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蝦先養水,養水先養土

俗話說得好「養蝦先養水,而養水先養土」,一語道出了養土的重要性。

養完一造蝦后,淤積了大量的污泥和有機物(殘餌和糞便),這些有機質腐爛后,不僅消耗溶解氧,產生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等有害物質,而且成為許多種病原體的滋生基地;

同時,近年對蝦養殖面臨氣候多變、水源污染、病害繁雜,因此必須把好清塘關,消除隱患。根據公司技術部跟蹤多年養殖成功的案例,建議清塘按以下步驟操作:

1.清污除雜

清塘后必須排乾池水,並用高壓泵沖洗,清除池底污泥。

曝晒池底(最好讓池底曬至龜裂)或翻耕,以利於表層有機物氧化。

整污、修堤壩、堵塞漏洞,一定要清除池邊的甲殼類動物、藤壺、海兔、雜魚、蝦、蟹及其他生物。

2.池塘消毒:

進水充滿池底后,用漂白粉全池潑灑 。

Advertisements

3.排解毒性:

對新開池塘、老化塘底以及地質原因造成的水銹、硫、鐵、氨含量超標、因工業廢水排放造成的養殖池水重金屬、有毒元素如汞、銻、砷、鋁污染的塘體,在進水5~10cm后相應的去重金屬的藥品全池潑灑,以排解毒性,降解重金屬及有毒因子,消除養殖隱患,並利於肥水培藻、培菌養水。

4.生物凈化:

池底翻耙后,將EM菌后全池潑灑,通過複合微生物各菌種的特有功能及協同作用,對被消毒殺死的動植物屍體進行徹底的分解,並轉化為藻類所需的營養鹽,這樣做消除了隱患,同時使池底形成良性的生態環境,為成功養蝦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5.養蝦重在改底

改良底質的重要性:我們知道,蝦是塘底棲息動物,塘底環境是對蝦整個生長環境的基礎,塘底的好壞對水質構成直接的影響。如果對蝦長期在池底污染嚴重的環境生存,不利對蝦生長,並且極易引起對蝦疾病的發生。

Advertisements

因此生態健康養蝦應在改善養殖池塘的底質上下功夫,池塘底質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對蝦的健康生長,更直接關係到養蝦的成敗。

造成底質變壞的原因主要有:

1.大量的殘餌、排泄物、動植物屍體中殘餘的蛋白質、脂肪、澱粉等為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提供營養條件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2.大量而頻繁的排換水使池塘泥土中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流失,造成塘底「沙漠」化,塘底滲漏,保水,保肥的功能減退;

3.頻繁使用化學藥物消毒對有益微生物構成極大的危害,使病原微生物產生抗性,致使蝦塘逐步失去生態平衡,塘底的自凈功能喪失殆盡,底質日益惡化。

底質和水質有何關聯:

底質的好壞直接影響水質,水質的好壞是底質的表現形式,通常人們是通過水質的變化再知道底質的變化,改善底質是改善水質的基礎。

病原通過塘底的有機污染物生長繁殖,再通過水體擴散傳播。因此,養水先改底。

改良底質的措施:

1.根據天氣、水質狀況進行合理投料,控制在投餌后1小時內吃完為宜。

2.前期每15天,中後期每10天施用一次速效底改顆粒底質改良劑,少用或不用吸附型底質改良劑:

市場上很多底質改良劑多以沸石粉等吸附性材料為主,使用后大量吸附水體中的氨等有害物質,沉積池底,造成底泥中氨等有害物質迅速升高,進而發生底臭。

改良底質的方法:

要是採用微生物型(或益生菌)底質改良劑;採用微生物技術改良、養護底質和水質,是對蝦養殖技術的重大突破;

據報道,池中溶解氧有54%以上是被底部有機物消耗掉,所以及時分解池底有機物才能減少池底耗氧量,增加水體含氧量,同時預防疾病的發生。

定期使用複合型微生物底質改良劑分解底改,能充分利用複合微生物中各菌種協同作用的功能優勢,將殘餌、排泄物、動植物屍體等影響底質變壞的隱患及時分解消除,不僅可以改善底質和水質,而且從源頭控制病原微生物及其病害的蔓延擴散。

改底不忘養水:

'調好一塘水,養好一池蝦',改底還須注重養水。水好蝦好,水壞蝦壞。水質的好壞,受水源氣候,水中生物、殘餌及生物排泄物等影響。

養水中水色及透明度的調節極為重要。通常水色保持茶褐色、黃綠色為佳,透明度在養殖前期應為30~40cm,中後期應為30~50cm為佳。

弄清水質問題,做到對症下藥是搞好對蝦養殖的重要一環。

水質的調節、水質處理在對蝦養殖中是經常出現的問題,然而,如何提前發現提前處理這就是水質管理的一般程序是先觀察水色(顏色、色度、混蟲度、透明度),再對用水質檢測設備對水質的各項指標做出檢測。

導致pH偏高的原因:

a.在沒有外來廢水污染的情況下,池塘生物是導致養殖水體pH值變化的主要因素。白天陽光充足的情況下,水中浮游植物繁殖迅速,同時進行強烈的光合作用消耗水中遊離C02,使水體的pH值劇烈升高;

而夜晚浮游植物強烈的呼吸作用、浮游動物和養殖蝦的生命活動都釋放大量的C02,使水的pH值劇烈降低。

這種規律性的變化表現為蝦池的最低pH值出現在早上日出之前,pH最高值出現在下午日落之前,白天pH逐漸升高,晚上pH逐漸降低。

由於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在中、上水層中進行,表層的pH要高於低層。如果池水的鹼度越小,水中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越強烈,則pH的周日變化越大,日較差隨之增大。

b.過多使用石灰清塘所引起。

C.水中的C02逸散入空氣中可升高pH值。

導致pH偏低的原因:

a.底質酸性物質含量過高,施用化學肥料過多,池中雨水積累及有機物含量過高所引起,pH下降又是水質變壞,溶解氧低的表現。

b.池塘底部沉澱的蝦的糞便、飼料殘餌和死亡的池塘生物,在細菌作用下發生厭氧分解,產生大量有機酸可使水體pH值降低。C.空氣中C02溶解進入養殖水體可降低其pH值。

pH值對蝦的健康及水質的影響

a.pH值低於6.5時,養殖水體呈酸性,呼吸節律加快,代謝頻率增加,同時酸性水能使蝦的血液pH值下降,血液中氧的分壓降低,造成血藍蛋白運輸氧的功能發生障礙,減低其載氧能力,致使蝦組織內缺氧,造成缺氧症,使蝦的攝食量減少,消化率降低,新陳代謝變慢,生長受到抑制。

b.pH值過高時,養殖水體呈強鹼性,使有毒的氨增加(離子銨NH4+轉變為分子氨NH3),腐蝕蝦類鰓組織,造成蝦的呼吸障礙,嚴重時使蝦窒息,影響蝦的生長速度。過高的pH值還將影響微生物的活性及其對有機物的降解,造成水質惡化。

C.pH值過低時,使有毒的硫化氫增加(水體中S2-、CN-、HC03-等轉變為毒性很強的H2S、HCN、C02),而Cu2+、Pb2+等重金屬離子則轉變為絡合物而沉澱,使之對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大為減輕。

pH值偏高或偏低應如何處理?

pH偏高容易造成對蝦脫殼困難,食慾減退等癥狀;

pH偏低容易造成對蝦呼吸困難、黃鰓、腫鰓等不良現象,

因而要經常檢查水質,若出現不正常現象,應及時做出處理。

水質偏酸(指pH值低於7.5),應用生石灰處理,按8~10ppm(每畝用5~7公斤)用量使用,連用3天,謹記:不要貪圖省工錢一次性用量過大,造成對蝦應激反應,也可採用追肥逐步提高pH值。

水質偏鹼(指pH值高於9.0),有條件的最好排去20~30公分池水,進回20~30公分新水,然後用卓越凈水王處理或潑灑紅糖(1kg/畝),連用1~2天。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