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職位,解放人才,轉化為角色

——本文通過對未來企業形態變化的描述,從而探索企業的變革規律,其中觀點建立在組織形態管理理論與企業進化規律的基礎上,引用的理論依據、方法論均來自《進化:組織形態管理》一書。

《進化:組織形態管理》

我在《拆掉職能部門,構建創新團隊》一文中提到,判斷是否是一個新組織時,最簡單的方法是看企業內部職能部門是否被創新團隊所取代。職能部門是分工與協作的產物,是傳統企業的典型特徵,一旦團隊取代部門,角色必然將取代職位,即新組織中既沒有了部門,也沒有了職位。

有職能部門就會有職位,有創新團隊就會有角色,兩者相互對應。角色與職位都是企業的管理基礎,都是構成企業形態的最小元素,企業管理系統就是建立在管理基礎上。有了這些管理基礎,管理思想、制度、措施都能落到實處,不同的企業形態,具有不同的管理基礎,新組織之所以能夠形成,也是因為管理基礎發生了根本改變,這一點可以企業形態進化規律中找到答案。

Advertisements

企業形態進化規律

在市場生態中,企業形態沿著產業價值鏈不斷演變,經歷了股東價值形態、精英價值形態、客戶價值形態、利益相關者價值形態等四種典型組織形態(見《圖解工業時代四種企業形態進化規律》),實現了從低級組織形態向高級組織形態進化。四種企業形態特徵分別可以用四種平面圖形代表,股東價值形態形如三角形,一般採取直線型組織結構;精英價值形態形如梯形,一般採取職能型組織結構;客戶價值形態形如鏈條形(八邊形),一般採取流程型組織結構;利益相關者價值形態形如圓形,一般採取網路型組織結構。其中精英價值形態就是人們常說的「金字塔」形,這也是中國傳統企業形態。

企業形態進化規律

利益相關者價值形態的企業是工業4.0時代的產物,而客戶價值形態則是新商業時代的最佳企業形態,也可以稱之為新組織形態,西方一些先進企業已經進化到這一組織形態。從傳統企業形態邁向客戶價值形態,是企業進化過程中的分水嶺,這是一次質的飛躍,企業將從封閉型組織進化為開放型組織,組織形態特徵、管理模式都將是一種顛覆式的變化,進化難度不言而喻。

Advertisements

隨著企業形態不斷演變,企業管理基礎也發生了改變,不同組織形態中其管理基礎不同,「職位」與「角色」就是兩種不同的管理基礎形式。新組織變革是讓「角色」取代「職位」,只有這樣才能推導「金字塔」,實現「平台化」,這一切都符合企業形態進化規律,因為管理基礎本身也在不斷演變。

管理基礎演變規律

股東價值形態下的企業以「工作」為管理基礎,人的價值通過「工作」體現,企業通過管理「工作」實現管理目標。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工業1.0),人類的價值創造能力水平大幅度提升,「工作」開始出現,雖然這個詞看起來簡單,但卻是一個歷史性的跨越,管理學立刻從雜亂無章轉變成為一個系統學科領域。

管理基礎演變規律

精英價值形態下的企業以「職位」為管理基礎,人的價值形式主要通過職位體現,企業通過管理「職位」實現管理目標。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工業2.0),社會化大分工導致工作細分及專業化水平提高,職能分工成為企業構建與運作的主要指導思想,出現了固定的「職位」。「職位」體現了「工作」的穩定性,這就是所謂的「因事設崗」。這個階段人的價值通過「職位」體現,強調人符合職位要求,即所謂的「人崗匹配」,這也是傳統企業的典型特徵,「金字塔」就是由「職位」一磚一瓦構建而成。

客戶價值形態下的企業是以「能力」為基礎,人的價值形式依據「能力」體現,企業通過管理「能力」實現管理目標。第三次工業革命后(工業3.0),價值需求變化更加頻繁,「職位」無法承載頻繁變動的工作職責,導致職位的穩定性受到衝擊,「職位」逐漸解體,「工作」得到解放。西方心理學中「能力素質」這一理念就是在研究「人」與「工作」之間的直接關係,可以說「人」與「工作」相結合就構成「能力」,也稱之為「角色」。這個階段組織管理系統建立在「角色」基礎上,強調人的行為與價值創造活動相匹配。這也是新組織的典型特徵,無論「平台」還是「生態」都將建立在「角色」基礎上。

利益相關者價值形態下的企業是以「人格」為基礎,人的價值形式依據「人格」體現,企業通過管理「人格」實現管理目標,目前極少數企業體現出這種價值形態的某些特徵,這將發生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后(工業4.0),距離今天尚有一段距離。

從企業形態進化過程來看,管理基礎結構經歷四個階段,這四階段分別是以「工作」為基礎,以「職位」為基礎、以「角色」為基礎、以「人格」為基礎,這是「人」的四種具體形式。

新組織變革:從「職位」邁向「角色」

「職位」具有天然的穩定性,「人崗匹配」其實並沒有提升人才的創造力,反而像枷鎖一樣把人才牢牢的禁錮在了「職位」上,職位要求成了對人才的最低標準,這也是為何在傳統企業中提倡創新時,幾乎沒有多少效果的主要原因,傳統管理模式本身守成尚可,創新不足。因此新商業時代一到來,頻繁的市場變化立刻讓這些傳統企業變得焦頭爛額,束手無策,普遍感到僵化的系統無法滿足市場要求。要想提升人的創造力,必須把人才從「職位」上解放出來,讓「人」與「工作」直接結合,形成多元化的「角色」。

當職能部門被拆掉后,「職位」即無立錐之地,「人」與「工作」可以自由組合,此時就會形成創新團隊。在創新團隊中,不同成員扮演不同角色,角色之間實現能力互補,能夠產生1+1≥2的效果。一旦角色取代職位后,「金字塔」自然坍塌,企業形態開始扁平化。新組織之所以比傳統企業靈活敏捷,皆因管理基礎發生了根本改變。很多傳統企業試圖在「職位」基礎上,構建團隊管理機制,就會發現這樣的團隊不僅創新能力不足,運行效果依然僵化,僅僅變成了一個新傳統企業而已。

目前要想打開職位,解放人才,轉化為角色無法一簇而就,主要因為沒有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傳統企業「三支柱模型」只適合於職位管理,而新組織的「三支柱模型」只適合於構建角色管理,從傳統「三支柱模型」邁向新「三支柱模型」(詳見《新組織設計:從「三支柱模型」再到「三支柱模型」》),必然要經歷一個轉型過程,這時需要建立傳統企業轉型「三引擎模型」,只有「三引擎模型」才能保障管理基礎從「職位」邁向「角色」。

近期《進化:組織形態管理》一書全網斷貨,有需要的朋友可在公號(組織形態管理)後台留言購買。

《傳統企業轉型「三引擎模型」設計》公開課即將開課,歡迎關注與諮詢。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