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春節到 餃子幫「胃」好

餃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食,有些地方還稱餃子為「扁食、嬌耳、煮角、月牙餛飩」等。春節吃餃子,除了味道鮮美,還寓意著「吉祥如意、福氣多多」,於是有了「好吃不過餃子」的美譽。戊戌年春節又至,我們每一個人都期待著「皮薄餡多」的餃子登場,然而對於「胃病」病人,或者說消化不好的朋友來說,餃子也可能是個華麗的「糖衣炮彈」。那麼我們該如何在享受餃子美味的同時,又保護好自己的胃呢?

作為臨床醫生,在治療胃腸道疾病的過程中,有些朋友經常反饋說:「吃過餃子之後胃特別難受」,原因何在?第一個原因是因為餃子屬於「死面」,也就是我們說的未經過發酵的面。未經過發酵的面,缺少一些酵母成分,其進入人體胃腸道之後,會加重胃腸道的負擔,從而導致「泛酸燒心、腹脹打嗝」的消化道癥狀,嚴重的會導致胃腸道出血,尤其是肝硬化病人。餃子影響胃腸道功能的第二個原因,在於餃子的蒸煮方式。在煮餃子的過程中,我們為了防止餃子「破皮」,往往要間斷的往鍋里加冷水,這種加冷水的方式,影響了餃子皮成分的變化,導致餃子不易消化。餃子影響胃腸道功能的第三個原因,在於餃子餡的「不熟」或者難以消化,這個原因存在著不確定性的因素。一般來講,韭菜、韭黃作為餃子餡,對於胃腸道有刺激性;大的肉塊出現在餃子餡中,也不容易消化和煮熟。

Advertisements

餃子雖好,胃腸功能卻不給力,這是很多胃腸功能不好朋友的困擾,那麼我們該如何正確的吃「餃子」,最大程度的規避「餃子」所帶來的胃腸傷害呢?第一,盡量選用純正的麵粉製作餃子,這樣餃子中的蛋白質、澱粉等成分相對比例合適,並且不含其他的添加成分,對於胃腸道的刺激性最小。第二,在餃子製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有「醒面」的過程,因為「醒面」的過程,是麵粉的一種自我簡單「發酵」,有利於後期蛋白質的消化。醒面的時間不定,一般是30分鐘,溫度過低時需要保溫,或者延長醒面的時間;醒面的時候,要注意防止水分的快速流失,所以不能放在通風處,有些人喜歡使用塑料薄膜覆蓋或者在面盆上面放個蓋子。第三,餃子皮盡量擀的稍微薄些;肉餡盡量「攪打」的足夠「泥」些;餃子餡盡量不選用韭菜、韭黃;餃子皮和餃子餡的比例合適,不是餡越多越好。第四,餃子下鍋后,一定要等水滾之後再加涼水,加涼水的量適當控制,不可每次加的過多。第五,建議「原食配原湯」,也就是吃餃子時喝餃子湯,因為中國營養學中有一種默認原則「原湯消原食」。從營養學的角度講,餃子湯中含有維生素、礦物質和消化酶等成分,利於食物的消化。

Advertisements

戊戌之年,春節已至,吃好餃子,養好脾胃。也希望朋友們提出更好的健康飲食觀點,畢竟,健康是戊戌年的主題元素。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