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永安開國封王秘聞,為何只封了五個王

太平天國永安開國、封王、建制,是波瀾壯闊的太平天國運動發展進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由此奠定了太平天國的政治基礎、政權體制和權力運行格局。太平天國為何選擇在永安州開國建都?為何只封了五個王?

永安州(即今廣西梧州蒙山縣)是明清省府桂林的南面門戶,也是瑤族聚居的「九堡十三沖」之一。此地處於水陸要衝,山勢雄壯,勢若龍虎,古來就是個英雄用武之地。洪秀全、馮雲山等拜上帝會首領選擇永安州城開創太平天國基業,完全是因為此地隱藏著一個驚天動地的秘密。

永安州城的格局頗為神秘,有4座城門樓,卻只有3個城門,又有違中國城池建築「前朝後市」的格局,在正門前右方設一圩市,正後方卻是一個圓丘,整座城池遠遠望去,就像一條魚龍遊動於湄江水中。

Advertisements

這個格局與明朝理學大家王陽明先生有莫大的關係。時任左都御使兼兩廣總督的王陽明來廣西平剿僮瑤之亂,他從軍事家的眼光,看出永安州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還審視出永安州「五龍護主」、「帝王之居」的風水格局。據說,王陽明勘察永安城后曾驚呼:「此地藏龍卧虎,帝王之居,實乃英雄用武之地,三百年後必有王者興。」於是,他改築永安城,仿效秦始皇埋十二金人壓制金陵(南京)王氣之舉,設計鎮壓住永安州的風水龍脈。

說來歷史就有這樣湊巧。自從州城建好后,永安州城從此再未遭到兵燹,竟奇迹般地平安度過了200多年。永安州城這個天機之秘,也跟隨隱藏了200多年。直至清朝入主中原后,因為是異族統治之故,漢人多想「反清復明」,永安城的秘密就此流入民間。由於此神秘傳說出自堪輿大師王陽明秘笈,永安州城從此讓眾多草莽英雄時刻覬覦著。

Advertisements

就在王陽明改建永安州城后300多年,洪秀全等人率太平軍,於1851年9月25日(清咸豐元年閏八月初一日)攻克永安州城,隨後,他們在永安開創天朝,分封諸王。

天朝建立后,雖外圍太平軍一直處於與清軍激戰態勢,但天王洪秀全仍急於詔令分封諸王。因為他知道,只要分封諸王,太平天國開國立朝才有歷史地位,就算最後不能奪取天下,起義失敗了,也能以一代新朝載入丹青史冊。因此,他對分封諸王極為看重,並親擬封王詔書。

洪秀全最後詔書分封東、西、南、北、翼五王。而這個封王法,卻是他不得已而為之的。在此之前,他曾三改封王詔書。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第一份封王詔是馮雲山草擬的,他以永安城「五王護主」的格局,並按九星學說擬封五王,他們是:天德王朱九濤、天福王楊秀清、天貴王蕭朝貴、天祿王馮雲山、天壽王韋昌輝。

這個方案,一是感激「天德帝」禪讓的恩情(註:朱九濤為天地會領袖,拜洪秀全為兄,曾與太平軍共同發動起義),洪秀全就此將「天德帝」降為「天德王」,並賜為同宗,賜名「洪大全」。

這一詔封遭到楊秀清、蕭朝貴的反對,認為現在是太平天國,「天德帝」雖有禪讓之德,但無尺寸軍功,有違太平軍以軍功封爵制度。

洪秀全遂親擬封王詔,擬封九王。這是他為了制衡各王和團結天地會將領而設想的。洪秀全原擬封福、貴、壽、喜、忠、義、智、信、勇九王:楊秀清封福王,蕭朝貴封貴王,馮雲山封壽王,韋昌輝封喜王,覃亞帥封忠王,石達開封義王,洪仁玕封智王,胡以晄封信王,秦日綱封勇王。

后因覃亞帥、洪仁玕未到,被剔出,改秦日綱為智王、羅大綱為勇王。這個分封遭到馮雲山的反對,認為不合永安城「五龍護主」的格局;楊秀清、蕭朝貴也極力反對,覺得這樣是分了其軍權,且羅大綱、秦日綱為天地會將領,不宜封王。因此,這個擬封詔就此流產。

最後,由洪、楊、蕭、馮綜合以上二案,擬定只封五王。從第一方案中剔出天德王,補進石達開。此時石達開雖只有20歲出頭,原擬封天官正丞相,洪秀全、馮雲山皆為文人,需要一個制衡楊、蕭之人,故將其列擬封五王中。

太平天國所封東、南、西、北、翼諸王,最終是根據各王形貌所定。據史書、諜譜記載,封王時:洪秀全39歲,身材高大,紫銅色臉,鬍鬚與頭髮已斑白,土形,五行居中央,是為天王;楊秀清31歲,身材矮小,枯瘦,面麻泛青,生稀疏鬍髭,口才流利,木形,是為東王;蕭朝貴31歲,皮膚極黃,長方形臉,寬大鼻孔,傾斜眼睛,金形,是為西王;馮雲山29歲,面紅潤,無鬍鬚,發硬而豎,火形,是為南王;韋昌輝28歲,身材很高,膚色黝黑,黑鬍子,水形,是為北王;石達開20歲,相貌奇醜,極瘦,膚黑如炭,長頸項,臉尖形猴,行動迅捷如抓雞虎(註:野貓,俚稱「翼虎」)是為冀王。

而五王之下的天官正丞相秦日綱,原名日昌,因諱,改名日綱。打鐵出身的他此時37歲,人極矮瘦,非常精明,富於權變,此次被楊秀清阻止封王,由此恨極楊秀清,以致後來與韋昌輝策劃了「天京之變」,襲殺楊秀清及太平軍2萬多人。這已是后話。

所封五王之中,楊秀清(1820—1856),封東王,九千歲。廣西桂平縣平隘村(今東旺沖)人,家境窮困,父母早亡,由伯父撫養成人。后以耕山燒炭為生,曾離家流蕩,有智謀,好結交,結識來傳上帝教的洪秀全而加入拜上帝會。

洪秀全自稱是上帝之子、耶穌之弟。而楊秀清則因此而加以附會,當馮雲山被捕、洪秀全出走之時,楊秀清眼看拜上帝會就要崩潰,就以「上帝附身」之術,說自己是「上帝在人間的代言人」。這樣,東王就比天王高了一等。天父上帝的代言人楊秀清,對耶穌的弟弟也就是上帝次子洪秀全說起話來,自然就有了不容反駁的支配能力。

蕭朝貴(1820—1852),封西王,八千歲。廣西桂平縣平隘山下古棚村人,出生於農民家庭,自小勇武。家距楊秀清家所在的東旺沖4公里,二人結為同庚兄弟,與楊秀清同時加入拜上帝會。他以「代天兄傳言」,而成為拜上帝會主要首領。

蕭朝貴有著出色的軍事才能,在太平天國初期的一場重要戰鬥—思旺圩之戰中,曾率軍打敗清軍,此後,他又指揮太平軍一鼓作氣,攻下永安州城。蕭朝貴有「代天兄傳言」身份,又有如此出色的軍事才能,他的位置自此凌駕於馮雲山之上。

馮雲山(1822—1852),上帝第四子,封南王,七千歲。廣東花縣禾落地村人,是洪秀全的表親,兩人自小同學,後來又在同一私塾教書,志同道合。他與洪秀全、洪仁玕一起創立拜上帝會,關係極為密切。在創立拜上帝會組織上,馮雲山的功勞最大。

韋昌輝(1823—1856),上帝第五子,封北王,六千歲。他出身於地主兼典當商,是個「富厚之家」,約有水田二百六十畝。20多歲時,韋昌輝跟蕭朝貴有了來往。拜上帝會準備起義,需要資財,韋家不惜家產,傾力相助。起義前,韋家開爐12座,打造刀槍,秘密藏在村前犀牛潭的深水裡。當洪秀全和馮雲山處於隱蔽狀態,楊秀清假裝病廢的時候,準備起義的具體事宜,都是蕭朝貴、韋昌輝二人安排進行的。最後,拜上帝會在金田打敗地主團練,在金田宣布起義。

石達開(1831—1863),上帝第七子,封翼王,五千歲。石達開小名亞達,綽號石敢當,廣西貴縣人。自幼隨兄習武,勇力過人,曾考中武舉。很明顯,石達開與前四王不是同一層次的。

起初,洪秀全擬封九王中,石達開擬封「義王」,后因各種原因,決定還是應「五龍護主」格局來封五王,仍封石達開為「義王」。但是,在粵語中「義王」與「二王」讀音相同,如封石達開為「義王」,則民眾稱呼時洪秀全為「大王」,石達開就變為「二王」,這是其他各王所不能容許的,故改「義」為「翼」。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