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金鋄金鎏金鍍金如何區分

收藏古董,經常會碰到各種金銀裝飾,如何區分這些裝飾技術?轉載文章如下,原文鏈接 http://www.sohu.com/a/168917288_657027

昨天微博上@大桃子—郭鵬 郭老師講鋄jian金的短視頻,相信很多人跟小編一樣都看的明明白白的(蒙圈了)。

金工藝門類繁多,比較常見的,錯金銀、鋄金銀、鎏金、鍍金傻傻分不清楚。

如何分清楚呢,小編試著用最簡單的話跟大家解釋清楚。

錯金銀: 在器物上開個槽,然後把金條銀絲的鑲嵌進去。楠木啊黃花梨啊什麼的小盒子開槽鑲嵌金條銀條的凹個圖案出來,所以買櫝還珠真的沒啥過分的。

鎏金:傳統工藝,看「鎏」這個字也能明白,就是把金水塗抹(流)在銅器物上,銅和金石很好結合的,都比較軟。然後加熱,把金水裡面的水銀蒸發掉,金就牢牢的跟銅結合在一起了,不容易掉。

Advertisements

鎏金很少出現在鐵上,因為鐵沒有延展性,基本上很快就掉光了。當然了,你要是有錢,就非得鐵上鎏金也無所謂。

鍍金:才有一百來年歷史,所以老物件上必然不可能是鍍金。工藝嘛基本上理解成用電鎏金就行了。區別就在於金水裡面添加物不一樣。鎏金的金水裡面是水銀(稱金汞漆),鍍金的金水裡面加氰化物。

現在我們看見好多首飾特別漂亮的玫瑰金啊什麼亮亮的都是鍍金。鍍金一般還是鍍在金銀銅上,還是那句話,鐵上也行,但是肯定掉。

鋄金銀:主要用於鐵器上,剛說了鐵器不好鎏金,很難說隨隨便便就能把金跟鐵牢牢的結合在一起啊,所以。鋄金工藝就產生了。首先,在鐵的表面用銼刀或平頭鏨子銼出或剁出細密如布紋的網格紋,將金銀絲或金銀片按圖樣敷在器物表面,用平頭錘將金銀擠壓到之前制好的網格凹紋內,然後用火烤加溫器物,再用砑石擠壓,使金銀與鐵底緊密結合。

Advertisements

接下來,在錽好的金銀片表面鏨刻花紋,修整圖案,將圖案外多餘的錽金銀部分剔除。一些器物會在金銀以外的部分塗上大漆,以凸現金銀圖案的光彩。

皇帝就是喜歡鐵鋄金,又喜歡鐵又喜歡金,非要光線的外表和堅強的內心結合在一起,畢竟上場打仗武器還是鐵的厲害,誰用純金刀啊那不是找死,但是作為皇帝還是要看起來金光閃閃,那工匠們當然拼了。 現在沒皇帝好這個了,所以這個工藝基本看不到了,忒費勁。

——————————————————————————————————

下面是詳細的錯金和鋄金的技術,需精進專業知識的請繼續看:

早在先秦時代,貴族們便用金銀來鑲嵌青銅器物,此種裝飾工藝通稱為「金銀錯」,又稱「錯金銀」。

錯金銀工藝包括鑲嵌和錯兩種技術,鑲是把東西嵌進去或是在外圍加邊,嵌是把東西鑲在空隙里,「錯」即用厝石加以磨錯使之光平,其工藝可謂精密細緻。其製作工藝是:

<1>在青銅器表面預鑄出淺凹凸的紋飾或字形,再用硬度較大的工具鏨刻淺槽;

<2>在淺槽內嵌入細薄的金銀絲、片,用厝(錯)石磨錯,使嵌入的金銀絲、片與銅器表面相平滑;

<3>最後在器表用木炭加清水進一步打磨,使器表更加光艷。

鋄讀jian,始於唐,源來西亞,至元明大盛於宮庭及西藏佛教法器,亦出現在武備車馬高等級器具。

據清代《匠作則例》記載:「鋄金銀工藝共有發路、鋄罩、燒砑、鉤花、點漆幾道工序。其工藝是:

<1>發路:在鐵器表面挫出細密的網格紋飾也叫「布目地」

<2>鋄罩:將金銀絲或者金銀片按照預先設計的形狀直接錽在器物表面。

<3>燒砑:將器物入火燒到一定溫度,然後用砑子將金銀處理平滑,讓它們結合得更加牢靠。

<4>鉤花:在金銀絲或金銀片等的表面鏨刻花紋,修整圖案。

鐵錽金銀工藝不同於鐵錯金銀工藝,錯金銀要在堅硬的銅、鐵等金屬器物的表面開槽用於嵌入金銀,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工,為了降低成本,鐵錯金銀技術逐漸為鐵錽金銀技術所替代。(錯金銀在木器上好說,鐵上真的太費勁了。)

明清時期, 級別較高的刀劍裝具還常採用鏤空工藝,並根據裝具材質的不同,搭配以不同的附加工藝。普通級別的銅質鏤空劍格、刀鐔多無附加工藝,而級別較高的則多施以鎏金。鐵質鏤空的劍格、刀鐔多裝配在高級別的刀劍上,鐵比銅硬,做裝具牢固度和防護性更好,但其加工難度大,又易生鏽,所以,鐵質鏤空的裝具一般會採用錽金銀工藝加以裝飾。這種工藝加工的刀裝既能展現金銀的華麗,又能兼顧鋼鐵的牢固,是明清御用刀劍首選的工藝。

錘鍱:古代金工傳統工藝之一。此法乃利用金、銀極富延展性的特點,用錘敲打金、銀塊,使之延伸展開呈片狀,再按要求造成各種器形和紋飾。錘鍱技術是金細工藝的基本技法之一,一直沿用至今。

鋄金布目地

——————————————————————————————————

下面我們來回到短視頻中郭老師拿的那件霸氣橫漏的鋄金龍首,看看鋄金和錘鐷之美:

短視頻中提到的大明永樂龍紋金剛鉞刀:

【2015年11月28日北京翰海秋季拍賣會第2863號 成交價 RMB 66,700,000】

金剛鉞刀(梵文:Vajra Tomahawk;藏文:Trigug)是藏傳佛教常見的法器,表神聖佛法不容侵犯,衛護佛法之心。藏傳佛教的虎面空行母、獅面空行母、大威德金剛等造像,均有手持鉞刀的形象。鉞刀常常帶有尖利扁平的藍色鐵身,末端有一個彎鉤。其最初的含義為劈砍,刮,勾等動作,后引申為斷滅一切情感與感知的智慧。鋒利的刀身可以徹底斷滅兩大「障蔽」即「煩惱障」、「所知障」,從而獲得圓滿。在修行中刀身還可斬斷六蔽,即「慳貪、破戒、嗔恚、懈怠、散亂、愚痴」,使人進入禪修狀態。在憤怒像金剛手中,鉞刀則象徵斷滅一切觀念的方法。

這件鉞刀的整體構造與製作工藝顯示了明代御用監工匠純熟的工藝與高超的藝術水準,為明代宮廷藏傳佛教法器的典範之作,鐵是打造法器的最佳材質,藏地認為鐵源於佛陀的賜予(隕鐵),其在掠過天際之時於虛空中燃燒,化為流星墜地,隱喻著佛法中色與空的不可分割性,因而眾多法器會以鐵為原料製作,此件法器通身為鐵質打造,其上以錯金銀工藝密布了繁複精緻的花紋,從鈷叉的卷草紋飾到摩羯層層密布的鱗片,再到錯金龍紋,無不體現著它在工藝上的登峰造極;而自然靈動的曲線與造型,挺括莊嚴的張力,又不可比擬的站在了佛教法器藝術的頂峰,令人心馳神往。

由於鐵鋄金工藝十分複雜,即便在明代宮廷之中,也會被尊為珍貴的法器。然而六百年的光陰荏苒,永樂帝虔心布施於藏地佛教領袖的雕像及法器,經歷過嘉靖朝崇道抑佛之舉以及時光中的各種洗禮,百不存一,雖鉞刀仍流佈於世,但銘有「大明永樂年施」款的鋄金銀金剛鉞刀,迄今僅見此一件。

(關於明永樂龍紋金剛鉞刀的撰文部分由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提供)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