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這些,能讓你的孩子遠離扁平足!

兒童扁平足分為兩種:第一種為功能性扁平足,看上去腳外形扁平,足弓小,是由於足底肌肉發達,軟組織肥厚造成的,但是足關節正常,正常的走、跑、跳不受影響;第二種是病理性扁平足,較多見,由於足弓的作用減弱,使走、跑、跳受到影響,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就會產生腳痛,從而妨礙孩子的全面鍛煉,長大成人後,其勞動能力也受到一定限制。那麼怎樣預防孩子扁平足呢?

1.胖寶寶的鞋子每3~5個月要更換

導致寶寶扁平足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分別是寶寶的韌帶力量不夠以及足底肌肉發育不良。這些都是先天的原因。但是,近年來小胖墩一多后,扁平足的發病率也提高了。

有醫生做過統計,扁平足的發病率與寶寶的體重成正比。因為寶寶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階段,手腳的生長速度最快。而胖寶寶足部的肉肉比較多,如果鞋子小,肉擠在一起,時間長了就可能誘發扁平足。因此,寶寶3歲左右後,鞋子一般在3~5個月左右就應該更換了。

Advertisements

如果你家的寶寶比較胖,那麼尤其需要一雙好鞋。寶寶鞋子的材料、形狀、高低、輕重都有講究。建議爸爸媽媽給寶寶選擇輕便的鞋子,鞋子緊貼腳底板。皮鞋底部應隨著腳底板的線條有輕微弧度,而運動鞋則需要透氣耐穿,不要太厚。

此外,除了鞋子的長短,寬度也是需要爸爸媽媽留意。當寶寶穿好鞋子后,媽媽用手指按壓鞋面前部,看看腳趾和鞋之間是否有一定的活動縫隙。對於胖寶寶來說,早點在鞋子里墊一個足弓墊並沒有壞處。

2.寶寶不用太早學走路

由於我們人體足部的軟骨很多,構造精細。因此,即便是通過手術,扁平足的問題也很難徹底解決。所以,醫生建議,媽媽可以給已經患有扁平足的寶寶,定做專門的扁平足鞋墊。

當然,扁平足也可以預防並在一定程度上予以糾正。首先,爸爸媽媽控制寶寶的體重很重要,避免過於肥胖。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寶寶不用太早學走路。

Advertisements

寶寶學會站立后,爸爸媽媽也不要急著讓寶寶學走。因為,在足弓尚未較好形成的情況下,寶寶勉強練習走路,全身重量壓在足部,很容易使足弓過重而逐漸導致扁平足。這個時候,反倒更適合讓寶寶多練練爬行、翻跟斗。

現在天氣冷了,爸爸媽媽也不要給小寶寶用熱水泡腳。因為寶寶足底的韌帶遇熱會變得鬆弛,不利足弓發育形成和維持。爸爸媽媽可以每天定時給寶寶做做足部肌肉鍛煉,如讓小寶寶踮起足尖站立。三四歲的寶寶則可以練慣用足跟、足尖、足的外緣走路,這些都是預防和糾正扁平足的好方法。

2、嬰幼兒選鞋「三步曲」

第一階段:寶寶15個月前,爬行期至學步初期

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嘗試站立和走路,此階段應多鼓勵寶寶在室內赤足,讓足部直接接觸地面,增加足底抓地感,培養平衡力。而為了保暖及避免足部受傷,在室內也鼓勵穿鞋底特薄及軟身的鞋子。而在室外,地面環境複雜,建議穿保護性較強的鞋子。

第二階段:15個月後,學步初期(步態未穩)

此階段的幼兒處於學步期階段,開始有較多走路的時間,但由於步態未穩,鼓勵穿鞋身前半部容易曲折的幼兒學步鞋。鞋子的鞋身最好是用網布設計的,鞋底要薄而柔軟,使鞋容易曲折,這樣孩子走路時才容易起步。

第三階段:24個月後,穩步期(步態穩健)

此階段的幼兒處於穩步階段,雙足長時間承受體重,足底有厚厚的脂肪遮蓋足弓,容易使足部扁平,同時也有較明顯的後足外翻及X形腿。此階段的幼兒應穿鞋身比較堅硬的幼兒穩步鞋。這類鞋需要有特別堅硬的後跟杯,進一步控制後足外翻,溫和承托足弓,同時鞋底也是要容易曲折的,便於起步。

3.看四元素選鞋

1)、有不同幅度足弓墊承托,以舒緩足弓疲勞,預防扁平足後遺症;

2)、有堅硬的後跟杯,以穩定後跟骨,控制後足外翻的幅度;

3)、前足有不同圍度的選擇,防止前掌過松過緊,增加足部舒適度;

4)、定型中底設計,幫助穩定腳形,加強鞋墊的承托力。

5.每4個月做定期足部檢查

專家還建議兒童可透過多做一些鍛煉性的運動,如足尖運動、爪趾運動和彈跳性運動,幫助鍛煉足弓發展。

另外,家長也要多留心兒童平時的生活姿勢,幫助兒童養成正確的坐姿和睡姿,減少兒童足部後遺症的機會。

家長應為4~14歲的子女每4個月定期做一次足部檢查,了解兒童足部情況,及時預防和處理兒童足部問題。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