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濕氣太重,怎樣祛濕?

首先給大家解釋下何為濕氣?以及濕氣重的一些表現癥狀。

濕氣是一種中醫理論概念。中醫認為自然界中氣候潮濕、食肉等是濕氣的來源,濕邪過重則易傷陽氣。認為通過飲食、起居可以對濕氣進行調節。

如過多吃肉,少量運動。再加上身體陰盛陽虛,濕邪內郁。中醫里講究脾虛則便溏,中國人本應以五穀雜糧為食,以肉食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覺得很虧,長期這樣,傷害的是脾胃,脾是運化水濕的,脾受到傷害,水濕不能完全運化

,就在身體內堆積,體內就有了濕氣。

濕氣癥狀的表現有哪些那?

1)大便不成形,溏稀或者便秘(2)口乾,口苦,口臭(3)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4)頭髮油膩,脫髮,白髮(5)肥胖,減肥后容易反彈(6)浮腫,眼袋下垂,(7)腰酸關節疼痛(8)胸口悶(9)黑眼圈 (10)睡覺打呼嚕(11)頭暈沒精神,特別疲勞(12)陰部潮濕(13)脾虛胃弱(14)對房事不感興趣(15)臉上長斑,起痘,滿臉油光(16)月經不調,白帶有異味,瘙癢,(17)皮膚油膩,起濕疹等等 (18)手腳出汗

但是如何祛濕那?

最好的去濕方法,就是減少酒、肉等肥膩食物,增加運動,自然而然就能摘掉濕人的頭銜了。

再附兩個小方:

參苓白朮丸/參苓白朮散:由健脾葯+去濕葯組成,這是最典型的健脾去濕方,因為脾管著水濕的代謝嘛,邊補脾邊去濕,就能起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苓桂術甘湯:此方在健脾去濕的基礎上,增加溫陽葯,這是虛寒體質有濕的人專用去濕方。

不過,沒有濕氣的人,絕對不要吃去濕葯,而且也不存在「我吃點能預防以後生濕」這種情況。

因為,中藥的藥性是「有病病受之,無病體受之」,沒有濕氣的人,喝了去濕葯,就會損傷正常的津液,一定要切忌,切忌,再切忌。

最後再附兩個食譜:

食譜一:薏米紅豆粥

原料:薏米和紅豆按2:1配。

做法:把薏米和紅豆洗凈浸泡一晚。把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用猛火煮開,改慢火煮至薏米爛熟即可。喝的時候可以酌量加些冰糖或紅糖。

功效:要去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夏天正好是暑氣連天的時候,內濕外也濕,用這兩味葯正好能起到一個養血、祛濕的作用。薏米,在中藥里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食譜二:山藥紅棗粥

材料:山藥、白扁豆、紅棗、去芯蓮子、山楂條、葡萄乾。

做法:將白扁豆、紅棗浸泡一會兒,白扁豆去皮,紅棗去核,山藥切丁備用。白扁豆、山藥和蓮子一起入鍋燉煮,煮至酥軟。最後放入山楂條、葡萄乾再煮三分鐘即可。

功效:這款粥可益氣補血,保肝健脾,清熱祛濕,使人面色紅潤,精神氣十足。經常喝可調理人體腸胃,改善代謝功能,排除多餘廢物,起到減肥效果,並對高血壓、高血脂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貼中藥肚臍貼(此方對健脾祛濕有奇效)

南懷瑾先生貼臍萬病萬消方——桂圓花椒艾絨做法

桂圓肉一顆(新鮮的叫龍眼,乾的叫桂圓),花椒七顆,艾絨少許(等同桂圓大小的艾葉搓碎去葉經)。放在一起搗爛,粘合在一塊分成幾粒小丸,晚上用膠布固定在肚臍眼,白天拿下,能起到打通三關之作用。用此方,老年人能口舌生津,腳心發暖,延長壽命。

此方是中國古代道家的一大瑰寶,屬於溫灸療法。此方始於中國,在二十幾年前,日本人發明了溫灸器,放在肚臍上,暖暖的,可以治腸胃病,此溫灸器風靡日本,后經研究,溫灸器借鑒了中國道家的桂圓艾絨花椒方。此方比溫灸器還要好,不僅能夠治療胃病,還能保健全身,老年人堅持使用,慢慢的,早晨起來嘴也不苦,口也不幹,腸胃病也會好。這個也是全民健經典驗方哦!

這個方子我做了很多年,有幾萬人用過,百分之七八十的人用的效果都很不錯,大家可以自己做的試試,人隨著年齡增大都會陽氣虛,一般都可以用,懶得做的人也可以直接在我店裡買點,原材料我用的都是上等的,沒有加任何其他的東西。可以放心用,鏈接如下: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