式下,健康成了體育的基礎而不是體育的目的,健康狀況差的學生甚至可以免修體育,因為他們的體能狀況不能適應體育課的運動負荷;學生的健康狀況、體育態度和行為的改善以及情感、能力的發展都不是體育教學的目標。受傳統習慣的影響,體育教師一般都採用「開始部份—準備部份—基本部份—結束部份」的結構模式。這種結構對課的幾個部份限制過死,從形式和內容上過分突出了基本部份的作用。教師在實際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腳,一味的追求時間在各部份的合理分配,以達到整節課在結構上的平衡,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只注重完成教師「教」的任務,而忽視了學生「學」的過程。這些模式是站在教師的立場上來進行設計的,並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主體的需要;從理論高度來進行設計的教學課的結構模式,也只能是一種總體的框架,它的每一步都以它的前一步作為依據,因此缺乏個性化,這種結構也僅限於傳統式的教學模式。以往一節體育課中,教師教的多,而學生學的少,而且學的被動,學得枯燥,學生真正參與活動的時間不多,有些課上學生活動的時間還不到30%,這表明學生在一節課中只能有12—15分鐘的活動時間。教師一手調控著整堂課的進程,教師處於完全主導地位,學生卻始終處於僵化的被動地位。而教學的價值體現卻與之相反,評價一堂體育課,不是看教師教了多少,而是看學生真正學到了多少。傳統教學的模式的條條框框,無形中影響了教師的創造性,使課的形式單調,同時也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無情地限制住了,影響了學生的個性。現代教育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而我們的任務不僅要讓學生的身體好,更重要的是把學習和鍛煉的方法教授給他們,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正確的身心教育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開發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遼寧中公教師提供希望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