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做到合理應用抗生素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

知道了抗生素的概念就很容易明白抗生素的應用指征了,簡單理解就是病毒感染時需要用抗病毒的藥物、細菌感染時需要用抗細菌的藥物、真菌感染時需要用抗真菌的藥物、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也稱為非典型病原體)感染時則需要用抗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的藥物等。所以理論上講抗生素沒有好壞之分,只是看應用的是否對症(也就是選用的抗生素的種類是否正確),當然一些抗菌藥物的強弱還是有區別的。

其實不要濫用抗生素不僅僅包括不要濫用抗菌藥物,也不要濫用抗病毒藥物;但是我們平時強調的不要濫用抗生素通常是指不要濫用抗菌藥物。例如普通感冒90%以上為病毒感染,為自限性疾病,通常病程為3~7天(個別達10天),不需要應用抗菌藥物,因為抗菌藥物既不能縮短病程或改變轉歸,也不能有效地預防細菌性的併發症。

圖片來源於網路

過於頻繁地使用抗菌藥物,甚至在不需要的時候也使用,可以導致非常嚴重的問題,即抗菌藥物耐葯。抗菌藥物耐葯是指多次應用某種抗菌藥物治療后的細菌發生了改變,使得曾經能夠殺死這種細菌的抗菌藥物不能再有效地殺死這些細菌,這樣會使醫生對這種細菌感染的治療愈發困難。而且,由於抗菌藥物的濫用已經產生了可以抵抗幾乎所有常用抗菌藥物的細菌,即所謂的「超級細菌」,這種細菌感染導致的死亡病例幾乎在全球範圍內均有過報道,大家可以想象如果這樣的細菌感染傳播開來將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但是對於細菌感染的患者抗菌藥物是一定要用的,特別是對於嚴重細菌感染的患者,甚至可以說抗菌藥物是可以挽救患者生命的。如果上呼吸道感染的小朋友出現了以下情況也是需要加用抗菌藥物的。

  • 感冒癥狀持續7~10天仍無好轉,而且鼻腔分泌物粘稠、或呈黃/黃綠色;

  • 發熱已經好轉再次出現,且出現白細胞增高、C-反應蛋白增高;

  • 合併急性中耳炎,特別是化膿性中耳炎;

  • 滲出性中耳炎患兒中耳滲液持續3個月以上;

  • 合併細菌性鼻竇炎;

  • 細菌性扁桃體咽炎;

  • 細菌性喉炎。

使用抗菌藥物不僅要對症,也要保證足量足療程的使用。細菌也有生長周期,大多數抗菌素是針對細菌增殖期而起作用的,所以根據細菌的繁殖周期來持續應用。如果抗菌藥物劑量和療程不夠不但不能起到徹底殺滅細菌的作用,反而更容易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需要應用抗菌藥物的病人中,選擇哪種抗菌藥物也是很有講究的。一般情況下,青霉素或者二代頭孢黴素主要是針對革蘭氏陽性球菌的,所以是呼吸道感染最常選用的抗菌素。三代頭孢主要是針對革蘭氏陰性細菌的,是治療胃腸道感染例如細菌性痢疾等常用的抗菌藥物。大環內酯類如紅霉素和阿奇黴素所針對的是支原體、衣原體等非典型病原體;而氨基糖苷類或喹諾酮類抗菌素由於一些不良反應限制了在兒科的應用。所以並不是抗菌藥物越貴越好或者越新越好。

目前在家長中,對於抗生素(通常指抗菌素藥物)的應用有兩種極端的態度都是不可取的,一種態度是認為無論什麼情況先用上再說,所以有些家長在到醫院看醫生之前就已經自行把抗生素用上了,或者到了醫院也要求醫生開抗菌藥物;其實多種情況下孩子是沒有必要應用抗菌藥物的,即使需要應用,家長也不能夠自己判斷並正確選擇需要哪一種。

圖片來源於網路

另一種態度是什麼情況都不用,即使孩子是細菌感染需要應用抗菌藥物,有些家長也憑自己一知半解的判斷不給孩子應用,或者沒有用夠療程擅自停葯;這種情況往往會導致病情遷延,給孩子造成更大的病痛,增加孩子病痛的折磨,還有可能發生一些不應該出現的併發症;比如說鏈球菌感染,如果治療不徹底,則有可能造成風濕熱和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等併發症。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抗菌藥物也會出現很多的不良反應,常見的有胃腸道癥狀如:噁心、嘔吐、腹瀉等;抗菌藥物還可能出現一些過敏反應,輕者可有皮疹、瘙癢,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長期大量應用抗菌藥物也有可能破壞體內的正常菌群而導致一些真菌或者更難治的細菌感染。

當然,對於患兒需不需要用抗生素,需應用哪一種,則需要兒科醫生根據臨床表現特點和一些必要的輔助檢查來判斷,相信目前任何一個兒科醫生都具備這種判斷能力,希望家長們可以採納兒科醫生的建議。

更多育兒知識,

請關註:宋紅梅教授丨公眾號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