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鈣,到底選哪種鈣劑?別老被廣告忽悠了!

鈣是人體重要的礦物質,其中 99% 存在於骨骼和牙齒內,其餘的 1% 分佈在血液、神經及各種軟組織中。在骨骼組織中,鈣離子和磷構成羥磷石灰結晶沉著於膠原組成的基質上,維持著骨的堅固性。

無論是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包括絕經后、老年性和特發性),還是繼發於各種其他疾病或藥物的骨質疏鬆症,鈣劑的補充能減少骨丟失,是基本的輔助治療。但在臨床工作中,補鈣治療可能還不夠合理規範。合理規範補鈣,需要注意什麼呢?

注意一:鈣劑選擇要合理

解析:以鈣元素的生理生化功能及藥理學作用為基礎、以鈣鹽為主要成分的製劑稱為鈣劑。鈣劑品種繁多,按其成份可分為無機鈣和有機酸鈣。無機鈣主要有氧化鈣、碳酸鈣、磷酸氫鈣、氯化鈣、氫氧化鈣等。有機酸鈣主要有葡萄糖酸鈣、乳酸鈣、檸檬酸鈣、枸櫞酸鈣等。無機鈣的含鈣量較高,但大都溶解度低,胃腸道刺激極大;有機酸鈣一般體溶性較好,但是鈣含量偏低。

Advertisements

選擇鈣劑時,應結合人群特點及所合併的疾病。比如:

1. 缺乏胃酸者基本不吸收無機鈣,老年人常胃酸分泌減少,因此建議大於 65 歲、胃酸缺乏者服用有機酸鈣如枸櫞酸鈣,普通人群的補鈣當選含鈣量高的無機鈣如碳酸鈣;

2. 甲狀旁腺機能減退和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常合併高磷血症,不能選用含磷的鈣劑(磷酸氫鈣),宜選用碳酸鈣、枸櫞酸鈣、醋酸鈣,既可補鈣,也可作高磷血症的磷結合劑,以降低血磷濃度;

3. 檸檬酸鈣增加腸道鋁吸收,服鋁劑者禁用;

4. 葡萄糖酸鈣不適用糖尿病患者;

5. 醋酸鈣易致血壓升高,不適用於高血壓患者和心功能不全者。

長期服用一般鈣劑,如碳酸鈣(鈣爾奇D),會引起血鈣和尿鈣濃度升高,會增加尿路草酸鈣結晶、結石形成的風險,有泌尿系統結石病史的患者就尤為嚴重。枸櫞酸鈣對鈣有較強的絡合作用,在增加枸櫞酸濃度時,可結合置換草酸鈣、遊離鈣離子和磷酸鈣鹽等,從而形成易溶於水的絡合物,抑制草酸鈣超飽和狀態析出結晶而形成結石。泌尿系統結石患者補鈣,建議選用枸櫞酸鈣。

Advertisements

注意二:用量用法有講究

解析:我國營養學會制定成人每日鈣攝入推薦量 800 mg 是獲得理想骨峰值,維護骨骼健康的適宜劑量,如果飲食中鈣供給不足可選用鈣劑補充,對於絕經後婦女和老年人,每日鈣攝入推薦量為 1000 mg。目前的膳食營養調查顯示我國老年人平均每日從飲食中獲鈣約 400 mg,故絕經後婦女和老年人平均每日應補充的元素鈣量為 500-600 mg(如碳酸鈣每片含元素鈣 600 mg)。

補鈣后,建議每 3 月檢測 1 次血鈣和尿鈣濃度,如發生高鈣血症應停葯,尿鈣增加需減少鈣劑劑量。服用鈣劑,一次大劑量頓服,不如分次服用的吸收率好。可以早晚各服用 1 次,或若採用 3-4 次 /d。常用的碳酸鈣在酸性環境下吸收更好,碳酸鈣與食物一起服用時,由於食物的刺激使胃酸分泌增多,可使鈣的吸收效率提高,若老年人無條件服用有機鈣,可用此法服用碳酸鈣。有機鈣無需胃酸活化,不必與食物同服。同時注意,含草酸多的蔬菜(菠菜、莧菜)減少鈣的吸收,盡量避免與鈣劑同用。

注意三:「黃金搭檔」不可缺

解析:維生素 D 能促進鈣的吸收、對骨骼健康、保持肌力、增強身體平衡能力、減少跌倒、降低骨折風險有益。維生素 D 缺乏可導致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增加骨吸收,從而引起或加重骨質疏鬆。在補鈣的同時,維生素 D 作為「黃金搭檔」不可或缺,也是基礎治療。

雖然有些鈣劑中加入了維生素 D,但其劑量遠遠不夠。我國相關指南推薦普通維生素 D 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時,劑量可為 800-1200IU/d。普通維生素 D 轉化為活性維生素 D 才能發揮作用,所以可用活性維生素 D 代替補充,包括α- 骨化三醇(每日 0.25-1.0 μg)或骨化三醇(每日 0.25-0.5 μg)。

腎衰竭繼發的骨質疏鬆症因活性維生素 D 合成減少,但只能補充骨化三醇,因為α- 骨化三醇需要腎臟活化,腎衰患者這種活化酶降低。

臨床同用鈣劑和維生素 D 製劑時,也應 3 個月監測血鈣和尿鈣 1 次,酌情調整劑量。建議有條件的醫院酌情檢測患者血清 25 羥維生素 D 濃度(反映維生素 D 營養狀況,以利更好補充),其數值等於或高於 30ng/mL(75nmol/L)可降低跌倒和骨折風險。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