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型社群先行者北野:運營社群就像策劃一個遊戲

(本文所述事實與數據真實可靠,150冪願對真實性負責。)

羊城廣州,炎炎夏日的傍晚,在網易遊戲做策劃的北野,下班后稍微休息,便開始了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刻,那就是閱讀。閱讀完一本書,除了做筆記外,他還會整理該書的思維導圖,有時候也會撰寫書評或做成PPT,向大家分享。這樣的習慣,他已堅持多年。

在公司里,他是一位高級遊戲策劃師,設計好玩有趣的遊戲玩法;在業餘,他又成為一名閱讀技能培訓師,藉助社群這個載體,和大家一起探索更好的讀書方式。迄今為止,他組建過四個閱讀社群,策劃了幾十期主題閱讀活動,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有一個夢,希望每個熱愛閱讀的書友,都可以發聲,做一名生產者和創造者,帶領身邊的人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成為學習促進者。」

Advertisements

一、讓簡單的輸入者變成有價值的輸出者

北野的閱讀經歷起步很早,8歲的時候,就開始看四大名著,喜歡歷史故事。中學階段,他和很多男生一樣,愛上了武俠小說,遍覽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等宗師的作品,同時也看了不少余秋雨、周國平等名家的散文。到了大學階段,他的閱讀更加系統,有了自己的閱讀體系,開始廣泛涉獵哲學心理領域,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圖書館。他說:「閱讀成為了我時間消磨的重要入口,在書籍中虛度了很多光陰。」

當他前往南京大學讀研期間,接觸了錢曉華先生創辦的江蘇最美書店——先鋒書店,被其精英氣質和人文氛圍所觸動,從此對獨立書店產生濃厚了興趣。之後,他在南京、上海、杭州、蘇州、天津、深圳、香港、台北等十餘個城市開始了獨立書店尋訪之旅,喜歡上了諸如曉風書屋、慢書房、誠品書店、單向街書店、1200bookshop、西西弗書店、成都方所書店等各有特色的「書式空間」,將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結合起來,對閱讀空間的實體場景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

Advertisements

同樣是在讀研期間,他加入了TEDxNanjing的策展團隊,這是江蘇省第一個在TED正式授權下獨立自發的TEDx策展團隊。北野跟著發起人段新星一起圍繞傳播優秀理念和發掘南京本土文化的訴求,設計了主題為「Beauty and Complexity」、"ReDNA"、"Think about Journey」等年度沙龍活動。正是在為這些沙龍設計主題、邀約嘉賓、現場執行的過程中,他體會到TED獨有的傳播創想的力量,並萌發了用策展模式做一些有關閱讀推廣的工作。

帶著這樣的訴求,他參加了師兄陳騰和上海孫小小老師舉辦的一個小型讀書會,與他們二位一起討論了學習的漏斗模型,也就是「input(輸入)-thinkput(思考)-output(輸出)」模型,來描述我們從外界獲得的知識,如何流動到我們每一個個體,又如何在體內經由主動思考而進行消化和發酵,最後又是如何通過一些諸如演講或者寫作等介質而流出到外界,形成一個閉環。

這個模型後來被孫小小提取為「學-思-踐」模型,並提出「所有人向所有人學習」的理念。他和創辦過近十個讀書會的陳騰一起,在上海成立了一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分享型社群——學研所,以「八分鐘演講」和「讀書沙龍」等形式開展定期活動。受這兩位好友的感召,北野更加堅定了自己做一個有關閱讀的成長型社群的願望,讓熱愛閱讀的書友,都可以從簡單的輸入者轉變成有價值的輸出者。

二、每一個社群都是用心設計的

2013年6月,北野從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只身前往廣州,在網易遊戲做一名遊戲策劃,學習如何設計有趣好玩的遊戲。業餘時間,他廣泛參與廣州、深圳兩個城市諸如CAPE、一起開工、夢享家咖啡館青年組織或者活動空間舉辦的一些活動。緊張而又忙碌的一年過後,做閱讀成長型社群的夢想又被重新拾起。於是,2014年8月,他和合伙人桃子發起了第一次線下閱讀聚會,並創辦了線下閱讀社群「約讀社」

起初取這個名字只是靈光一閃,但在一期又一期的活動策展中,會發現這個閱讀社群成為了一個一起相約讀書的地方,一個互相交流彼此所想所思的地方,一個能夠自由表達和輸出想法的地方;書友們相約而來,在同一個時空下,一起學習、一起思考、一起實踐;在這裡每一個人都是約讀家,他們聚在一起構成了約讀社這個溫暖的大家庭。

最初只有一個合伙人桃子,但在活動的持續舉辦中,吸引了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夥伴,最後形成了一個九人的核心團隊。他們在一起,組織了近三十期高質量的主題策展活動。比如第七期的「擇城而生,不如因城而立」,在約讀三本「城市和個人」主題書籍之後,大家分享各自與城市的故事,並探討作為漂泊一族,如何在廣州這個城市中找尋屬於自己的幸福地圖。

比如第八期的「風景之上」,以TED式分享、圓桌討論和Workshop工作坊的方式開展,大家討論旅途之中除了看風景,還能看到什麼和讀到什麼,去找尋在旅行過程中的初心。

比如第十二期「愛的匠心與你約讀」,為了更好的詮釋弗洛姆是如何理解愛這門藝術,他們在心理工作者的引導下,特意上演了一出即興情景話劇,讓參與者在角色扮演中體會母愛、父愛、朋友之愛、異性之愛等不同的愛。

約讀社的主題閱讀活動,以「三人策展小組」的形式開展,每周一期,風雨無阻。為了給參與者帶來最好的體驗,他們力求每一期都做到盡善盡美。這種追求高質量、高品質的訴求,很耗心力,在持續經營八個月之後,終因策展活動太累,而陷入了低谷。

這個時候,北野想到是否可以嘗試線上社群活動,於是建了「享讀學社」微信群,成員一百八十人,倡導「Enjoy what you read,Share what you give」理念,期待每一個書友在線下空間中享受閱讀,在線上社群中分享閱讀。

微信群每周四晚上19:00準時開始線上分享,在主持人的引導下,由四位書友輪流分享自己讀的一本書,或是介紹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或是分享對該書的思考等,然後書友可以就這些話題進行自由交流,最後由記錄者將微信群聊天實錄整理成文,上傳到簡書。另外,每個月也會選定一個主題,像之前的約讀社一樣舉行一次線下主題策展。

與此同時,深圳青番茄以民宿睡前和酒店睡前為場景,以閱讀為服務,倡導大家在睡前閱讀一小時,享受詩意生活。受到這個倡議的啟發,北野便想從線上社群角度入手,做一名參與者。他邀請了一些愛閱讀的朋友進群,建立了「睡前閱讀一小時」微信群,並要求群中成員,在每天睡前發一條帶#睡前一小時#的朋友圈,記錄當日閱讀的所思所想,同時可以將內容發到群中。

他希望通過這個方式,讓群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並篩選真正愛讀書的人。因為大家閱讀時間不一,打卡過程會從晚上十點持續到凌晨一兩點。白天的時候,大家就相互交流對某本書的看法。有個群員很喜歡這種氛圍,描述道:「沒有大量無聊的表情,沒有無關話題,也無需紅包,每個人在這裡付出的和得到的都很簡單純潔。」

然而,線上社群的連接畢竟是虛擬的,不具有線下連接的真實感,也就難以形成深度關係。北野認為,唯有願意奉獻肉體去現場,才會有激發情感的觸點。在一段時間之後,他又將精力從線上轉移到線下,發起一個線下閱讀聚會「周末閱讀」,嘗試著將線下活動流程化,主題策展輕度化,以規避以往約讀社辦活動過於耗費心力的問題。從選擇主題、海報製作、活動宣傳、議程跟進到成果輸出,盡量形成了一個簡單可複製的模式。

不過這種「輕度化」的弊端是,失去了約讀社當初最重要的「場景化閱讀」「創意性策展」兩個優點,成了為辦活動而辦活動。參與人員進進出出,粘度不夠,未能形成很好的主動閱讀和學習共識,活動一直不溫不火。

在這些實踐基礎上,北野感覺到無論是做線下策展活動,還是做線上閱讀分享,都要有各自的獨特設計元素,圍繞內容、場景、人群三個元素用心設計出符合社群理念的活動。正如做遊戲一樣,精彩的劇情才能讓玩家有代入感和沉浸感。

三、運營社群需要合理的商業模式

每一次用心設計的社群活動,都是一個能打動人心的產品。北野在這方面嘗試了很多玩法,也受到了很多人的矚目,但這些社群只是處於試驗階段,以一個理念傳播的活動沙龍形式來開展,並沒有涉及經濟變現。就這些問題,北野進行了自己的反思:首先是沒有建立起一個合理的商業模式,沒有過多考慮到執行人的付出與回報問題,導致持續生存有壓力。其次,團隊人員都是兼職,沒有一個全職人員來籌劃,無法做到全情投入,缺少格局的拓展。再次,他認為自己還沒有做一個創始人的準備,管理能力不足。

身為一名虛擬世界的架構師,加上過往在TEDxNanjing團隊的工作經驗,使得北野的特長主要在於策劃設計。在他看來,遊戲是最早的社群場景,而他每一次組織主題閱讀活動就像設計一個遊戲,要考慮到如何使參與者沉浸其中,進入心流狀態,並做好每一個處的交互體驗,從細節處打動每一個參與者。

作為閱讀社群的先行者,北野的最大貢獻是對社群形式的探索,具有很強的實驗性質。他的很多理念,與時代有著強烈的共鳴。他認為閱讀有四個層次的訴求,在每個層次下,他做了一些嘗試,同時也有其它社群在做同樣的嘗試。

第一個層次是讓更多人的生活中都有閱讀的元素。他發起的「睡前閱讀一小時」微信群便屬於這一層次,「十點讀書」公眾號做過的一百天閱讀營也屬此類,這些嘗試讓更多不愛讀書的人開始捧起書本,培養對閱讀的興趣。

第二個層次是讓更多的書友能夠持續輸入並有分享輸出的習慣。他做的「享讀學社」線上微信群、「周末約讀」線下閱讀聚會,以及現在比較活躍的熊貓學院、有書共讀、十點共讀等,都屬於這個層次。他們都致力於制定一個有體系的閱讀計劃,進行深度的閱讀推廣活動,並利用同儕壓力與社群促進,讓更多的書友養成閱讀與分享的生活方式。

第三個層次是讓更多人學會思考和發聲,成為有價值的輸出者。約讀社的線下主題策展和上海書虫部落舉辦的「書聲」系列都屬於這個層次。他們通過構建一個線下共同參與的閱讀場景,為書友們建立一個進行優質分享的平台,以輸出帶動輸入,帶動更多人進行閱讀。

第四個層次則是讓平凡人都成為寫作者。這裡的寫作不僅僅是文字寫作,還包括「行動」寫作者。當年約讀社曾嘗試發起「筆格團」,聚合愛寫作的書友進行集體創作,但也因為功力不到,淺嘗輒止。

北野始終覺得線上場景容易剝奪和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唯有線下才有最真實的連接價值。世界是循環的,未來是一個由繁至簡的過程,每個人還是會傾向於去線下尋找親密的社群和夥伴。

在下步規劃中,他還是考慮繼續發揚原有約讀社主題策展方面的優勢,引入全職參與人員,建立一個固定團隊,持續組織高水準的讀書沙龍;並從讀書場景構建角度入手,與一些咖啡館、書店、文化空間等實體場景合作,在各個城市共建一些線下約讀場所,完成「書友-書店-書場」的結合;再從社群營造角度切入,打造高質量的閱讀社群,完成社群的生態構建,讓社群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花園,並與其它諸如嚶鳴讀書會、樊登讀書會等當下比較活躍的讀書會合作。

另外,北野還計劃深入研究閱讀心理學、閱讀動力學、閱讀行為學等領域,以公開課與訓練營的形式展開閱讀推廣。總而言之,會尋找新的突破點,進行不同的角度嘗試,堅持做有創意、有表達的閱讀社群,並在此基礎上探索經濟變現模式,以實現閱讀推廣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所以,北野將自己比喻成是問路的石子,無疑是很恰當的。

__________

150冪微信公眾號:mee150

尋求報道請加微信:

江鷹(tiaodengzhiye)

危敏(w252286291)

陳鵬(greatbird2012)

社群相關文章投稿: [email protected]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