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六腑之間的關係

五臟、具有貯藏精氣的功能:心、肝、脾、肺、腎

六腑、具有消化傳送的功能: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

五臟之間的相生相剋

心火下行而溫脾,脾生血,這個就是相生。「知肝之病,當知傳脾」,就是取的木克土,木病了就會幹涉到土。其他的臟器相生相剋都是如上有原因的,疾病的傳變一方面是遵照相剋就是相乘的順序,另外一個就是就近原則,比如同是上焦,肺部有很厲害的感染,就容易順便把病毒和細菌感染向心。

每一個臟都對應一個腑

肺臟與大腸

肺上連氣管,開竅於鼻。喜潤厭燥,與秋氣相通應,與大腸相表裡,五行屬金,肺金生腎水,心火克肺金,受脾運化精微輸布全身,滋養其他臟器。故有培土生金之法,脾氣的充盈對肺臟健康影響很大。

輸布津液、通調水道:肺氣不降,失去通調水道的作用,出現水腫、大便乾結。

主皮毛:肺輸布津液和宣發衛氣,防禦外邪之氣。肺氣虛出現發熱、怕冷、吭哧,易患感冒。

開竅於鼻:肺在竅為鼻,喉為肺之門戶。肺通過鼻與外界空氣直接接觸,各種外邪很容易侵犯,發病較多。

肺與大腸相表裡:肺熱引起糞便乾燥,糞便乾燥同樣也會導致氣喘、呼吸困難。

脾與胃

脾喜燥厭濕,胃喜濕厭燥。脾氣宜升,胃氣宜降。脾運化,胃傳導,二者共同密不可分,治療時二者兼顧。脾與胃相表裡,五行屬土,脾土生肺金,肝木克脾土。

脾胃同治,相反相成的關係。

脾主運化:包括運化飼料營養和水濕兩個方面。脾虛或功能衰退,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糞便稀薄;水濕內停於肌肉出血水腫,停於腹腔出現腹水。故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之說。

統血:脾有統攝全身血液運行於脈中的功能。脾壞死或者腫大,出現血便、皮下脂肪出血、白色稀便。

脾主肌肉:脾虛出現消瘦、體型不符合標準、肌肉乾瘦、缺水等證

脾氣宜升:脾氣虛弱,出現長期拉稀、腹瀉、蛋雞脫肛等。

脾胃相表裡,脾胃同治。胃喜潤惡燥,容易出現燥火,胃熱。

肝與膽

肝怕鬱結,體陰用陽,肝血為陰。與膽相表裡,五行屬木,與心為母子關係,肺金克肝木。治療總體原則是:滋養肝血之陰,疏泄以平肝氣。

主疏泄:具有疏散發泄的作用。其精神、消化、吸收、排泄、氣血運行等都與肝有關係。

肝藏血:根據機體所需的血量做相應調節。

肝膽、肝經濕熱、肝火上炎:發熱、眼珠發紅、肝臟腫大發黃、食慾減退、眼臉蒼白、蛋雞產蛋下降、膽囊腫大。治療原則:清熱利膽、清肝火濕熱。

腎臟與膀胱

腎為水臟,為先天之本,臨床上,心、肝、脾、肺等臟腑病久或虛者,都要考慮治療腎臟,故有久病傷腎之說。腎病宜補不宜瀉。

藏精:藏五臟六腑之精。飼料中的精微經脾傳輸,貯藏於腎,再由腎調節供應各臟腑需要;藏先天之精。腎精來源於先天,靠後天飲食營養滋養,是機體發育生長的基礎物質。

調節水液:體內水液通過腎臟的作用滋養全身,把多餘和廢棄的水液排出體外。這種功能衰退時,出現水液失調而水腫。

主納氣:肺主呼吸,但腎能幫助肺呼氣下降。腎虛時,出現呼多吸少,無力氣喘。

脾腎陽虛:腎臟腫脹、尿酸鹽沉積、水腫、腹瀉、輕微氣喘、零星死亡;治療原則:健脾利水。

學習養殖技術,了解更多中醫知識,諮詢養殖問題,歡迎關注我們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