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中醫寫給全家人的黃帝內經養生智慧書


作為一名醫師,每天接觸各色病人,其症不同,但其狀相似,均痛苦不堪。素體康健之人,藥石可醫,而素體弱、損耗無節之人,則投之罔效,非刀鉗相加不能,甚或不醫。故醫師所醫,乃可醫之人。

古聖人有云:「法於陰陽,和於數術,食飲有節,起居有償,不妄作勞」,然後能達天壽。現代社會,人們工作競爭激烈,生存壓力大,生活習慣往往悖陰陽而動,更無論數術;有甚者,恣意飲食,顛倒起居,「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欲竭其精」。因此現在早死、猝死者多,許多重病也年輕化,成為家庭的沉重負擔。

人世間每天上演著各種悲歡離合,而其中老、病、死是我們不可阻擋和改變的。要想減輕這種自然規律帶給我們的痛苦,就必須注重養生。

男人是家中的頂樑柱,一個穩固的家庭往往離不開男人的支撐,在房子、教育、醫療等日漸增大的壓力面前,男人需要強健的體魄和堅毅的心性,這樣才有資本迎接挑戰、迎難而上,為家庭開闢光明的未來。

女人是家庭的靈魂,家庭的溫馨與快樂來自於女人無私的付出。而現代社會中的女人既要在職場奮勇搏殺,又要養兒育女,照顧家庭。在這些壓力下,愛自己的女人必須會很好地保養自己,使自身充滿正能量,這樣才能把愛更好地傳播出去。

操勞一生,每個人都會走向晚年,每個人都期待一個安寧美好的老年生活,而此種種都建立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之上,老年人學會養生,保養好身體,既是家庭之福,也是社會之福。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很多家長都竭盡全力地為孩子的成長鋪路,而孩子的身體素質則是其中最基礎的一環。在西醫西藥為主流的今天,西藥的副作用日益凸顯,如何預防疾病成了小兒養生最重要的方面。食療勝於葯補,以食物之偏性調稚兒陰陽之偏,陰陽和合則無病。

故養生,實為長養生命,未病之時就應將養,若已病或年高,乃事養生,雖可補牢,已失卻先機。人應天地之氣而生,人的養生法則應自然法則而動,「天人合一」不僅是一個概念,更是養生的基本準則。順應自然,不逆天而動,是生命的基礎。從《黃帝內經》來看養生,正是基於此而為。學習《黃帝內經》,和古哲人一起養生。衷心祝願全天下的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都能安康喜樂!

手太陰肺經經穴

【循行】起於中焦胃部,屬肺,下絡大腸,聯繫胃及肺系,從肺系出來后,外行線起於側胸上部,循行於上肢內側前緣,入寸口,延大魚際邊緣出於大指內側端。其分支從腕後分出,止於食指內側端。

【主治】咳嗽、喘息、咽痛等肺系疾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證。

手少陰心經經穴

【循行】起於心中,聯繫心、肺、咽、目系,屬心絡小腸,從腋下遷出,延手臂內側后緣前行至掌后豌豆骨,進入掌內,止於小指橈

側端。

【主治】心、胸病證,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證。

手厥陰心包經經穴

【循行】起於胸中,屬心包,下膈,絡三焦;支脈從胸中出脅部,沿手臂內側面的中間部循行,入掌中出於中指橈側末端;掌中分支止於無名指末端。

【主治】心、心包、胸、胃病證,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證。

手太陽小腸經經穴

【循行】手太陽小腸經起於小指尺側端,延上肢外側后緣上行,繞行肩胛部,內行線從缺盆進入,絡心,屬小腸,聯繫胃、咽;上行線從缺盆上行,經面頰到外眼角、耳中,分支從面頰到鼻,繼續上行至內

眼角。

【主治】頭面五官病、熱病、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證。

手陽明大腸經經穴

【循行】起於食指橈側端,延手臂外側前緣循行至肩峰部前緣,下入缺盆,絡肺,屬大腸,從缺盆向上走行,經頸部進入下齒槽,過人中溝,止於對側鼻旁邊。

【主治】頭面五官病、皮膚病、熱病、腸胃病、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證。

手少陽三焦經經穴

【循行】起於無名指末端,沿著小指、無名指之間上行,沿手臂外側中間部上行,過肩,經頸部上行聯繫耳後,從耳上方向下聯繫面頰、眼下;體腔支從缺盆進入,分佈於胸中,聯絡心包、膻中、三焦等。

【主治】頭、目、耳、面頰、咽喉、胸脅病,熱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證。

足太陽膀胱經經穴①

【循行】起於內眼角,上行至額部,交會於頭頂,入里絡腦;主支從頭頂向下至枕部,沿著脊柱兩側下行一直通過臀部,屬膀胱絡腎,止於腘窩;另一支從枕部分出,沿著腰背部主幹線外側循行至腘窩;二者相合后沿著小腿后側循行,經外踝,止於小趾外側端。

足太陽膀胱經經穴②

【主治】頭面五官病,頸、背、腰、下肢病證,神志病,經脈循行部位的局部病證以及背部兩條側線的背俞穴所相應的臟腑及有關組織器官的疾病。

足陽明胃經經穴①

足陽明胃經經穴②

【循行】起於鼻旁,延鼻翼外側下行入上齒槽中,環繞口唇,在下交會於頦唇溝,沿著下頜角走行上耳前,止於兩側額角;主幹線從頸部下到胸部,內行部分入缺盆,屬胃絡脾;外行部分延胸腹第2側線下行,至腹股溝處,延下肢外側前緣下行,止於第2趾外側端,其分支從膝下3寸和足背分出,分別到中趾和足大趾。

【主治】胃腸病、頭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膚病、熱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證。

足少陽膽經經穴

【循行】起於外眼角,上行至額角,再折下繞耳後,從頸旁至肩入缺盆;耳部支脈從耳後入耳中,至耳前再至外眼角;另一支脈從外眼角下行,經頰部、顴部至缺盆與前支會合;內行支入胸中,過膈,聯繫肝膽,經脅里,出於腹股溝動脈處;軀幹主支從缺盆行至腋下,再沿胸側、季肋部向下會合於髖關節部,再向下沿大腿外側下行,出外踝前,止於第4趾外側;背部分支止於足大趾端。

【主治】肝膽病,側頭、目、耳、咽喉、胸脅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證。

足太陰脾經經穴

【循行】起於足大趾,沿著小腿內側中間循行至內踝上8寸后沿內側前緣上行,經過膝部、股部上行入腹部,屬脾絡胃,通過橫膈,向上過咽喉,止於舌下;分支從胃流注入心中;另一分支分佈於胸腹第3側線,經鎖骨下,止於腋下大包穴。

【主治】脾胃病、婦科病、前陰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證。

足少陰腎經經穴

【循行】起於足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內踝后緣向上,經過脊柱,屬腎,絡膀胱,從腎部向上過肝、膈、入肺,沿喉嚨上行止於舌根旁;分支向上行於腹部前正中線旁開0.5寸,至胸部行於旁開2寸,止於鎖骨下;另一分支從肺分出,絡心,流注胸中。

【主治】婦科病、前陰病、腎臟病、與腎有關的其他系統疾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證。

足厥陰肝經經穴

【循行】起於足大趾外側端,向上沿足背內側至內踝上8寸處後上行於大腿內側,聯繫陰部,上行聯繫胃、肝、膽、膈、脅肋,沿咽喉上行,連接目系,上行出於額部與督脈交會;目系支脈下行環繞唇內;肝部支脈從肝分出,通過橫膈,向上流注於肺。

【主治】肝膽病、脾胃病、婦科病、少腹病、前陰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局部病證。

督脈經穴

【循行】起於小腹,出於會陰部,向上沿背部正中線上行,至項后風府入腦,並繼續上行至巔頂,沿前額下行止於上唇內齒齦部。

【主治】神志病,熱病,腰、背、頭項等局部病證及相應的內臟

病證。

任脈經穴

【循行】起於小腹,出於會陰部,向上沿腹內前正中線上行,至咽喉部,再上行環繞口唇,經過面部到達眼下部中央。

【主治】少腹(小腹)、臍腹、胃脘、胸、頸、咽喉、頭面等局部病證及相應的內臟病證。

經外奇穴①

經外奇穴②

經外奇

在十四經穴之外具有固定名稱、位置和主治作用的腧穴,簡稱奇穴。「奇」是相對於「常」而言的,即以十四經經穴為常,它是指既有定名,又有定位,臨床用之有效,但尚未納入十四經系統的腧穴。經外奇穴分佈比較散,但與經絡仍有密切聯繫,如印堂與督脈,太陽與三焦等。其中少數腧穴,後來又補充到十四經穴,如督脈的陽關、中樞、靈台,膀胱經的眉沖、膏肓俞、厥陰俞等。隨著針灸x學術的發展,現代研究的一些新穴,諸如闌尾穴、球后穴等,亦入經外奇穴之列。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