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次於諾貝爾獎醫學獎的是「拉斯克醫學獎」

2011年9月12日,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拉斯克臨床醫學獎,表彰她因發現青篙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這是至今為止,中國生物醫學界獲得的世界級最高大獎。

1946年,由被譽為"現代廣告之父"的美國著名廣告經理人、慈善家阿爾伯特·拉斯克及其夫人瑪麗·沃德·拉斯克共同創立拉斯克醫學獎,旨在表彰醫學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醫生和公共服務人員。拉斯克醫學獎最初設有3個獎項:基礎醫學研究獎、臨床醫學研究獎和公共服務獎,1997年後,又增設特殊貢獻獎。

Advertisements

拉斯克醫學獎由位於美國紐約的阿爾伯特和瑪麗· 拉斯克基金會管理,獲獎者由25名來自世界各國的傑出科學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評選產生。

拉斯克基金會每年9月公布獲獎者名單,在當月底舉行頒獎儀式,獲獎者將收到獎金、獲獎證書和一個刻名的象徵戰勝疾病和死亡的薩莫色雷斯有翅勝利女神像。2011年度拉斯克獎每項獎金為25萬美元。

拉斯克醫學獎是生物醫學領域僅次於諾貝爾獎的一項大獎。拉斯克獎的評選結果通常於9月公布,而諾貝爾獎通常是10月公布,因此,拉斯克獎在醫學界又被稱作"諾貝爾獎風向標"。據統計,48%的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獲得者隨後獲得諾貝爾獎,28%的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和臨床醫學研究獎獲得者已經成為諾貝爾獎得主。迄今為止,拉斯克獎得主中有80人獲諾貝爾獎,其中28人是在過去20年中獲諾貝爾獎。

Advertisements

我只崇拜這些科學上的巨星,雖然沒有靚麗的外表,沒有上億元的年收入,更沒有大批粉絲追捧,但僅憑他(她)們對人類所做出的貢獻,就值得我們刷屏,你有同感?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