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努爾哈赤傳位之謎

清廷戲是近年來經久不衰的歷史大戲。由於多方文學藝術的加工,使得清朝那點事兒百拍不厭,從《戲說乾隆》再到《康熙王朝》,再到《孝庄秘史》。可以說清朝宮廷戲是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了,通過這些影視作品,以及一些野史的上映及宣傳,隨之而來的傳說也逐漸被人們當做成正史來看待,比如乾隆為漢人所生、雍正是奪弟皇位,努爾哈赤欲傳位與多爾袞等等。儘管這些傳說被描繪的繪聲繪色,精彩逼真,然歷史就是歷史,縱然文學加工的再精彩,也難以改變其真實性。真實的歷史自然不如文學加工那般精彩,然其驚心動魄這爾虞我詐卻遠非影視劇集所能夠描繪得出來。今天說的就是后金(清朝前期)二代繼承人之風波是否如影視劇所言一般,那般撲朔迷離。

Advertisements

說道清朝前期,恐怕皇太極強搶多爾袞繼承人位這件野史是最為精彩的了。如《孝庄秘史》所演,努爾哈赤欲傳位於多爾袞而反被皇太極所強搶。為了搶奪皇位三大貝勒公然逼死多爾袞之母阿巴亥,迫使其無人撐腰。然傳說畢竟是傳說。未必做得了數。

努爾哈赤

真實的歷史事實就是努爾哈赤死時並未冊立繼承人,按照當時后金議政王議事制度,大汗是眾人公開推舉的,而非努爾哈赤一人可定。也就是說,傳位多爾袞之事,純碎的是小說家的藝術加工。那麼真實地多爾袞又是否真的受努爾哈赤待見呢?下面通過一些史料讓我們分析一下。

天命五年(1620)九月二十八日,努爾哈赤「立阿敏台吉、莽古爾泰台吉、皇太極、德格類、岳托、濟爾哈朗、阿濟格阿哥、多鐸多爾袞八貝勒為和碩額真」。細心人一看,這不是9人嗎,怎麼稱為「八貝勒」呢?查看《舊滿洲檔》原件,就會發現多鐸和多爾袞之間沒有隔點,原來努爾哈赤是把多鐸、多爾袞作為一個人來計算的,並且弟弟多鐸排在哥哥多爾袞的前面。當時,多爾袞8歲,而多鐸僅6歲,可以看出,多鐸在父汗心裡的地位,要高於多爾袞。那麼如此看來,阿巴亥之死,與其說是為了遏制多爾袞,不如說是為了遏制阿濟格更為貼切。

Advertisements

阿濟格

天命九年(1624)正月初一的朝賀儀式,也顯示了多爾袞與哥哥阿濟格、弟弟多鐸身份、地位的不同。「辰時出御八角殿,大貝勒先叩頭,其次恩格德爾額駙率眾蒙古貝勒叩頭,第三阿敏貝勒,第四莽古爾泰貝勒,第五四貝勒,第六阿濟格阿哥,第七多鐸阿哥,第八阿巴泰阿哥、杜度阿哥,第九岳托阿哥、碩托阿哥,第十撫順額駙、石烏禮額駙率眾朝鮮官員及漢官叩頭,第十一吳訥格巴克什率八旗眾蒙古官員叩頭。」多爾袞不僅不能像阿濟格、多鐸那樣單獨叩賀,甚至連隨弟之後,並列叩首的資格都沒有。

如此地位,多爾袞如何有繼承汗位之可能?在這份叩賀名單中,還可以發現,當時只有身為旗主的貝勒才可以單獨叩賀。而不是旗主只擁有若干牛錄的「執政貝勒」,則排在旗主貝勒之後並列叩拜。

在當時,阿濟格、多鐸、多爾袞與努爾哈赤同在兩黃旗,阿濟格已是旗主貝勒,多鐸雖然只有9歲多,也是旗主貝勒,而多爾袞甚至連「執政貝勒」都不是。在牛錄(滿族的生產與軍事合一的社會組織,每牛錄三百人)的分配上,兩黃旗六十牛錄,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各十五牛錄,努爾哈赤自轄十五牛錄,死後給予多鐸。因此,多爾袞的政治地位要低於其哥阿濟格和弟弟多鐸,他充其量只是一個擁有十五牛錄的「閑散貝勒」。

既然這樣!那麼為何三大貝勒要逼死阿巴亥呢?多爾袞看來是威脅不大了,那麼威脅最大的是誰呢?阿濟格?多鐸?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病逝。十二日黎明,「諸王以帝遺言告后」,令多爾袞生母阿巴亥殉葬。諸王令阿巴亥殉葬,理由是阿巴亥「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殉之。』」誰都知道,阿巴亥貴為大妃,是努爾哈赤之最愛,何來不悅一說?

而且此時,多爾袞不足14歲,而多鐸僅12歲,努爾哈赤就不顧念幼子了嗎,怎能留遺詔讓他最愛的大妃殉葬呢?於情於理,都難以說通。大妃的殉葬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驚天陰謀呢?

我想諸王必欲置阿巴亥於死地的真正原因有二。

一是嫉妒。多爾袞三兄弟作為嫡出幼子,理應獲得相應的政治地位。但諸貝勒對阿巴亥的得寵及由此導致她三個兒子迅速崛起權勢顯赫而十分不滿。多爾袞三兄弟,除阿濟格略有戰功外,多爾袞、多鐸皆未成年,既無軍功,又無政績。僅僅因為母親的得寵,他們年紀雖幼卻擁有和兄長一樣的權力與地位。阿濟格和多鐸握有全旗,努爾哈赤還曾許諾再賜一旗,讓多爾袞也成為「全旗之主」。這樣的寵愛和罕有的殊恩,難免讓其他貝勒和阿哥們無法忍受。

二是忌憚。多爾袞三兄弟擁有兩黃旗六十牛錄,實力已超過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和四貝勒皇太極,與大貝勒代善不相上下。再加上阿巴亥位居大妃,很有心機,又是努爾哈赤死前召見的唯一一人。在推舉繼承人時,她很有可能力挺自己的兒子。即使她的兒子當不上新汗,無論誰繼承汗位后都會受到她的牽制,甚至有被取代的危險。所以,諸王達成共識,為了免除立汗的後患,阿巴亥必死。

阿巴亥

眾口一詞,失去了汗王這座靠山的阿巴亥只有服從了。在得到諸王保證她死後善待多爾袞和多鐸后,37歲的阿巴亥含怨自縊。隨後,代善等貝勒議立皇太極為汗位繼承人。有人認為,努爾哈赤去世前夕,曾遺命多爾袞繼位。如朝鮮史料《春坡堂日月錄》言,努爾哈赤臨終「謂代善曰:九王(多爾袞)當立而年幼,汝可攝位,後傳於九王」。崇德九年議定皇位繼承人時,多爾袞曾說過多鐸等名在「遺詔」,順治年間,多爾袞更說過「太宗(皇太極)之位,原系奪立」的話。那麼,果真有遺命或遺詔嗎?竊以為不可能。因為努爾哈赤生前已建立八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新汗要由八貝勒集議決定。如果要決定汗位繼承人,他不可能只召大妃一人。可見努爾哈赤召見阿巴亥,也就是託付身後幼子之事,應該沒有指定汗位繼承人的遺詔。至於多爾袞,他既未被父賜予全旗,成為旗主貝勒,也不如其弟多鐸那樣為父異常寵愛。因此,他不可能被指定為汗位繼承人,所謂努爾哈赤特別寵愛多爾袞,欲將汗位傳給他的說法是不可信的。

按道理講,多爾袞有足夠的理由將皇太極作為最大的仇人,逼死母親,剝奪父汗承諾給予自己的旗主資格。但是,當時只有13歲零10個月的多爾袞,卻顯示了成年人的冷靜和老練。他知道,不能像哥哥阿濟格那樣魯莽,瞎打、硬拼、蠻幹都是無濟於事的,只有老實、順從,才能去掉皇太極的戒心。所以,對皇太極的繼位,他裝出很高興的樣子,史書記載,多爾袞喜曰:「善」。

多爾袞把仇恨記在心裡,採取了緊跟皇太極的策略,不斷博取皇太極的歡心和信任,一步步向上攀登。而皇太極也想借重多爾袞兄弟手裡的兩白旗,以與其他權勢人物抗衡,所以,兩股力量走到了一起。

天聰二年(1628)二月初八,多爾袞、多鐸兩兄弟隨天聰汗皇太極往攻蒙古察哈爾多羅特部。這是多爾袞第一次披掛上陣,雖然只有15歲半,但他表現得很英勇,立下了戰功。三月初七日,皇太極以多爾袞有功,賜名「墨爾根戴青」,「墨爾根」即滿語聰明機警多智之意。

同年三月二十九日,多爾袞迎來了他人生的一次重大機遇。這一天,皇太極革去阿濟格的固山貝勒,換之以多爾袞。這樣,多爾袞就掌管了鑲白旗,成為一旗之主。

天聰三年(1629)十月和天聰五年(1631)八月,多爾袞又兩次隨皇太極征明。多爾袞奮勇衝殺,多次敗敵,俘獲甚巨,不僅立了戰功,而且聲望大增。天聰五年(1631)七月,皇太極「建立六部衙門」,以多爾袞統攝吏部,位列六部貝勒之首,此時多爾袞還不到19歲。

天聰六年(1632)四月,皇太極統軍往征蒙古察哈爾部,以多爾袞、岳托領右翼。是役,林X丹汗死在青海大草原。

天聰九年(1635)二月二十六日,皇太極以多爾袞、岳托、薩哈廉、豪格為統兵元帥,往收林X丹汗之子額哲。這是多爾袞第一次作為主帥,多爾袞不僅降服了額哲,收取了林X丹汗之妻囊囊太后、蘇泰太后,還獲取了元帝的傳國玉璽。這為斷絕額哲復國為帝,統一漠南蒙古,鞏固和擴大滿蒙聯盟,切斷明朝的右臂,增強后金軍力,都有重要意義。同時又為皇太極登上「寬溫仁聖皇帝」的寶座,建立大清帝國,提供了上的有利條件。多爾袞建立這樣的奇功殊勛,自然讓皇太極欣喜若狂,他親率眾貝勒、眾福晉、大臣等,迎接多爾袞凱旋。

有了皇太極這個後台以及他的支持和提拔,多爾袞憑藉自己的軍功政績,勢力迅速增長,威望不斷提高。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由一個權小勢弱的幼小台吉,一躍而為名列第三的顯赫權貴,成為皇太極的左右臂。天聰十年(1636)正月初一的慶賀大禮,可以看出多爾袞地位的變化。這一天辰時,皇太極升殿,多爾袞先率多鐸、岳托、阿巴泰、阿濟格等貝勒行慶賀禮,然後領外藩蒙古諸貝勒和八旗官將叩賀。此時,多爾袞已成為率領諸貝勒叩拜的第一貝勒了,與12年前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最近您是否感覺財路不暢,運勢不佳?有沒有覺得壞運纏身、諸事不順?

風水不是迷信,風水就在身邊,關注風水就是關注財運健康!

想了解更多風水運勢問題,可添加微信 : ysjs009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