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動力不行底盤不行,國產車真的這麼差?

2014年之後,自主品牌車型銷量增速一直高於合資品牌車型,且自主品牌市佔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2017年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達到了43.14%,而2017年扎堆出現的新品牌和新產品似乎也在昭示著一個事實:「自主車型越做越強了」。

細數一下,2017年出現了不少的新自主車型,其中不乏重磅車型,比如說榮威i6、榮威RX5、名爵ZS、長安凌軒等。

2017年1-5月上市重要新車宣傳方向↑↑↑

但是仔細看2017年上市的諸多新車的宣傳點,卻往往是「大空間」「智能互聯」「顏值」之類的辭彙,連提到動力系統的車型都比較少,最多也就是單獨宣傳一下「強勁」的發動機,就更別提運動和操控性了;就連在運動性上有先天優勢的轎車,在宣傳點也不在運動性能上,似乎整個中國品牌車系都對運動這個詞不感冒?

2017年上市轎車主要宣傳方向↑↑↑

說自主車不想運動是假的,畢竟在如今這個消費群體日益年輕化的時代,不僅僅雅閣蒙迪歐越做越運動,連凱美瑞這種萬年白開水如今也開始往運動性能上下功夫。在虎哥看來自主車對於運動避而不談的原因在於「無法做得運動」。

1、動力不夠強勁

要運動,首要前提就是動力夠強,這也是幾乎所有的性能車都有一台動力驚人的發動機的原因,如果踩下油門光吼不走,還談什麼運動?然而在如今的自主車裡,多數車型發動機動力一般,動力輸出足夠強大的那些車多半渦輪遲滯又比較明顯。受限於排量和技術,自主車型在動力上真的是差了點火候,縱觀如今的自主品牌,也僅有榮威名爵的車型加速較快了,當然,前提是忽略比亞迪的混動車。

2、動力系統的響應/邏輯不夠聰明

可是就算動力強勁了?那就能運動嗎?也不能,還得有足夠迅速到位的動力響應才行,這就涉及到整套動力系統調教上的功力問題了;不誇張地說,如今有不少自主品牌車型甚至連日常溫柔駕駛時的換擋平順性都做得不夠理想;多數自主車企還在與變速箱的換擋慢、不降擋、換擋衝擊大等問題作鬥爭,在這種大前提下指望自主車型把激烈駕駛時的降擋速度和平順性、換擋邏輯做好,豈不是有點要求過高了?

打個比方,你開著一台車在城市裡穿梭時,如果每次踩下油門車輛都會延遲一下才開始加速,你覺得你還有穿插的慾望嗎?動力響應慢會抹殺掉你80%的駕駛慾望,而動力響應確實是多數自主車的問題所在。

1、底盤素質不夠

僅有一套優秀的動力系統還遠遠不夠,就好像飛度有強勁積極的動力,但是仍然運動不起來一樣,底盤的素質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在彎道中的底盤極限、操控的精準性等等因素都會影響到整個車的操控水平。

2、不願意犧牲舒適性

運動和舒適幾乎是兩個相悖的方向,一台運動的車可以容忍略有頓挫的變速箱、較大的發動機聲浪、緊繃的懸挂等,但是這對於舒適性來說就不是好消息了,一台舒適的車要求的是濾震充分隔音好、內部空間寬敞座椅柔軟...而多數自主車面向家庭市場,因此顯然對於舒適性的重視程度遠大於運動性,再說了,自主品牌其實最愛的還是大空間。

想要車輛有快速積極的動力響應,必然會犧牲一定的燃油經濟性,合資車型的動力系統效率還算比較高,再加上車輛本身價位較高,因此購買它們的消費者對於油耗也沒有那麼敏感。而如今的自主車型在變速箱積極升擋的情況下油耗還不能做得很低,如果把變速箱再調得激進點,那油耗就可想而知了~

想把車做得舒適還是比較簡單的,懸挂調軟一點,變速箱的換擋動作調慢一點,多塞一些隔音物料、座椅填充得厚實點,通過這種簡單的手段也能把車輛做得很舒適(比如說榮威RX5就是代表),可是想要做得運動就難了,不僅懸挂要足夠乾淨利落,車輛側傾抑制足夠到位,底盤極限得足夠高,發動機和變速箱的配合也得足夠有默契,這些單擰一件出來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所以說自主車並非不想做得運動,而是在做運動車這條路上還有太長的路走。

如果在這個技術實力還不充實的當下,把運動性能拿出來宣傳甚至主推,必然成為眾矢之的,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種強行宣傳運動的行為無異於自掘墳墓,所以沒有自主品牌車型宣傳運動,也就合情合理了。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