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葯——盤龍參

盤龍參,中藥名,別名豬遼參、豬鞭草、龍纏柱、海珠草等,為蘭科植物綬的根和全草。盤龍參分佈幾遍全國。具有益氣養陰,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病後虛弱,陰虛內熱,咳嗽吐血,頭暈,腰痛酸軟,糖尿病,遺精,淋濁帶下,咽喉腫痛,毒蛇咬傷,燙火傷,瘡瘍癰腫。

性狀鑒別

陸生植物,高15-50cm。莖直立,基部簇生數條粗厚、肉質的根,近基部生2-4枚葉。葉條狀倒披針形或條形,長10-20cm,寬4-10mm。花序頂生,長10-20cm,具多數密生的小花,似穗狀;花白色或淡紅色,螺旋狀排列;花苞片卵形,長漸尖;中萼片條形,先端鈍,長約5mm,寬約1.3mm,側萼片等長,較狹;花瓣和中萼片等長但較薄,先端極鈍,唇瓣近長圓形,長4-5mm,寬約2.5mm,先端極鈍,伸展,基部至中部邊緣全緣,中部以上呈強烈的皺波狀嚙齒,在中部以上的表面具皺波狀長硬毛,基部稍凹陷,呈淺囊狀,囊內具2枚突起。

藥材性狀

乾燥的莖呈圓柱狀或皺縮成不規則狀,略扭曲,長10~35厘米,直徑1.5~3.5厘米,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有縱棱縱溝及節。質脆易折斷,斷面中間白色或中空。莖基部葉披針形橢圓狀,上部葉較小。根3~6條叢生,呈錐狀,質脆易折斷,斷面白色角質狀。

性味

味甘、苦,性平。

①《福建民間草藥》:"苦平,無毒。"

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淡,平。"

③《江西草藥》:"甘辛,涼。"

歸經

歸肺、心經。

功效

益氣養陰,清熱解毒。

功能主治

益氣養陰;清熱解毒。主病後虛弱;陰虛內熱;咳嗽吐血;頭暈;腰痛酸軟;糖尿病;遺精;淋濁帶下;咽喉腫痛;毒蛇咬傷;燙火傷;瘡瘍癰腫。

①《分類草藥性》:"治蛇傷,腳氣。"

②《天寶本草》:"添精壯陽。治頭暈、腰疼酸軟。"

③《貴州民間方葯集》:"補病後虛弱。"

④《陸川本草》:"解毒。治爛瘡。"

⑤《南寧市藥物志》:"清熱,潤肺。治熱咳。"

⑥《湖南藥物志》:"止虛熱口渴,肺勞咳血。"

入葯部位

根和全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全草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相關配伍

1、治病後體虛:盤龍參、當歸各9g,黃芪15g。水煎服。

2、治肺癆虛熱咳血:盤龍參15g,貝母9g。水煎服。(1-2方出自《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3、治神經衰弱:綬草12g,遠志9g,合歡15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4、治頭暈虛弱:龍抱柱研末3g。油湯吞服。(《貴州草藥》)

5、治腰痛,遺精,白帶:盤龍參、黑芝麻各30g,黑黃豆、補骨脂、山藥、覆盆子、金櫻子各15g。炒研為末,煉蜜為丸。早晚每次9g,開水吞服。(《湖北中草藥志》)

6、治氣虛帶下:盤龍參30g,黑魚1尾。燉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7、治咽喉腫痛:(1)綬草根9g。水煎,加冰片0.6g,徐徐含咽。(《江西草藥》)(2)盤龍參15g,百兩金15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8、治小兒夏季熱:盤龍參6g,鴨拓草15g。水煎服。(《香港中草藥》)

9、治糖尿病:鮮綬草根30-60g,銀杏15g,豬胰1條。水煎服。

10、治腎炎:鮮綬草30-60g,無根藤、星宿菜、絲瓜根各30g,水煎服。(9-10方出自《福建藥物志》)

11、治毒蛇咬傷、癰腫、指疔:鮮盤龍參、一支箭適量。搗敷患處。(《四川中藥志》1982年)

12、治帶狀皰疹:綬草根適量。晒乾研末,麻油調搽。(《江西草藥》)

13、治燙火傷:盤龍箭30g,蚯蚓5條,白糖少量。共搗爛外敷,每日換藥1次。(《陝西中草藥》)

相關論述

1、《天寶本草》:「添精壯陽。治頭暈、腰痛酸軟。」

2、《分類草藥性》:「治蛇傷,腳氣。」

3、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淡,平。」

4、《滇南本草》:「滋陰補虛。治腰脊痛,遺精,諸虛百損。」

如想了解更多的中醫養生內容,可點擊無錫天一醫院官網wxtyyy.com,我們會每天為您精選優質內容推送!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