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北京十大特色小吃

提起北京美食,很多人往往脫口而出烤鴨。不過,北京作為幾朝古都,美食不是只有烤鴨。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十種老北京日常生活中經常吃的十大特色小吃。

1酸豆汁

豆汁這東西,不要說是外地人,就是自稱是「北京人」的新北京人(49年以後遷居北京),都受不了那股又酸又臭的味道。但是在老北京人看來,豆汁卻是提神醒腦敗火的上等飲料。

喝豆汁不能大口大口的喝,否則那酸味太「沖」鼻子,要像喝茶一樣一點一點的抿。豆汁里要放鹹菜絲辣椒油,就著焦圈兒一塊吃。

2鹵煮火燒

鹵煮火燒是北京特有的一種小吃,土生土長,比京劇還要純粹。相傳以前的普通人吃不起肉,所以就用動物的下水來代替。地道的北京人估計沒幾個不好吃鹵煮火燒的。

火燒切井字刀,豆腐切三角,小腸、肺頭剁小塊,從鍋里舀一勺老湯往碗里一澆,再來點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熱騰騰的一碗端上來,火燒、豆腐、肺頭吸足了湯汁,火燒透而不黏,肉爛而不糟,偶爾吃到一片白肉更是滿口脂香。

Advertisements

3炒肝兒

北京特色風味小吃。具有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澥的特色。炒肝兒是由宋代民間食品「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的北京小吃,以豬的肝臟,大腸等為主料,以為輔料,以澱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

最初吃炒肝時講究沿碗周圍抿並要求搭配著小包子一塊吃,但現在吃炒肝早已沒有那麼多講究了。做好的炒肝湯汗晶瑩透亮,豬腸肥滑軟爛,肝嫩鮮香,清淡不膩,醇厚味美,不愧是京城小吃中的佼佼者。

4爆肚

爆肚是北京風味小吃中的名吃,多為回族同胞經營。爆肚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記載。爆肚是把鮮牛肚(指牛百葉和肚領)或鮮羊肚洗凈整理后,切成條塊狀,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醬、醋、辣椒油、醬豆腐湯、香菜末、蔥花等拌制的調料吃,質地鮮嫩,口味香脆。

Advertisements

5艾窩窩

艾窩窩歷史悠久,這種食品是用糯米洗凈浸泡,爾後入籠屜蒸熟,晾涼后揉勻,揪成小劑,摁成圓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餡,就成了明萬曆年間稱之為窩窩的食品。艾窩窩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經蒸熟的,餡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後就能食用。

6豌豆黃

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按北京習俗,農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黃。北京的豌豆黃分宮廷和民間兩種。豌豆黃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凈,味道香甜、清涼爽口、入口即化。豌豆黃原為民間小吃,後傳入宮廷。清宮的豌豆黃,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出成品色澤淺黃、黃膩、純凈,以慈禧喜食而出名。

7驢打滾

驢打滾又稱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南方地區卻喜歡稱之為馬打滾,它的原料是用黃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時稍多加水和軟些。另將黃豆炒熟后,軋成粉面。製作時將蒸熟發黃米面外面沾上黃豆粉面擀成片,然後抹上赤豆沙餡(也可用紅糖)捲起來,撒上白糖就成了。製作時要求餡卷得均勻,層次分明,外表呈黃色,特點是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

8褡褳火燒

提起褡褳火燒,「老北京」沒有不知道的。褡褳火燒是一種油煎食品,色澤金黃,焦香四溢,鮮美可口。有些人吃韭菜易反胃,但做餡時又喜食韭菜的味道。因此用韭菜的中段兒包在類似鍋貼的褡褳火燒里,煎熟后把韭菜抽出食用。褡褳火燒歷史悠久,風味獨特,一直享有盛譽。

9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營養的小吃品種。奶油炸糕呈圓形,外焦里嫩,香味濃郁,富有營養,易於消化。

10北京年糕

花色品種很多,僅涼糕的品種就有盆糕、餡糕、米糕、豆面糕、塔糕、艾窩窩、豆渣糕、卷糕、藕絲糕、粽子等十多種。涼糕用料有整米、碎米、米粉之分,成熟方法也有蒸煮之別。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