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鎮民歌》灶王文化節暨張鎮民歌發布會及傳統文化進校園儀式

傳統文化進校園儀式

(旅遊中國網 2月11日魏文林報道)2月9日,是第二屆北京·順義張鎮灶王文化節開幕第二天,北京順義區蓮花山滑雪場,在感受了昨日精彩紛呈的開幕式之後,遊客們摩肩接踵,期待全新的文化大戲登台展演,張鎮民歌發布會及傳統文化進校園儀式如期舉辦。

「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新時代的美好生活離不開精神文化生活的持續滋養。《張鎮民歌》是北京市順義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歌在張鎮地區非常流行,與本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有著親密的聯繫。有反映本鎮重大歷史事件的民歌《張鎮抗戰歌》、《大炮連聲響》、《六糊塗》;反映日常生活的《賣餃子》、《丟戒指》等,這些歌曲都與張鎮人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經過群眾的即興編作、口口相傳而逐漸形成並發展起來的。2017年,張鎮黨委宣傳部對張鎮民歌進行深入挖掘。在確保原汁原味的基礎上又增添了現代配樂等元素,形成了第一部全面反映張鎮文化的《張鎮民歌》彙編及配套光碟。為繼承、弘揚並發展張鎮優秀文化遺產,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張鎮民歌》將在張鎮中小學的音樂課中進行試點教學,達到本地區民歌「代代相傳」的目的。

在舞台上,慷慨激昂的《張鎮民歌》響遏行雲,博得了在場觀眾的一致喝彩;聶庄村大鼓隊帶來的《中國龍》鏗鏘有力,在寒冷的日子裡為現場帶來了無限的激情;而張鎮幼兒園孩子們表演的《小不點鬧新春》趣味盎然,贏得了一片掌聲。《秧歌雜耍》、《舞龍》、《英雄牧馬人》、《歡樂幸福年》、《喜氣洋洋》好戲連台,民間藝術家們在成功經驗和創作模式上推陳出新,進一步加大觀眾主角力度,使觀眾產生強烈的代入感,從而更加深刻地感受民歌與民俗藝術背後的故事和文化,更好地展現民俗文化蘊藏於普通百姓中的人生正能量,會場氣氛熱烈,高潮不斷。

為充分挖掘和傳承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鎮民歌》,弘揚普及順義區優秀傳統民間文化。傳統文化進校園儀式進程中,小學與中學代表輪番上台,由領導為中小學校贈送民歌光碟及配套歌譜,並展示了由良山琺琅廠精心創作的「和諧順義」、「富貴和平」、「瑞氣祥雲」、「太平有象」等八款的琺琅藝術品,精美絕倫,在璀璨奪目的視覺盛宴中,觀眾席中驚呼不斷。

民俗藝術家們的表演以及工藝作品的展出,在節目中展現出張鎮民歌的豐富文化內涵和順義民俗的深厚歷史積澱,保護了傳承文化遺產、滋養了各類文藝創作、融入百姓生產生活,使「家和睦,愛傳承」的灶王文化理念在張鎮大地上開出燦爛之花,到場觀眾亦深刻體驗了民俗文化的精彩與魅力。

(校稿:王秀麗 編輯:馮振平 責編:海寧)

非物質文化遺產《張鎮民歌》

孩子們表演的《小不點鬧新春》

順義聶庄大鼓《中國龍》表演

蒙古部落馬頭琴合奏《萬馬奔騰》

琺琅藝術品《富貴和平》

琺琅藝術品《和諧順義》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