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紅肉,還是吃白肉?

坊間有很多說法,「吃紅肉不如吃白肉」,或者「寧吃飛禽一兩,不吃走獸一斤」,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白肉真的比紅肉好嗎?要想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紅肉和白肉究竟分別是指什麼肉。

所謂的紅肉白肉之分其實是和肌紅蛋白含量有關,一般來說,豬、牛、羊等畜肉含肌紅蛋白較多,肉質呈現紅色,所以稱紅肉;而雞、鴨、鵝等禽類以及魚、貝、蝦等水產類含肌紅蛋白較少,被歸到白肉一類。

不管是紅肉還是白肉都富含人體所需的各類營養元素: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以及少量碳水化合物。從蛋白質含量來說,紅肉的含量在10-20%左右,但是肥肉和瘦肉差別較大,裡脊部分可以達到20.2%,而肥肉部分的蛋白質含量只有2.4%。白肉的蛋白質含量總體在13-20%,連脂肪含量相對較高的鴨腿部位,蛋白質含量也有16%。因此蛋白質一項上,白肉略勝一籌。

Advertisements

其實之所以有那麼多推崇白肉、貶低紅肉的說法,關鍵因素還在於脂肪含量的不同。紅肉含脂肪2-89%,不同部位的肉之間差別很大,白肉基本在45%以下。而且,白肉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比紅肉多。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有重要的意義,對調節血脂、改善血液循環、參與大腦發育、維持神經細胞正常生理活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等多種疾病。而紅肉中飽和脂肪酸較多,過多的飽和脂肪酸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誘因。這一點幾乎是所有白肉支持者們最重要的論據。

但是紅肉也有優勢,主要體現在礦物質含量上。紅肉中的鐵含量要高於白肉,鐵可以預防缺鐵性貧血。對嬰幼兒、生長發育期的女生、成年女性以及孕婦來說,紅肉非常好的補鐵食物。

另外,維生素方面紅白肉各有優勢,紅肉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2,白肉則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和維生素B2。而碳水化合物方面,兩者含量都很低,平分秋色。

Advertisements

綜合幾類營養素的比較,紅肉和白肉各有千秋,這聲稱紅肉食用較多的人患各種心腦血管及癌症風險較高的關鍵因素其實就在於飽和脂肪攝入過多。但是,請別忽略了,不管紅肉白肉,都屬於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只要過量食用,都會增加腸道負擔,存在誘發各種疾病的風險。因此,不管紅肉白肉,一定要適量,而不是多多益善。根據個體的營養需求進行選擇,保證食物的多樣性,這才是健康飲食之道。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