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十里梅林

青姬

一朵寒梅,傲立盞中。

在龍泉窯的貼塑產品中,梅花盞別具風情。

(龍泉窯梅花盞瓷片,徐建偉藏)

「黃沙吹老了歲月吹不老我的思念,曾經多少個今夜夢回秦關」, 追隨著宋代這個文人盛世的滅亡,梅花盞在元代中後期漸漸下架,現如今,只能通過一塊塊殘片,夢回龍淵(宋時龍泉名龍淵),三生三世,十里梅林。

南宋始,龍泉窯不僅實現了釉的突變,裝飾題材上也變得更為清雅,北宋以前大朵的刻劃花變成了貼塑梅花,只這小小一朵,融入了當時當地人們幾多愛恨情愁。

高潔出塵的人格追求。梅花之於文人,自古便互為裝點。文人的吟誦,賦予了梅花獨特的人格;梅花的暗香,陪伴了文人寂寞的書齋。有宋一代,梅花與文人的最佳伴侶揭曉: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種植梅花飼養仙鶴,終生未娶,人謂「梅妻鶴子」。 林逋身雖隱居,名動天下,他的個人情懷,極大影響了後世的文人們。宋室南渡之後,下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廟,山上原有的宅田墓地等完全遷出,唯獨留下了林逋的墳墓。 「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與貼塑魚洗不同,在龍泉黑胎產品中,不乏梅花盞。可見,梅花如此高潔,連皇室貴胄也為之心動。

Advertisements

(南宋龍泉窯黑胎梅花盞瓷片,徐建偉藏)

清和淡雅的審美品味。 「不知醞藉幾多時,但見包藏無限意。」從搜集的殘片來看,梅花盞尺寸並無一定之規,除了盈盈一握小盞,亦有口徑達15公分以上的大盞。(元代以後,梅花又從盞底上升到口沿處)想來,此盞並非專為飲茶之用,也可作為酒盞。總之就是盛裝透明純凈的液體,一盞在手,花開眼前,暗香浮動:那朵梅花,或五瓣或六瓣,或單或多層,或上釉或露胎,花蕊分明,花瓣精細,與淡淡釉色渾然一體,無牡丹之妖嬈,有綠萼之清幽。

(龍泉窯梅花盞瓷片,徐建偉藏)

百折不撓的頑強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龍泉地處三省交界處,全市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峰有110座,大窯就在琉華山下,海拔達1544米,山高林密,固然為燒窯提供了方便,也為戰爭埋下了隱患。先是方臘起兵,後有范汝起義,義軍轉戰龍泉、處州(治麗水,今浙江麗水西),先後被官軍鎮壓。可以想見,連年戰爭,滿目蒼夷,生靈塗炭。龍泉人民燒制的那朵朵梅花,不僅迎合了文人的審美需要,更表達了他們自強不息的精神訴求。

Advertisements

龍泉青瓷故里小梅鎮,有梅一村、梅二村、梅三村、梅四村、大梅村、大梅口

村、上梅村等多個與帶有梅字的地名,物是人非,時光荏苒,也只有從這些地名中想像一下,梅林相連,香飄十里的景緻了。

下面讓我們共赴一次宋代的賞梅詩詞大會吧:

梅 北宋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為有暗香來。

雪梅 南宋 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墨 梅 宋 朱熹

夢裡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凜冰霜。

如今白黑渾休問,且作人間時世妝。

梅花絕句 南宋 陸遊

雪虐風號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

卜運算元.詠梅 南宋 陸遊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江 梅 南宋 王十朋

園林盡搖落,冰雪獨相宜。

預報春消息,花中第一枝。

梅花 北宋 王琪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墨梅 金 趙秉文

畫師不作粉脂面,卻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識,夏馥從來琢玉人。

紅梅 北宋 蘇軾

年年芳信負紅梅,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直和根撥送春來。

再和楊公濟梅花 北宋 蘇軾

莫向霜晨怨未開,白頭朝夕自相摧。

斬新一朵含風露,恰似西廂待月來。

贈嶺上梅 北宋 蘇軾

梅花開盡白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

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

山園小梅 北宋 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臨江仙.梅 宋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

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

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漁家傲 宋 李清照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

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

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玉樓春 紅梅 宋 李清照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末?

不知醞藉幾多時,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

要來小看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殢人嬌.后亭梅開有感

宋 李清照

玉瘦香濃,檀深雪散,

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樓楚館,雲間水遠。

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

坐上客來,尊前酒滿,歌聲共水流雲斷。

南枝可插,更須頻剪,莫待西樓,數聲羌管。

臨江仙 宋 辛棄疾

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無花態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帶溪雲。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