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非手術治療

一、分類

1.血管瘤(5歲以內自然消退率50%-60%,9歲以內90%):嬰兒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瘤、化膿性肉芽腫、叢狀血管瘤、上皮樣血管瘤。

2.血管畸形:微靜脈畸形、動靜脈畸形、淋巴管畸形、混合畸形

二、60%血管瘤消退不完全/從不消退/快速生長,只有40%完全消退——誤使不少人對所有血管瘤採取觀察策略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等待觀察主要適用於體積較小、病變範圍局限及消退期血管瘤)。

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立刻進行治療:1.血管瘤快速生長;2.大面積血管瘤伴出血、感染、潰瘍;3.侵犯面部重要結構,如眼瞼、鼻、唇、耳廓;4.影響患者的生命機能,如影響進食、呼吸、視聽、排泄等;5.合併高輸出量充血性心衰;6.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

Advertisements

高風險:面部、眼周、口周、鼻周;

中度風險:面部兩側,頭皮,手足,褶皺部位(頸、會陰、腋下);

低風險:手指、四肢

三、治療方法:分為藥物、激光、手術治療3大類(冷凍、放射治療逐漸被淘汰)

非手術:注射、全身給葯、激光、外用藥物

1.注射:

1.1局部注射低濃度糖皮質激素:根據瘤體大小,得寶松1ml用注射用水按1:1或1:2比例稀釋,每月1次——通過影響多種信號轉導,從而產生抗增殖、促凋亡作用。

不良反應:濃度過高導致局部破潰、組織萎縮等。

1.2.局部注射小劑量平陽黴素:每次不超過2mg(嬰兒0.3-0.6mg/KG),每周1次。平陽黴素8mg/支,用生理鹽水4ml稀釋,取1ml稀釋液,加用0.1ml地塞米松和0.9ml注射用水,配成含有2mg平陽黴素的2ml藥液。

Advertisements

不良反應:發熱、消化道反應、皮膚色素沉著、肺纖維化。

對面積較大、壁薄的毛細血管瘤,藥物注射不宜過淺,嚴格控制單次給藥劑量和藥物濃度,必要時分次分區給葯;不建議短期內即刻達到消退或瘢痕化。

2.全身給葯:普萘洛爾(本是降血壓的,但意外發現可使血管瘤消退):促進血管收縮(用藥后1-3天可見)、抑制血管生成、誘導內皮細胞凋亡。

應用普萘洛爾注意劑量個體化,從小劑量開始,初始0.5mg/KG.d,逐漸加量至2mg/Kg.d,用藥3-6月,再逐漸減量至停葯;用藥前注意排除用藥禁忌,用藥后心電監護1小時。

3,激光:雙波長585/1064脈衝染料激光——選擇性光熱作用在血管瘤的血紅蛋白上,使血紅蛋白凝固變性。

4.外用藥物:鹽酸卡替洛爾滴眼液外用濕敷30min,每日2次,連續數月;用藥前需排除支氣管哮喘、心臟疾病;適用於局部注射治療、激光治療后殘留瘤體,避免長期服藥。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