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卡鏡頭到底好在哪裡?

很多時候,人們都搞錯了相機與鏡頭的關係。

很多人會投入大把資金去買一個專業機身,然後用僅剩不多的預算湊合一支普通的鏡頭,這是有些本末倒置了。在我看來,機身像是一個容器,可能他更多決定了你的操控感如何,最多能裝多少水(最高成像質量),但內里的靈魂還是需要鏡頭來決定。

在機器大生產時代為什麼我們還會崇尚「匠人」精神,那是因為手工的技術是無法量化的,就像超跑布加迪Chiron,每輛車裝配調試都需要6個月,技師以純手工方式把1800多個零件拼裝在一起,一顆螺絲釘也不能松,所以在安全性、可靠性和功能性來說,超跑遠遠甩開買菜車一大截。

鏡頭也是同樣。放棄了高產量,徠卡彷彿跟自己較勁一般堅持用昂貴的光學玻璃製造、手工打磨鏡頭。徠卡的鏡筒內壁都有技師簽名,這些技師都與洗鏡片的坭液打了幾十年的交道,「這工作全憑手感,到現在還沒有那一部機器可以替代。」與研磨鏡片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海伯特、馬丁先生對到徠卡的參觀者如是說。

Advertisements

徠卡每款鏡頭,都是追求「現階段最高光學工藝」的結晶。他的清澈彷彿會呼吸,優異的亮部細節,豐富的暗部層次,油潤的色彩表現,你甚至不需要儀器測量,直接拍出片子看,就能知曉徠卡鏡頭與其他鏡頭的差異。

或者你還可以直接拿起鏡頭,對著裡面望去,他如一汪深不見底的潭水,幽幽地閃耀著迷人的光;又如一池墨淵,黑沉沉的,潤而凝重。

一般鏡頭,鏡頭標出的最大光圈不一定是可用光圈,而徠卡鏡頭在最大光圈已非常接近最佳畫質,在F4已是最佳光圈,所以很多徠卡用戶在拍攝時都任性地習慣把光圈放到最大。

50 f/1.4復刻版

很多人詬病於徠卡M鏡頭的焦段範圍太小,或者是說只有定焦鏡頭,其實,他們是忘了「有舍才有得」這個道理。徠卡M機沒有超過135MM的長鏡頭和21MM的超廣角鏡頭(16-18-21三段式鏡頭除外),這是徠卡的不足,但也是徠卡的過人之處。

Advertisements

35 f/2復刻版

徠卡 M-90 f/2.4

三段式鏡頭的剖面結構

因為徠卡M機的精髓在於人文,在於紀實,所以過長或過廣的焦段都不合適,長鏡頭會因為割裂了環境,使畫面顯得突兀,超廣角鏡頭又會因為變形,蕪雜,使畫面扭曲,不得要領。所以徠卡就將35mm和50mm做到極致,專而精,這是徠卡的哲學。

人們常追求「一鏡走天下」,拿個大變焦,覺得「能拍大風光能打鳥」的鏡頭就是好鏡頭,甚至很多門外漢會說,「不能拉近拉遠,還不如手機。」其實恰恰相反,真正的頂尖鏡頭,絕對是定焦。

因為定焦鏡頭的結構比變焦鏡頭更簡單,畢竟光線每經過一塊鏡片都會有一定的損耗,一款變焦鏡頭一定會用很多鏡片來糾正光路變化中的瑕疵,所以變焦鏡頭銳度上往往都比不過定焦鏡頭。

而且變焦鏡頭的最大光圈也會有所犧牲,體積體積與重量上往往做不到定焦那樣便攜。徠卡的定焦頭的光圈達到了F2和F1.4,而且體積極小。當然如果你見過50F0.95這支鏡頭,會驚嘆於他的超大筒徑,華麗的大光圈讓人心醉神迷。

徠卡鏡頭的迷人之處還在於,他每一款、每一支都是有獨特個性的。過去徠卡鏡頭更潤,注重細節層次描寫,如今徠卡鏡頭兼顧銳度和細節刻畫,個人偏好不同,無高下之分。

各代M-35 f/2鏡頭

徠卡不是萬能的,甚至很多領域,他是不盡如人意的,但在他所善長的領域,他是最好的。再多華麗的溢美之詞,都抵不過真真切切地撫摸它時若有似無的快門聲和絲絲入扣的過片感。

選或是不選擇徠卡,是品味,是需要,是文化,是喜歡,哪一個理由都行,但徠卡就在那裡,靜默著,任你來去。

我們在這裡

奧森體驗中心

北京市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園西門

馬連道體驗店

北京市馬連道攝影器材城4層南區311

關注微信公眾號「君峰徠卡」獲取更多專業徠卡評測、徠卡資訊、攝影技巧,更有專業相機知識一對一諮詢服務。還能免費領取徠卡中文說明書和最新官方固件,挑選百種徠卡相機、配件。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