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麼急?Ryzen要出第二代!

早上小編推送的《新聞茶泡Fan》引起了不少小夥伴的討論,評論留言里針對第二代Ryzen銳龍處理器非常熱烈。小編想了想,半個月前Intel方面才剛剛流出關於Core 9代酷睿處理器的消息,顯然,I社和A社的處理器大戰才剛剛拉開帷幕啊!

技術無強弱 身位最重要

不得不說,今年發布的Ryzen終於讓AMD再次回到同一起跑線,新處理器應用的技術也確立了未來幾年內AMD有足夠的實力和Intel正面對壘。這不,明年第一季度AMD的Ryzen2就要來了。可以說,多核心多線程已經成為AMD致勝的法寶,加上Zen(Zen+)構架的超強執效率,獲得了用戶的心。

同時,更優秀的製程工藝支撐讓AMD有更多發揮空間,所以不出意外,AMD的Ryzen2經過近一年時間就要衝擊我們的眼球了。

Advertisements

但是,小夥伴們也不要忽略了Intel的技術實力。核心線程提升對Intel來說並不困難,技術儲備對於Intel來說是足夠的。酷睿微構架造就了近十年Intel的強勢地位,這點毋庸置疑。而製程工藝方面,14nm魔改不是別家10nm可以媲美的,在這方面Intel有絕對自信,儘管從名字上叫起來Intel「吃虧」一點,何況Intel的10nm已在路上了。

其實在技術上,無論Intel還是AMD都犯過錯誤,Intel在技術上的失誤有兩次,第一次是使用RAMBUS內存,選擇了錯誤的技術路線(其實還是跟市場有關);第二次就是選擇了具備超深管線技術的NetBurst構架,這個選擇是個致命的錯誤技術選擇,Intel也為此付出了代價。而AMD方面,推出機構架確實也吃了不少苦頭,萎靡不振到今年才算擺脫。還有就是融合技術,從收購ATI的那天起,AMD就倡導顯示核心和處理器的融合,奈何各種因素疊加,至今沒能完全實現當初的設想。

Advertisements

可以說,各自在選擇技術應用上犯下的錯,都給了對方非常好的發展時間,可喜的是這次雙方几乎擁有了勢均力敵的技術基礎,2018年註定精彩。

市場大小有別 突破有困難

2017年,可以說Intel被AMD的Ryzen打了一個措手不及,8代酷睿看起來更像是為了市場話語權而生,這不下一代的酷睿產品已經初露崢嶸。和AMD一樣,2018年雙方都將在核心、線程上著力。不過,別看AMD突飛猛進,Ryzen處理器銷量也節節攀升,但是在PC整體市場Intel的市場絕對優勢依舊穩固。今年7月時AMD 31%的CPU市場佔有率就已經是奇迹了——畢竟Intel在PC市場的掌控能力更強,和廠商的合作也更久,配套(策略、技術)明顯要優於AMD,要想追趕還有很長的路走。

優勢難撼 筆記本市場一路向左

小編之所以把筆記本市場單獨拎出來說,是因為在這個領域Intel的優勢幾乎是絕對性的。AMD非常聰明,在筆記本市場上並沒有從高端開始突擊,而是在市場最主要的產品著力——15W熱功耗設計的產品,AMD也將Ryzen APU率先放置在移動端,可見一般。更好的功耗表現、更出眾的集成設計,終於讓AMD有了一張看起來不錯的牌,可以在筆記本市場上揮灑,只不過在小編看來,筆記本市場AMD想要突出重圍,拿下哪怕20%的市場份額都十分困難,沒辦法,誰讓Intel在筆記本市場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呢。

你中我有 有錢大家一起賺

說了這麼多,你是不是覺得AMD和Intel是絕對的死敵?可惜並不是,前不久的新聞相信大家還記得把?關於Intel+AMD合作推出CPU+GPU產品的《Intel加AMD等於?這個NUC告訴你答案》一文。商業就是商業,我等用戶只是期盼更好的產品,需求意味著市場,坐下來好好商量一下怎麼規劃出一個能滿足用戶的產品更重要。AMD的顯示核心+Intel的處理器雙劍合璧,會在輕薄、迷你類產品中有一個全新的發展,我們的選擇也更加豐富。要知道,AMD這兩年在定製產品中獲益良多,比如PS4、XBOX One X等等積累了豐富的定製化經驗,而Intel則拿出了融合製程(EMIB)的設計方案,讓不同製程晶元可以同時納入同一個產品中,你賣顯卡我賣CPU,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總結一下,PC市場的整體萎靡和需求不明有關係,手機也取代了很多以前我們只能在電腦上做的事情。如果沿著之前的軌跡一直走下去,PC的沒落終成定局,現在AMD和Intel經過這一年的你來我往,終於把PC帶回了大眾視野,2018年無疑將更加精彩,「酷睿9 vs 銳龍2」小編甚是期待!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