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郎中和現在的大夫有什麼區別呢?

在現代醫學傳入中國之前,人們處在缺醫少葯的情況下。普通老百姓得了病需要找到大夫家中,恭恭敬敬的請付方子回家吃,有錢的主則可以花重金讓大夫來到家中就診。那個時候,人們對教書先生和郎中有著很高的評價並給予崇高的尊敬。除了像曹操那樣的任性者,把神醫華佗處死,再聽到有人把醫生殺了的並不多見。所以,也有了「醫不叩門」的說法。

再把視角轉到當前,人們對於醫生的評價遠不及以前。一談到醫生,就是收紅包、吼病人、亂開檢查、掙大錢的感覺。與此同時,砍殺醫生的事件屢屢發生。這讓醫生職業成為了一項高危險職業。並不否認,這些不良現象不是空穴來風。但是為什麼出現這種問題呢?

我認為,歸根結底還是由於將公立醫院醫生收入與患者的醫療費用掛鉤導致的。在上世紀中後期,每個職工有定點醫院進行診療,報銷比例也很高,病人並不需要支付過多費用,也能夠得到醫治。那個時候,大夫的收入也大多來自單位,除了私人醫院收費不一樣之外。

Advertisements

但是,如今將收管病人以及藥品提成與醫生收入直接掛鉤,使得他們在利益的驅使下進行診治。這本身就存在巨大隱患,再碰上醫德不高的大夫,患者也許會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進而引起不滿。應該將能夠提現醫生價值的部分體現出來,例如定製合理的診療費,不應該出現住院醫師3元的挂號費,這實際上是對他們的不肯定。相比於其他簡單勞動報酬,挂號費實在不高。本身公立醫院就不應該從盈利出發,而是以人為本。

其次,將藥品的費用降到廠家可接受的範圍,用財政補貼進行支持,放開中藥飲片的價格,防止壟斷。將患者的支付費用和醫生收入斷鉤才是緩解醫患關係的重大舉措。其實,這也是褲子掉了,到底是捂臉還是遮羞的問題。如果只是因為經濟利益,卻讓醫生職業淪落到滿負罵名的地步,實屬不該。本觀點同樣適應於教師行業,難道公立學校的老師和學生繳納的學費掛鉤嗎?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