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大特保首款壽險上線,重新定義定期壽險性價比

萬眾期待的大特保首款壽險「愛相守定期壽險」上線啦

作為大特保首款定期壽險,非常榮幸能夠與國內知名壽險公司太平洋壽險合作,低保費、高保障,該款產品可謂是重新定義市場上定期壽險性價比!

1、投保便捷,無需體檢

全程線上投保,簡單快速,即時擁有保障

2、超高保額,高達100萬

保額/免體檢限額最高可達100萬,市場稀缺

3、刷新市場底價,重新定義性價比

30歲非吸煙男性為例,如果購買100萬定期壽險,20年繳費,同類產品的價格往往要3000多,而該款產品僅需2810元,極具性價比。

4、非吸煙者投保更划算,保費約便宜50%

相比於市場同類型產品,這款定期壽險的定價策略更精細、合理非吸煙者的保費比吸煙者保費便宜50%左右,有效避免了健康人群非健康人群保費補貼

Advertisements

5、保障期限靈活可選

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期限長短,10年、20年、30年、保至55周歲、60周歲、65周歲,具有高度的靈活性。

壽險小常識

壽險是被保險人全殘或者身故為前提發生賠償保險責任簡單、明確

按照保障期限,壽險通常被劃分為定期壽險、終身壽險、兩全保險

定期壽險(低保費,高保障)

顧名思義就是在約定的保險期間內,如果被保險人身故(或全殘),則保險公司按照約定的保險金額給付保險金;若保險期限屆滿被保險人健在,則保險合同自然終止,保險公司不再承擔保險責任。

終身壽險(資產傳承)

提供終身保障的保險,就是在任何年齡如果身故或全殘保險公司給付保險金的保險。

兩全保險(儲蓄、養老

被保險人在保險合同約定的期間內不管生存還是死亡,保險公司都將支付一定的保險金。如果在這一期限內生存,保險公司將支付生存保險金;如果死亡,則支付死亡保險金。

Advertisements

為什麼要買壽險?

1、保護家庭的責任

對於家庭頂樑柱來講,總是有著相同的焦慮,萬一自己倒下了,房貸、車貸、孩子的教育費用、撫養費、老人的贍養費等方面的資金都會出現缺口,整個家庭勢必會受到重創。

2、轉移死亡風險

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可以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加倍謹慎的態度去避免一部分的風險,但卻不能完全規避。而定期壽險,可以視為轉移死亡風險最有力的金融工具。

選擇終身壽險還是定期壽險?

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定,對於年輕、家庭負擔比較重,但確實有保障需求的人來講,建議還是選擇定期壽險。正如美國《個人理財教科書》的作者ArthurJ.Keown寫的那樣:定期壽險可以以相對較低的成本滿足個人的人壽保障需求,而這正是保險的真正的目的

哪些人最需要定期壽險?

家庭經濟支柱

家庭經濟收入發部分由一人承擔,一旦發生意外,家庭經濟將受到很大的影響。

有貸一族

房貸、車貸壓身,萬一不幸發生意外,貸款還不上,家庭財產面臨沒收的風險。

子女年幼

孩子還未成年,如果發生意外,孩子高昂的撫養費、教育費

父母高齡

獨身子女身負四位老人的養老重擔,一旦發生意外,父母的生活將面臨困境。

定期壽險的保額如何設定?

有兩種計算方式比較常用,一個是生命價值法,另外一個是家庭需求法。

所謂的生命價值法,是以一個人的生命價值作為依據來考慮壽險的保額,主要參考的是被保險人的收入狀況。

案例:王先生,30歲,家庭經濟支柱,假設其60歲退休。退休前的平均收入為每年13萬元。家庭有5萬元/年的房貸,剩餘20年還清。每年家庭的總支出是9萬元左右。

粗略計算出的保額為:(60歲-30歲)*(13萬元-9萬元)=120萬元

家庭需求法則是將家庭作為參考依據,家庭所需生活費、教育費、房貸、車貸等費用相加,扣除固定資產,缺額作為保額的粗略估算依據。

案例:王先生,家庭經濟支柱,年收入為13萬元,每年最大的支出是家庭的房貸每年5萬元,還需還20年,家庭每年的總支出是9萬元左右。目前有一套價值120萬元的房產。

投保建議:如果按照家庭需求法則來算的話,考慮到王先生是家庭的經濟支柱,房貸還需還20年,建議他用保險的方式來補償家庭未來30年的開支。

粗略計算出的保額為:9萬元*20年+(9萬元-5萬元)*10-120萬=100萬

保額的設定並非一定要一步到位,建議量力而行,後期可以根據家庭財務狀況進行適當調整

關於定期壽險的專業投保建議

1、保障期限建議?

可以參考家庭貸款以及子女教育年限。建議保障至65-70周歲,一般這個時候已經可以退休,孩子成年,沒有太多的責任需要承擔。

2、繳費期限如何選擇?

建議選擇最長繳費期限,抵禦貨幣貶值風險。

常見問題

1、買了意外險還需要買壽險嗎?

2、意外險跟壽險可以疊加賠付嗎?

3、購買過重疾險還需要再買壽險嗎?

很多人會有疑惑,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意外險、壽險、重疾險,這三個險種之間應該如何權衡?可以參考專欄文章,《重疾險、壽險,怎麼買最省錢?》

本期內容結束,歡迎隨手轉發。後期我們會分享更多關於壽險的乾貨知識,盡請期待!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