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草藥圖譜60

川貝母

[來源]

百合科(Liliaceae)川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肅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Maxim.或梭砂貝母 Fritillaria delavayiFtanch.的乾燥鱗莖。前三者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松貝」和「青貝」,後者習稱「爐貝」。夏、秋二季或積雪融化時採挖,除去鬚根、粗皮及泥沙,晒乾或低溫乾燥。

[產地分佈]

川貝母主產四川、西藏、雲南等省區。暗紫貝母主產四川阿垻藏族自治州。甘肅貝母主產甘肅、青海、四川等省。梭砂貝母主產雲南、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區。

[藥材特徵]

松貝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徑0.3~0.9cm。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鱗莖盤,偶有殘存鬚根。質硬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青貝呈類扁球形,高0.4~1.4cm,直徑0.4~1.6cm。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部開裂。內有心芽和小鱗葉2~3枚及細圓柱形的殘莖。

蘆貝呈長圓錐形,高0.7~2.5cm,直徑0.5~2.5cm。表面類白色(白蘆貝)或淺棕黃色(黃蘆貝),有的具棕色斑點。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頂部開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較鈍。

[主要化學成分]

川貝商品較複雜,從商品川貝中分出貝母丙素(Fritimine)。甘肅貝母含岷貝鹼(Minpeimine)及岷貝分鹼(Minpeiminine)、青貝鹼(Chinpeimine)。蘆貝中含蘆貝鹼(Fritiminine)。

[功效主治]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用於肺熱燥咳,乾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3~9g;研末沖服一次1~2g。

▇▇▇▇▇▇▇▇▇▇▇▇▇▇▇▇▇▇▇▇▇▇▇▇▇▇▇▇▇▇▇▇▇▇▇▇▇▇▇▇▇▇▇▇▇▇▇▇▇▇▇▇▇▇▇▇▇▇▇▇▇▇▇▇▇▇▇▇▇▇▇▇▇▇▇▇▇▇▇▇▇▇▇▇▇▇▇▇▇▇

蒼朮

[來源]

菊科 (Compositae)茅蒼朮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或北蒼朮Atractylodeschinensis (DC.)Koidz.的乾燥根莖。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泥沙,晒乾,撞去鬚根。

[產地分佈]

茅蒼朮主產江蘇、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北蒼朮主產華北及西北地區。

[藥材特徵]

毛蒼朮:呈不規則連珠狀或結節狀圓柱形,略彎曲,偶有分枝,長3~10cm,直徑1~2cm。表面灰棕色,有皺紋、橫曲紋及殘留鬚根,頂端具莖痕或殘留莖基。質堅實,斷面黃白或灰白色,散有多數橙黃或棕紅色油室,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細針狀結晶。氣香特異,味微甘、辛、苦。

北蒼朮:呈疙瘩塊狀或結節狀圓柱形,長4~9cm,直徑1~4cm。表面黑棕色,除外皮者黃棕色。質較疏鬆,斷面散有黃棕色油室。香氣較淡,味辛、苦。

[主要化學成分]

茅蒼朮:根莖含揮髮油5~9%。油中主要成分為茅術醇(Hinesol)、β-桉油醇及(β-Eudesmol)、蒼朮素(Atractylodin)、微量蒼朮酮(Atractylon)。

北蒼朮:根蒼中含揮髮油3~5%。油中主要成分為蒼朮素、茅術醇、β-桉油醇及微量蒼朮酮。

[功效主治]

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用於脘腹脹滿,泄瀉,水腫,腳氣痿躄,風濕痹痛,風寒感冒,雀目夜盲。3~9g。

▇▇▇▇▇▇▇▇▇▇▇▇▇▇▇▇▇▇▇▇▇▇▇▇▇▇▇▇▇▇▇▇▇▇▇▇▇▇▇▇▇▇▇▇▇▇▇▇▇▇▇▇▇▇▇▇▇▇▇▇▇▇▇▇▇▇▇▇▇▇▇▇▇▇▇▇▇▇▇▇▇▇▇▇▇▇▇▇▇▇

沉香

[來源]

瑞香科(Thymelaeaceae)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含樹脂的木材。全年均可採取,割取含樹脂的木材,除去不含樹脂的部分,陰乾。

[產地分佈]

主產廣東省。廣西、福建等省區亦產。

[藥材特徵]

本品呈不規則塊、片狀或盔帽狀,有的為小碎塊。表面凹凸不平,有刀痕,偶有孔洞,可見黑褐色樹脂與黃白色木部相間的斑紋。孔洞及凹窩表面多呈朽木狀。質較堅實,斷面刺狀。氣芳香,味苦。

另有進口沉香,表面黃棕或灰黑色,有刀劈痕,密布斷續棕黑色的細縱紋(即含樹脂的部分),有時可見黑棕色樹脂斑痕。質堅硬而重,能沉水或半沉水,氣味較濃,燃之發濃煙,香氣強烈。

[主要化學成分]

含揮髮油及樹脂。揮髮油中含沉香螺萜醇(Agarospirol)及倍半萜成分白木香酸(Baimuxinicacid)、白木香醛(Baimuxinal)。

[功效主治]

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用於胸腹脹悶疼痛,胃寒嘔吐呃逆,腎虛喘急。1.5~4.5g。

▇▇▇▇▇▇▇▇▇▇▇▇▇▇▇▇▇▇▇▇▇▇▇▇▇▇▇▇▇▇▇▇▇▇▇▇▇▇▇▇▇▇▇▇▇▇▇▇▇▇▇▇▇▇▇▇▇▇▇▇▇▇▇▇▇▇▇▇▇▇▇▇▇▇▇▇▇▇▇▇▇▇▇▇▇▇▇▇▇▇

刺五加

[來源]

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 et Maxim.)Harms的乾燥根及根莖。春、秋二季採挖,洗凈,乾燥。

[產地分佈]

主產於東北地區及河北、北京、山西、河南等地。

[藥材特徵]

根莖呈結節狀不規則圓柱形,直徑1.4~4.2cm。根呈圓柱形,多扭曲,長3.5~12cm,直徑0.3~1.5cm;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有細縱溝及皺紋,皮較薄,有的剝落,剝落處呈灰黃色。質硬,斷面黃白色,纖維性。有特異香氣,味微辛,稍苦,澀。

[主要化學成分]

含刺五加甙A(EleutherosideA,即β-谷甾醇葡萄糖甙),刺五加甙B(即紫丁香甙Syringin),刺五加甙B1(即6,8—二甲氧基香豆素—7—葡萄糖甙),刺五加甙(即乙基半乳糖甙),刺五加甙D和E(為二種不同構型的紫丁香樹脂酚的葡萄糖甙)等。此外,尚含多糖及1-芝麻脂素(1-Sesamin)。

[功能主治]

益氣鍵脾,補腎安神。用於脾腎陽虛,體虛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夢。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