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到底有多疼?幫女性朋友收藏的治療辦法

痛經,是指婦女在行經前後或經期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劇痛難忍,並隨著月經周期持續發作的癥狀,亦稱「經行腹痛」。

治療痛經時,將其分為氣滯血瘀證、宮寒證和氣血虛弱證進行辨證論治,往往取得令人滿意的療效。

其中療效最快者,有一診兩劑而愈者。而掌握好服藥的時機,是提高療效的關鍵。因為中醫治病是非常重視時機的。由於病因證候不同,治療用藥的時機也有所不同。比如,肝鬱氣滯證的痛經,在月經來潮的前2或3天,已經感到乳脹脅滿,這時服用疏肝理氣藥物,使肝氣條達,氣血恢復正常運行,不僅可使行經期間痛感減輕,還可使經水暢行,經期正常。然後到下次經前再行服藥,經過2或3個療程,氣滯型痛經就可以痊癒。

如我曾治一李氏少女,年方17歲。該女15歲時月經初潮,后則經期如常。近一年來,每於經前二三日即覺小腹疼痛下墜,脹甚於痛,經血量少,但淋漓不斷,血色紫黯,伴有胸脅乳房脹痛,善怒,時引一息為快,納少,舌質紫黯無苔,脈象沉弦。該患為室女,自幼驕生慣養,性情刁怪,稍不如意即怒氣填膺,肝氣不舒,氣機不暢,導致氣滯,氣滯則血瘀,沖任經脈受阻,血行不暢,滯於胞宮而發為氣滯血瘀證痛經。以理氣解郁祛瘀止痛調聖。逍遙散加減:當歸15g、白芍15g、柴胡10g、茯苓15g、白朮15g、川楝子15g、延胡索10g、枳殼15g、香附15g、桃仁15g、紅花15g、丹參15g、甘草10g,3劑,水煎服。方中當歸、白芍、柴胡養血疏肝;川榛子、枳殼、香附理氣解郁行滯;桃仁、紅花、丹參、延胡索祛瘀止痛;白朮、茯苓以健脾;甘草和中,用治氣滯血瘀型痛經甚合。患女服藥3劑后,胸脅乳房脹痛、腹病、善太息諸症均減輕,飲食增進,體力增加,脈象沉緩,舌質淡紅。她本人預計近日月經將來潮,繼投前方3劑,配合服用調經丸。後果如患者所云,月經如期而至,小腹及胸脅乳房均未疼痛,無任何不適感。追蹤觀察數月,月經均如期來潮,無任何痛經現象,遂告痊癒。

Advertisements

對偏於血瘀證的痛經患者,應在行經初期,經水澀滯不暢,腹痛而夾有瘀塊時,服用活血調經葯,使瘀滯得以化散,經水恢復暢流,腹痛就可以自然消失。

虛性痛經和宮寒證痛經,都是由於患者素日氣血虛弱而引起的,所以適合於平時服藥,痛經也會隨著周期逐次減輕,從而達到痊癒的目的。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關注哦!

作者:李國平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