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學中的「氣」有五重含義

一、「氣」是中國文化中非常獨特的字

「氣」是中國文化中非常獨特的字,無論在武學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廣泛地使用「氣」這個字,如「內氣」「氣力」「元氣」「真氣」「氣場」「陽氣」「修氣」「養氣」「傷氣」「服氣」「氣功」等。

孟子說:「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古代稱修鍊的人為「練氣士」。修辭中有很多關於「氣」的組詞,如「氣勢磅礴」「氣貫長虹」等。

在中國武學中,氣是神秘的,是神奇的,究竟什麼是氣,與我們現代日常生活中講的空氣、氧氣有什麼關係?

中國古代大量使用「氣」字是在戰國之後。因為《易》《詩》《書》《春秋》四經是春秋末之前的文獻,其中沒有氣字,說明春秋時期氣字非常少用。戰國之後大量使用「氣」字,與《黃帝內經》認為世界本源是氣這一學說有很大關係。

Advertisements

二、「氣」有五重含義

漢字中的「氣」,簡單說有五重含義:

一是作為物質的氣;

二是物質之氣所攜帶的能量;

三是能量之氣所引起的運動變化;

四是運動變化的過程和時間;

五是經過主觀修養,主客觀結合而升華之真氣。

一個字,同時具有物質、能量、能量的作用、作用的過程和時間等多重含義,是古漢語的一個奇特之處。

(一)物質層面的氣,講的是氣之本體,或實在。

物質之氣,又有兩種不同寫法:

一寫作「氣」,主要指自然界的大氣,類似於我們今天說的「空氣」「氧氣」。

二寫作「氣」,主要指五穀之氣,即人食五穀雜糧所產生之物質。

中醫認為物質的氣分為三種:

一是先天之氣,即稟受父母的先天精氣;

二是後天水谷精氣,簡稱「谷氣」,即來源於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Advertisements

三是存在於自然界的清氣,即天地靈氣、日月精華。三者結合而生成人體的氣。

(二)能量層面的氣,指物質之氣所攜帶、所具有的能量。

我們今天常說的「氣場」,指的就是能量場。呼吸氧氣,必然同時獲取氧這種物質所帶來的能量。五穀之氣,更多的指五穀被人體消化所產生的能量。中醫講三氣:血氣、營氣和衛氣。血氣主要指心臟和血液的能量,營氣主要是臟腑的能量,衛氣主要是肌肉、皮膚的能量。

(三)能量之氣,能夠推動事物運動變化。

中醫講「氣化」,認為「陽」的作用主要在於「氣化」。這裡講的是氣的功能,即體用之「用」的方面。

漢字中的「化」,就是由左右兩個人組成,一個正立,一個倒立;意思是顛倒往複,循環無窮,以至於升華。「化」字的形狀,就很像太極圖。黑格爾辯證法哲學理論「正、反、合」之後的升華,螺旋式上升,就是「化」。

圖 「化」字

中國古人的觀念里,「化」與「生」是有區別的。同物代代相生的繁衍叫做「生」,而從一物升華為形態迥異的另一物,叫做「化」。所以,我們今天把從猿變到人,謂之「進化」。今天的「化學」一詞,也是源自這個意思,化學就是研究物質從一物變為另一物的學問。

古人把從毛毛蟲變為帶翅膀的飛蟲謂之「化」,所謂羽化升仙,就是古人看到蟬變現象,蟬可以化蝶飛升,從而認為人也可以經過修鍊達到飛升的境界。丹道之學,無論是練外丹,還是練內丹,都是在追求這個「化」。習武者通過修鍊,超越常人,超凡脫俗,超越自我,實現升華,謂之化。經過「化」之後,你就不再是曾經的你!

(四)氣還指能量之氣推動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和時間,是個時間單位。

在《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中,有一段黃帝與歧伯關於什麼是氣的對話:「黃帝問曰:願聞何為氣?請夫子發矇解惑焉。歧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師傳之也。帝曰:請遂聞之。歧伯曰:五日謂之侯,三侯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而各從其主治焉。」

這段話講的是:黃帝問歧伯說,我很想知道什麼是氣。歧伯回答說,這個問題很艱深,這是「上帝所秘」的東西,是先師傳下來的。什麼是氣呢?五日為一侯,三侯為一氣,即一氣等於十五天。

在這裡,「氣」是一個時間單位,等於「三侯」15天。一年等於24氣,24節氣就是一年中地球運動變化的節奏、節律。今天,我們用地球圍繞太陽運轉來標記公曆的「年」,「年」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那麼,是什麼推動地球繞太陽運轉呢?是能量。氣作為能量引發了運動和變化,運動變化的過程即是時間。所以「氣」既是能量,也是時間單位。

「年」是時間單位,是地球運動過程之記載,也是能量變化之記載。時間單位同時也是能量單位,能量單位同時也是時間單位,反映了中國古人非常高明的宇宙觀,這與現代科學熱寂理論「熵」定律反映的宇宙發展觀基本一致。

熱寂理論是猜想宇宙終極命運的一種假說。熵定律認為,宇宙在大爆炸中誕生,隨著宇宙的演化,越來越多的能量被困在不可逆的狀態里(如熱或其他無序的能量形式),之後,就按照熵定律不斷演變,熵值不斷增大,直至達到熵的最大值。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作為一個「孤立」的系統,宇宙的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增加,由有序向無序,當熵達到最大值時,宇宙中的其他有效能量已經全數轉化為熱能,所有物質溫度達到熱平衡,這種狀態稱為熱寂。這樣的宇宙中再也沒有任何可以維持運動或是生命的能量存在。此時能量消耗一空,極變到來,宇宙走向死亡,世界壞滅進入死寂,類似於佛家所講的「生數皆終」。之後,這個死亡不會一直地持續下去,它還會變化、爆炸,還會有「萬物復始」的時候。源於古印度的佛教認為宇宙就是在這樣一個「成、住、壞、空」的過程中演進。這個過程叫作一劫,劫后又要重生,然後又有新劫產生,又有新的成、住、壞、空。循環的原因在於能量的擴張和消耗。

(五)主客觀結合、身心一元所產生的「炁」。

通過人的主觀修養,客觀之氣經過主客觀結合作用會升華,外在之氣與內在之氣相合,心物一元,產生人體之「真氣」。

古代道家的丹經道書中把氣寫作「炁」。上面的部分是「無」的古字,下面的「灬」四點,是火的變體,或者「心」的變體,在五行中心屬火。「炁」字有兩種解釋,一是火在下,身在上,以火來鍛煉身心;二是,心中無物,致虛極、守靜篤,也可以說無火、無心即為「炁」,反映的是息心清靜之結果,無思無慮之境界。簡單說,這裡的「炁」是以心為驅動,強調心的作用,身心互動,是修養心和身的結果。

三、武學中的真氣

武學中之「內氣」「真氣」,多與這五重含義有關,相當於「瑜珈」術中的「靈能」,佛教密宗的「靈力」「靈熱」。在質體方面「內氣」是物質;在能量方面,「內氣」攜具能量,而且通常是人體之潛能。內氣可以推動人體變化,內氣流動,身體部位相應變化,可以感知。所謂不適當的武術動作「傷氣」,是指阻礙了能量的良好運行軌跡和路徑。

「內氣」「真氣」是武者長期修鍊的結果,內氣之強弱反映修鍊的境界。「內氣」的感受因人而異,內氣充足的人對能量之感知發生了變化,從而對時空的感知也發生了變化。內氣充足的人,其能量運動之節奏和速度異於常人。

內氣同時記載人體變化的過程和時間。「龜息」和「閉氣」修鍊法,其目的在於減少能量交換和出入,感知潛能,激發潛能,達到不生不死的「涅槃」狀態。「涅」是不生,「槃」是不死,不生不死方能與宇宙相禪定,不生不死就是超越輪迴,不生不死就是永恆。道家功法講內氣運行的小周天大周天,更是明顯的時間概念。

總結:氣是物質,氣是物質所攜具的能量,氣是能量所推動的運動變化,氣是運動變化過程、節奏和時間。氣是一個物質概念,是一個能量概念,還是一個時間概念。日常生活中使用「氣」字,主要是氣體物質的含義;武術和氣功中使用「氣」字,主要是能量的含義。「內氣」主要是指身體內部的能量及其流動。「元氣」,就是人體原始的、本初的能量。「元氣大傷」,就是指人體原始的、本初的能量受到了傷害。(邱海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