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醫論症|壓出來的假心梗

胸痛、暈厥、呼吸困難,也可能是應激性心肌病的表現

最近,29歲的小劉因為跟女朋友分手受到了不小的打擊,每天鬱鬱寡歡、無精打采。這天下班回家,路上小劉又想起了前女友,突然感到胸前一陣劇痛,並且出現了呼吸困難、滿頭大汗等癥狀。小劉趕忙坐在路邊的座椅上休息,路人看到他的異樣后,幫他打了120急救電話。

到了醫院,醫生髮現小劉的心電圖和血液檢查都提示有心梗的可能性,但隨後的心臟冠脈造影卻發現患者的冠狀動脈未見明顯固定狹窄。經過心室造影、及心臟彩超等檢查后,醫生根據小劉的癥狀和病史綜合診斷認為,他患上了應激性心肌病。經過治療后,小劉十分不解,覺得自己年紀輕輕,平時又沒啥表現,怎麼就患上心臟病了呢?

Advertisements

其實,應激性心肌病,也叫作心尖球囊樣綜合征,或Tako-Tsubo心肌病,最先由日本人發現。很多情況下,患者的臨床表現會與急性心肌梗死類似,患者常出現劇烈胸痛、胸骨后壓榨感、呼吸困難和暈厥等癥狀,部分患者甚至以急性心力衰竭為首發癥狀,但冠脈造影卻又見不到冠狀動脈狹窄。某些情況下,左室造影或心臟超聲檢查會出現一過性的心尖部室壁運動異常,收縮呈氣球樣的改變,一般來說上述改變是可逆的,並且預后良好。

應激性心肌病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目前認為主要與兒茶酚胺過度釋放和心肌缺血有關聯,並且發病多見於絕經后的婦女。但是,大部分患者發病前均遭受過嚴重的精神或軀體刺激,如小劉那樣的失戀或者親人故去等。因此,建議發病後的患者和高危人群,平時要注意開解情緒,避免受到過於強烈的刺激。一旦出現情緒上的問題,要通過合理的方式發泄出來,不能憋在心裡。

Advertisements

還需要提醒的是,雖然多數患者預后良好,一般會在幾個月內恢復正常。但發病後仍有一定的風險,不要不當回事。有研究指出,該病住院死亡率為1.1%~3.2%,尤其對於嚴重心力衰竭、肺水腫、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而言,出現該病後更要小心。

作者:殷兆芳 薛超

原文刊登於2017年5月26日《生命時報》

(圖片來自於網路)

專家介紹

殷 兆 芳 :心內科副主任醫師

專家門診:周一下午、周三上午

醫療專長:心血管疾病診斷和治療,擅長冠心病的介入診斷治療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