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還要悟太極!總結幾個太極的特點

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加強身法的訓練,同時應該多揣摩拳理,也要善於總結,只有不斷思考,並運用與實踐檢驗,才能取得真正的進步。

筆者在這裡跟大家分享自己總結的幾個太極特點,以作拋磚引玉之用:

第一個特點:

太極拳是流體的,不是固體的。

水啊,風 啊!練拳,一定要練得柔軟,僵硬不行。流體怎麼形成?就是三維空間,點線面體,線路就是這樣子的,始終像流水一樣,這樣會很靈活,像蚊子和蒼蠅這類蟲子,走的是三維路線。

所以,不會很輕易抓住它們,因此,打太極拳就像蚊子一樣,走三維路線。此外,還有一維半,就是時間和形體以外的部分,同樣是在三維空間面。

如果時間不對就不可能相遇—人已喪失了很多功能,有一些動物,還保存著某些特殊功能—我們能不能恢復像他它們那樣的靈敏度呢?是可以的,只要好好練沉重量,飄浮量,等身體完全不用力的時候,就可以做到。

Advertisements

我們所說的半維,他的伸縮性是很大的,功夫好的人氣圈就會大,一動他就又感應。

第二特點:陰陽沉浮

太極拳的陰陽調濟中,含有沉浮的內容。

我們所說沉中有浮,浮中有沉,是不斷開的。陰不離陽,陽不離陰。自己能調節好,就像調節水的溫度,調酒或者調顏料一樣,可以用有限的東西調出成千上萬種不同的變體來,這是藝術家才能辦到的,一般人調節不好。

太極拳也是一個道理,要用陰陽,調節出成千上萬種勁和力來。你重我也重,你輕我也輕,剛剛好,那麼,怎麼借對方的力?最簡單的就是槓桿原理,蹺蹺板,盪鞦韆,用沒有中心的中心進行調節。

太極拳是沒有點的點,人往往看重外表的東西,中國古人就不那麼認為,古人說:「雞三腳」,兩個之所以能走路,就是因為中間的我們肉眼看不到的一隻腳在調節,二這隻腳才是真正的腳。照古人的話說,老鷹也是三個翅膀了,你說兩個翅膀誰管誰,其實都是中間的調節。

Advertisements

跟雞一樣的是,人也是兩隻腳走路。那麼起到穩定作用的是哪裡呢?是兩腳之間,是尾椎骨。所以沒有的才是真的有,事有的東西其實是虛的,包括動得快和動得慢,都是我們的錯覺.

其實,太極拳是沒有點的點,人往往看重外表的東西,中國古人就不那麼認為,古人說:「雞三腳」,雞之所以能走路,就是因為中間的我們肉眼看不到的一隻腳在調節,這隻腳才是真正的腳。」

第三個特點:虛實有無之間

太極拳介於道和藝之間,處於有無之間,在內不在外,要以有處揣其無,以虛處度其有。

太極拳的意境如畫家隨手畫畫,構圖筆墨並不是刻意安排,然而一筆便意趣盈然。但達到這種高境界非一日之功,如齊白石畫蝦。

白石老人63歲時畫的蝦,外形很像,但蝦的透明感還表現不出來,蝦的頭胸還不濃淡適宜,腹部少姿態。

到了66歲,畫的蝦身已有透明感,頭胸部前端非常堅硬,表現了蝦的硬殼,腹部關節中間拱起,好象能蠕動了,長臂鉗也分出了節,最前端一節較粗,更顯得有利。

大約70歲,齊白石畫蝦才進入化境,蝦才成為透明的、遊動的、活生生的,蝦的向背、陰陽、輕重、厚薄、軟硬等,都在簡略的筆墨中充分傳達出來,而且看上去總象在水中,是濕潤潤的。

白石老人自己說:「我畫的蝦和平常看見的蝦不一樣,我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所以是活的。」西班牙著名畫家畢加索對張大千說過:「中國畫真神奇,齊(白石)先生的畫,水中的魚兒沒有一點色,一根線去畫,卻使人看到了江河,嗅到了水的清香。」齊白石的畫達到了藝術的至高境界---氣韻生動。

關於太極拳的練習,郝為真先生說:

「初練時,如身在水中,兩足踏地,動作如有水之阻力。第二層,則如身在水中,兩足浮起,浮遊水中,能自如運動。第三層,則身體輕靈,兩足如在水面上行走,臨淵履冰,神氣內斂,不敢有絲毫散亂。此則拳成矣。」

楊澄甫宗師言練拳之境界:

「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又說:「世間練太極者,亦不在少數。宜知分別純雜,以其味不同也。純粹太極,其臂如棉裹鐵,柔軟沉重。推手之時,可以分辨。其拿人之時,手極輕而人不能過。其放人之時,如脫彈丸,迅速乾脆,毫不受力。被跌出者,但覺一動,並不覺痛,已跌出丈余矣。其粘人之時,並不抓擒,輕輕粘住,即如膠而不能脫,使人雙臂酸麻不可耐。此乃真太極也。若用力按人推人,雖亦可以制人,將人打出。然自己終未免吃力,受者亦覺得甚痛,雖打出亦不能幹脆。反之,吾欲以力擒制太極能手,則如捕風捉影,處處落空。又如水上踩葫蘆,終不得力。」

楊澄甫宗師所言指明了太極拳的練習方向和境界,當為每個學拳者所銘記:

練拳之時,要全身鬆開,不尚拙力,中正和順,穩靜安舒,輕靈圓轉,純以神行。要如莊周之夢蝶,人蝶不分,做到思慮全無,心中空空洞洞,人拳兩忘。

唯有不斷揣摩太極的特點,才能更好的理解太極,從而對我們日常練拳產生積極影響。大家共勉!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