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虛體質(血虛常伴隨氣虛)的調理

血虛證的特徵

血虛證,是指體內血液不足,肢體臟腑五官百脈失於濡養而出現的全身性衰弱的證候。但要注意,中醫講的血虛和西醫的貧血不是同一個概念,血虛未必貧血,但貧血一定存在血虛。

血虛證的致病原因

失血過多

因外傷失血過多、月經過多,或其它慢性失血皆可造成血虛證。由於出血過多,日久則導致瘀血內阻,脈絡不通,一方面造成再出血,另一方面也影響新血的生成,繼而加重血虛。

飲食不節

暴飲暴食,饑飽不調,嗜食偏食,營養不良等原因,均可導致脾胃損傷,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氣血來源不足,而導致血虛。

慢性消耗

勞作過度、大病、久病消耗精氣,或大汗、嘔吐下利等耗傷陽氣陰液;勞力過度易耗傷氣血,久之則氣虛血虧;勞心太過,易使陰血暗耗,心血虧虛等,均可導致血虛。

臨床表現

血液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它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對全身各臟腑組織起著營養作用。如果由於各種原因引起氣血虧虛則會出現一系列的病證。主要可歸納為臟腑失於濡養、血不載氣兩方面引起的病症。

臟腑失於濡養

一般表現為面色蒼白、唇色爪甲淡白無華、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皮膚乾燥、頭髮枯焦,以及大便燥結,小便不利等

血不載氣

中醫認為,血為氣之母,氣賴血以附,血載氣以行。血虛,氣無以附,遂因之而虛,故血虛常伴隨氣虛,病人不僅有血虛的癥狀,而且還有少氣懶言、語言低微、疲倦乏力、氣短自汗等氣虛癥狀。

中醫生對此症的分析

本證以面色、口唇、爪甲失其血色及全身虛弱為辨證要點。人體臟腑組織,賴血液之濡養,血盛則肌膚紅潤,體壯身強,血虛則肌膚失養,面唇爪甲舌體皆呈淡白色。血虛腦髓失養,睛目失滋,所以頭暈眼花。心主血脈而藏神,血虛心失所養則心悸,神失滋養而失眠。經絡失滋致手足發麻,脈道失充則脈細無力。女子以血為用,血液充盈,月經按期而至,血液不足,經血乏源,故經量減少,經色變淡,經期遷延,甚則閉經。年老、體弱、久病、失血、脾胃虛弱、思慮過度,心脾兩虛患者。

血虛證與貧血的區分

有些人聽到中醫講自己是「血虛」,便以為是患了西醫的貧血症。實際上,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成年男性血紅素在12毫克每百毫升、女性在11毫克每百毫升以上才正常,不足此標準才稱為貧血。常見的貧血包括缺鐵性貧血、自體免疫性貧血、惡性貧血、再生不良性貧血等。因此必須針對不同的病因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中醫所說的「血虛」是指患者所出現的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面色蒼白或萎黃、婦女月經量少、閉經等一系列症候群的概括。它並不等於西醫的某一種病。同時,在內、外、婦、兒各科病症中都可以見到血虛的癥候。血虛的癥狀是中醫所指的血,不僅代表西醫的血液,還包括了高級神經系統的許多功能活動。所以中醫所診斷的「血虛」症,絕對不等於西醫的貧血症。

血虛證常用的補血食品

  • 當歸羊肉湯 《濟生方》

【原料】當歸15克,黃芪25克,党參25克,羊肉500克,蔥、姜、料酒、味精各適量。

【製法】羊肉洗凈,當歸、黃芪、党參裝入紗布袋內,紮好口,與蔥、姜、鹽、料酒一起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煨燉,直至羊肉熟爛即成。食用時可酌加味精。

【服法】吃肉和湯。可早晚各食一次。

【功效】養血補虛。

【應用】血虛及病後、產後體弱,脘腹冷痛,血虛宮冷崩漏及各種貧血。

【注意事項】外感發熱、咽喉腫痛、牙痛者不宜食用。忌用銅器,忌食南瓜。

  • 歸參山藥豬腰 《百一選方》

【原料】當歸10克,党參10克,山藥10克,豬腰500克,醬油、醋、薑絲、蒜末、香油適量。

【製法】將豬腰切開,剔去筋膜、腎盂,洗凈,當歸、党參、山藥裝入紗布袋內,紮緊口,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清燉至豬腰熟透,撈出豬腰,冷卻后,切成薄片,放在盤子里。拌入醬油、醋、薑絲、蒜末、香油即可。

【服法】可佐餐食用。

【功效】養血,益氣,補腎。

【應用】氣血虧損兼腎虛的心悸、氣短、腰膝酸痛、失眠等症。

  • 糯米阿膠粥 《食醫心鑒》

【原料】阿膠30克,糯米60克,紅糖少許。

【製法】先用糯米煮粥,待粥將熟時,放入搗碎的阿膠,邊煮邊攪勻,稍煮兩三沸即可。

【服法】晨起空腹食用。

【功效】養血補虛,止血安胎。

【應用】用於血虛引起的婦女月經過少,胎動不安及虛勞咳嗽,久咳咯血,或吐血、衄血、大便出血。

【注意事項】本粥應間斷服用,連續服食易致胸滿氣悶。脾胃虛弱、陽氣不足者不宜食用。

  • 龍眼酸棗仁粥《食物與治病》

【原料】龍眼肉10克,炒棗仁10克,芡實12克。

【製法】炒棗仁搗碎,用紗布袋裝。芡實加水500毫升,煮半小時后加入龍眼肉和炒棗仁,再煮半小時。取出棗仁,加適量白糖,濾出汁液。

【服法】不拘時間,隨時飲用,並吃龍眼肉及芡實。

【功效】養血安神,益腎固精。

【應用】凡因心陰血虛、虛火內擾不能下濟腎陰,出現心悸、怔忡、神倦、遺精等症者,皆可服用。

  • 蜜餞姜棗龍眼《泉州本草》

【原料】龍眼肉250克,大棗250克,蜂蜜250克,薑汁適量。

【製法】將龍眼肉、大棗洗凈,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改用文火煮至七成熟時,加入薑汁和蜂蜜,攪勻,煮熟。起鍋待冷,裝入瓶內,封口即成。

【服法】日服3次,每次吃龍眼肉、大棗各6~8粒。

【功效】健脾益胃,滋補心血。

【應用】脾虛血虧所致的食欲不振、面色萎黃、心悸怔忡等症。

血虛體質如何養護

  • 飲食調養

平時常吃補血養血的食物,如菠菜、花生、蓮藕、黑木耳、雞肉、豬肉、羊肉、海參等。水果可選用桑椹、葡萄、紅棗、桂圓等。

精神調養血虛體質的人,容易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在精神調養方面要努力做到注意力集中。

  • 起居調養

早睡保證睡眠,養肝血。血虛體質的人不宜過度勞累,凡事宜量力而行,以免耗傷氣血。因肝藏血,人卧則血歸於肝,使肝氣得養,所以這類體質的人儘管睡眠多不佳,但要早些上床,保證充足的睡眠,盡量不要遲於晚上11點入眠,以養肝血。

  • 葯補調養

常用的補血中藥有當歸、熟地、川芎、白芍、阿膠等。用這些中藥和補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葯膳,如當歸羊肉湯、四物雞湯(當歸、熟地、川芎、白芍燉雞湯)等,均有很好的養血效果。

預 防

(1)健脾和胃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飲食有節,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則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斷。所以,補血必須先健脾胃,脾胃強健則生化之源不絕。常用的方葯有四君子湯、四物湯、當歸補血湯等。

(2)益氣生血

血液的物質基礎是精,而促進精化為血,則以氣為動力。清代李中梓《醫宗必讀》說:「血氣俱要,而補氣在補血之先;陰陽並需,而養陽在滋陰之上。」 《溫病條辨》說:「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無形之氣。」《景岳全書》則說:「有形之血難以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在臨床用藥時,依據「氣能生血」,常在補血藥中,配以益氣之品。常用的方劑有歸脾湯、當歸補血湯等;常用的補氣葯有黃芪、人蔘、党參、白朮、黃精、山藥、大棗等;配以養血之葯,如當歸、白芍、阿膠、熟地等。

(3)補腎生血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五臟六腑後天之精。精能生髓,髓能化血。同時,腎中之命門為原氣之所系,十二經之根,生化之源,也是溫熙、促進血液生化的原動力之所在。所以,中醫有「生血根本在於腎」。臨床上,治血虛,必當補腎以填精,精髓足,血自旺。常用方劑有菟絲子飲、二仙丹等。常用補腎葯有鹿茸、鹿角膠、阿膠、龜板膠、巴戟天、鎖陽、淫羊藿、補骨脂、菟絲子、附子、肉桂、首烏、熟地、枸杞子、紫河車等。

(4)祛瘀生血

無論脾胃所化之營血,或精髓所化之血,都必須通過經脈和髓道進行釋放和傳輸,並循環全身。精髓化血,稟於先天,而養於後天,後天水谷之精微,五臟六腑之精,亦賴經脈輸送,匯於沖脈——血海,與腎之大絡相會以滋腎,以營骨髓。如氣血瘀阻,脈道不通,就會造成骨髓乏養而枯竭,致使血液生化無由。常用方劑有桃紅四物湯、補陽還五湯、血府逐瘀湯等。常用活血化瘀葯,如當歸、川芎、丹參、三七、丹皮、香附等。

(5)解毒生血

中醫認為,不管內傷七情或外感六淫,郁久均可化火,火熱之氣最易耗血傷陰。再者,象化學性、物理性、生物性邪毒內陷,下及肝腎,可直接造成精髓虧乏,以致生血無源。內陷邪毒或七情鬱火,又可阻絡成瘀,而致新血不生,因此需要清熱解毒。常用方劑有犀角地黃湯、三黃石膏湯、茵陳蒿湯、五味消毒飲、清營湯、清瘟敗毒飲等。常用清熱解毒藥有蒲公英、銀花、連翹、白花蛇舌草、板藍根、大青葉、黃連、黃芩、黃柏、紫花地丁、大黃、紫草、茵陳、半枝蓮等。臨床多用於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溶血性貧血等。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