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手腳發麻,古人只做一件事,比我們聰明多了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走進「精誠名醫匯」。列位看官,今天為你說上生活中的一個小癥狀,這就是手腳發麻。

人為什麼會手腳發麻?原因多種多樣。從現代醫學的角度分析,腦血管疾病、頸椎病、周圍血管疾病等等,都可能引發手腳麻木。所以,出現這一癥狀的時候,還真不能含糊,應該及時到醫院排查。

如果經過檢查,沒有發現器質性病變,這個時候又該怎麼辦?

我們不妨藉助古人的一個方法。他們做的,比我們聰明一些:

取中藥當歸60克,米酒700克。當歸切成薄片,放在乾淨瓶子中,倒入米酒,加蓋密封,放置在陰涼之處。每日搖動幾次,一周之後,看酒色澄明即可服用。每日早中晚各溫服20毫升。凡腹脹、苔膩、胸悶、身重、欲嘔、噁心、大便稀薄多人,不能應用。

Advertisements

這個辦法源於哪裡呢?源於《驗方新編》。這部書是清代鮑相璈輯於道光二十六年,選錄歷代醫家的醫論與治驗,收載民間慣用驗方、單方,價廉、簡便、效驗,是一部醫方為主、合參醫論的醫著。可以說,這部書就是古人治療疾病的一部百科全書。上面這個方法,就在其中。

實際上,在祖國傳統醫學的理論中,手腳麻木不仁,往往要考慮到血虛的問題。我們知道,血的主要作用,就是濡養周身。《難經》裡面說得好:「血主濡之」。《素問·五臟生成》裡面說得好:「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當一個人血虛的時候,血液不能濡養手腳遠端,於是就會發麻、發涼甚至疼痛。在中醫學血病辯證裡面,血虛證的主要癥候表現之一,就是肢體麻木。這樣的人,往往伴有面部、唇舌淡白,臉色可能萎黃,頭暈眼花,失眠多夢,心悸健忘等癥狀。女性則月經不調,甚至閉經。

Advertisements

既然血虛了,我們當然要養血。對於血虛引發的諸多癥候,古人認準了養血活血這一點,可以說屢試不爽。上面提到的當歸和米酒的搭配,就是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

現在,我們來說說當歸。

當歸,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是一味在方劑中出鏡率特別高的中藥,素有「十方九歸」的說法。它性味甘、辛、溫,入肝經、心經和脾經,可以補血活血。因為它善於養血,所以女性的許多月經病,往往用到當歸。

不過,當歸絕對不是婦科專用藥。它善於補血,乃是補血聖葯,對於血虛者來說是十分適合的。比如人們耳熟能詳的四物湯、當歸補血湯、人蔘養榮湯等等,都離不開當歸。而且,除了補血之外,當歸的辛溫之性,決定了它可以行血化瘀。也就是說,它不但那可以讓血虛的人有血,還能讓血流動起來。因此,古人將它視為理血的要葯,常和黃芪、川芎等搭配使用。

當歸配米酒,就是要利用當歸的養血活血之性,配合米酒辛散溫通之能,改善血虛不能濡養四肢末端的狀態。因此經常應用,可以改善癥狀。

由此可見,古人對於疾病的理解,往往樸素之中見真諦。他們不知道血管神經的結構,但是他們認準一件事,即血液對身體的濡養作用。從這個角度出發,衍生出以養血活血治療虛損疾病的諸多辦法,不失為提綱挈領之道。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