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轉眼球就能恢復視力?不要太天真了!

不知道為什麼,偽科普總是傳得比游醫生的正經科普快得多廣得多。或許我應該好好反省下,如何才能變得更有才華,寫出比偽科普更流行的好科普。

我們來看看流傳頗廣的一篇偽科普「飛行員都在用的視力恢復方法(500度)」,其中羅列了一大堆遠方注視、晶體操、按摩操、轉眼法、眼呼吸凝神等方法。

類似的文章其實蠻多的,比如「視力恢復七日眼球操」。這些文章中都表示,只要按照他們說的方法,輕度近視就可以恢復正常,500度的近視也能恢復到100度左右。

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願望是好的,然而現實是殘酷的,通過這些所謂轉眼球的方法基本不太可能恢復視力,並且這些方法大多也不是他們的原創,基本都是根據貝茨療法演變而來。

貝茨療法是怎麼回事?

Advertisements

早在一百年前,美國眼科醫生貝茨寫了一本叫做《摘掉眼鏡完美視力》的書,在書中列出了一套「鍛煉眼球改善視力」的方法。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匯視、宜動、放鬆。

貝茨醫生認為近視等屈光問題是由於精神緊張導致的,所以只要通過訓練放鬆眼睛的肌肉,以及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近視就可以不治而愈了。

雖然有一些患者堅稱他們通過訓練確實視力有進步,不過在剛創立的時候,貝茨療法就被很多眼科醫生質疑,直到現在,美國視光學協會和美國眼科學協會仍然認為其沒有科學依據,只是起了一種安慰劑效應。

為什麼我們說貝茨療法沒什麼用?

貝茨醫生認為眼球通過改變形狀來聚焦,通過一系列眼球訓練方法,如轉動眼球、搖擺法等放鬆眼外肌的方法,就能解決近視。

Advertisements

但是,我們現在發現,眼外肌主要是用來支配眼球的運動,比如說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需要眼外肌幫助我們眼睛動起來。而眼睛看東西時候的聚焦調節能力,主要是來自於眼睛裡面的睫狀肌,轉轉眼球並不能改變它的狀態。

大家都知道,眼睛和照相機原理類似,都是可以變焦的。而眼睛主要有兩個鏡頭,角膜和晶狀體。通常角膜不會有什麼大變化,除非配戴一些特殊的隱形眼鏡改變它的形態;而晶狀體的形態是可以改變的,扁一點或者凸一點,眼睛因此就獲得了變焦的能力。

角膜和晶狀體示意圖 來自網路

晶狀體形狀的改變,主要就是依靠睫狀肌。一般來說,當我們看遠的時候,睫狀肌處於放鬆的狀態;當我們看近的時候,睫狀肌會收縮,而使得與它相連的懸韌帶鬆弛,晶狀體就會變凸,屈光力增強,會聚光線的能力更強,從而使眼睛能看清近處的物體。

睫狀肌示意圖 來自網路

長時間看近,睫狀肌一直處於收縮的狀態,就會引起疲勞,一些家長經常會諮詢的假性近視,其實就是指睫狀肌的這種疲勞狀態。這個時候,點睫狀肌麻痹葯,也就是散瞳葯,讓睫狀肌不收縮,眼睛處於一個自然的狀態進行驗光,就能檢查出眼睛真正的度數,區分是不是真的近視了。

除了近視,我們經常說的散光,主要也是由角膜和晶體表面的形態決定的,與眼外肌也沒有什麼關係,因此單純通過訓練眼外肌並不能解決屈光問題。

為什麼有人覺得練習后視力改善了呢?

貝茨療法被發明出來已經100年了,為什麼理論上來說並沒有什麼道理的東西仍然沒被淘汰,並且還有一些人聲稱通過練習好像視力真的變好了呢?

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原因: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點,裸眼視力也就是不戴眼鏡的視力和度數其實沒有一個絕對的對應關係,比如矯正視力都是1.0且同樣是200度的兩個人,如果有一個人平常不戴眼鏡,但另外一個人平常一直戴眼鏡,那日常不戴眼鏡那人的裸眼視力可能相對較好。

而長期戴眼鏡的人,摘掉眼鏡適應一陣子后,會覺得裸眼視力好像變好了,簡單來說主要是因為視網膜和視覺中樞會逐漸適應模糊的成像而提高圖像處理能力,所以給你的感覺是視力在變好,但是其實你的度數並沒有什麼變化。

其次,由於貝茨療法中有捂眼,效果類似於熱敷,可能會改善瞼板腺油脂的分泌,使得淚液變穩定,從而改善角膜的屈光力,使得視力提高。我們平常眼睛乾澀的時候覺得看東西不清楚,然後眨眨眼睛看東西就能清楚一些,就是由於淚膜的作用。

最後,貝茨療法雖然不能治療近視,但是他所提倡的一些訓練方法,或者後人基於此做的一些改良版訓練,某種程度上可以緩解我們眼睛的疲勞。尤其是現在,大家天天都對著手機,眼睛基本都處於一種疲勞狀態,那麼能讓眼睛得到休息,一般都會讓你覺得眼睛好像好點了。

下一次,當你看到轉轉眼球視力就能好的文章時,不要抱太大希望,真的近視了通過這些方法基本不太可能會逆轉。倒是平常注意適度用眼,不讓眼睛一直那麼疲勞或許更可取。

作者:游玉霞,北京同仁醫院驗光配鏡中心視光醫生

題圖來源:123rf.com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