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黃帝內經:慾望-實力=陰陽失調

陰陽到底代表了什麼?陰和陽之間有怎樣的關係?為什麼中醫看病非常重視陰陽?現代人生病衰老的主要原因在哪裡?氣血不足和陰陽失和怎樣致病?為什麼說慾望是刑克和耗損的主要因素?

陰陽是中國傳統哲學中一對非常重要的概念,我們在講陰虛陽虛體質的時候給大家介紹過,它事實上沒什麼玄妙,只是相互對立而又統一的關係組合。大家看過太極圖,它一半是黑、一半是白,但也並非是全黑或者全白,而是在各自內部還有一個與主體顏色相反的小眼睛,看上去就像兩條互相追逐而又彼此依存的小魚兒,我們把它叫做「陰陽魚」。在易學文化中,它也被稱為「兩儀」。黑色的一邊,稱為「陰」,而白色的一邊,稱為「陽」。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為「水」和「火」,「柔」和「剛」,「虛」和「實」,或者「邪」和「正」。那這陰陽糾纏、難捨難分的圖像到底意味著什麼?它又為什麼會成為我們民族文化和傳統醫學中最為精妙和不可或缺的部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女神駐顏寶典(jipinnvrenfm)或收聽電台專欄:極品女人FM(蜻蜓電台)

「陰陽魚」的圖案,透露了三點要義:

1.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是由陰陽、表裡兩個方面相輔相成的,所謂「孤陰不生,孤陽不長」,沒有絕對孤立和單一的事物;

2.陰和陽的力量彼此對立制約而又融合統一、消長平衡;並且,在這種矛盾當中,事物才得以運動、變化和發展;

3.每個事物的兩個面向也並非絕對和純粹,而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互根互用、相互轉化。

比如,男性雖然強壯剛猛,但體內也有雌激素的存在,也有溫柔包容的一面;而女性雖然纖弱陰柔,但體內也有雄激素,同樣也有堅強和冷靜的一面。如果彼此間沒有陰陽的調和,「男女」就是兩種固化極端、難以理解和無法共融的動物。因此,我們在了解陰陽魚之後再來看待世間萬物,就比較容易擁有一個全局、中立和辯證的觀念。再比如天地、日月、雷電、風雨、四時、雌雄、剛柔、動靜、顯藏,都是陰陽間對立統一的關係。而我們的身體,也是以陰陽二氣長養形體百骸;人類的經絡、骨肉、腹背、五臟、六腑乃至七損八益等,可謂一身之內,莫不合陰陽之理。

因此,在中醫養生學中,歷代醫家都非常重視陰陽的辯證統一。《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明代醫學家張介賓說,「陰陽原同一氣」,「若以精氣分陰陽,則陰陽不可離」。《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陽氣根於陰,陰氣根於陽。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明末的另一位醫學家趙獻可也說,「未有精泄已虛,而元陽能獨全者」,陽傷必損其陰,陽氣衰則精血衰,生氣衰也。所以,保全陽氣就有助於生化陰精,聚存陰精亦有益於護養陽氣。另外,從中醫的「陰陽互生互制」理論分析,一方不足,另一方也必然不足;一方過盛,必然導致另一方不足,而一方不足,也會表現為另一方過盛。此外,「陰陽離決,精氣乃絕」,若陰陽二者之間不協調、不平衡,處於分離決絕的狀態,則會造成維持人體最重要的物質精和氣的消亡。

我們在體質調理的節目中講過,所謂「陰氣」,一般是指「肝腎精血」,而其對應的陰虛,就是指陰液不足,即:組成人體的物質虧損,比如:血液、津液、陰精虛少;體現在臟腑上,又表現為:肺陰虛、脾陰虛、肝陰虛和腎陰虛。而陽氣,是指具有溫養組織臟器、維持生理功能和固衛體表等作用,並充盈於周身之氣。從人體的組織結構上看,上為陽下為陰,體表為陽體內為陰,背為陽腹為陰;六腑屬陽,五臟屬陰;從人體的生理功能上看,陽主升陰主降,陽主出陰主入;而從人體的病理變化上看:陰陽失調是一切疾病發生的根本,比如:陰陽偏勝或陰陽偏衰,都是我們生病和早衰的根源。因此,體質調理和治病的根本都應從陰陽氣血、臟腑表裡及生克制化入手,才能把握關鍵,強健自身。所以,《黃帝內經》中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也就是說:我們健康的根本在於使「陰陽」平和協調、精神情志活動正常和諧,使陰陽雙方在相互作用和消長狀態中仍能保持一種穩定和平衡的狀態,如是則「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聰目明,氣立如故」。

然而,現代人離這個古人推崇的「健康狀態」,實在是相距甚遠,儘管我們生存條件遠勝以往,也似乎非常注重健康;但根本上來說,現代人無論是從生理還是心理上,還是存在著某種隱性缺失和疾病潛伏,並且陰虛和內耗為主的體質狀態佔據了大多數。也就是說,現代中國人大部分都有亞健康的情況,在這些亞健康人群中,絕大部分病因是在氣血不足和陰陽失和上。現代中國人面臨著比以往任何時候大得多和殘酷得多的生存壓力和社會競爭,當我們對人生抱持美好的理想和目標,而這個目標因為種種原因難以在生活中實現時,就會感到挫敗、焦灼、痛苦和失落;再加上周圍人的急功近利、指摘比較和刺激挑釁,我們的心靈就容易失衡,甚至逼迫自己走上一條自毀和消耗性的道路。而有很多精英人群,背負著更高的經濟指標和價值期許,也很容易不知不覺地陷入一種「越來越忙」的境地當中。

《黃帝內經》中,對於「情志刺激」、「七情致病」以及「勞逸適度」對於衰老和疾病的影響有著非常明確而精闢的闡述。曾經有一位中醫專家說過一個公式:慾望-實力=上火。她說,我們被難平的慾火折磨得痛苦不堪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想達到的慾望,我們要填平的欲壑遠遠超過了我們實力所能及——這就是想出來的火……如果這個人的一生,都在為錯誤的慾望或者過高的要求而忙碌著,克己著,首先,他不可能是個幸福的人,其次,他的生活過程本身就是個傷身的過程,消耗健康,縮短壽命的過程,等於是在沒有加油,添柴的基礎上,不斷地撥亮生命的火苗,「不用揚鞭自奮蹄」著,看似可以暫時地亮起來,甚至比旁人還要亮,但肯定是以縮短燃燒時間為代價,這就是中醫說的「壯火食氣」,過旺的慾望之火是要消耗元氣的。也就是說:當我們的慾望大於現實制約和實力,就會引起焦灼、上火和煩惱的體驗,這個時候,你越是逼迫自己去奮爭、去超越,越是在嚴重地耗損你的生命和陰精,導致我們生病衰虛和提前報廢。

當我們透支自己的生命元素在努力、奮鬥和追求完美時,我們首先損耗的是肝血,繼而引起頭暈頭痛、眼乾眼澀、口乾口苦和失眠多夢、月經不調等癥狀;而肝為心之母,肝陰虧就會上火,火炎上行,心血也會被消耗殆盡,血不足以濡養心臟,就會出現心區不適、心慌心悸、心律不齊的癥狀;而腎為肝之母,肝陰耗盡以後,就會調動腎精來補充,而腎精是全身元氣元陽的根本,是決定你壽命的核心因素,如果你不斷地戰鬥和消耗,你的腎精只好不停地分配來滿足你的消耗,長此以往,腎就會疲累不堪,最後繳械投降。

再加上女人每個月都要耗損氣血,還要生育子女,就如同在一架小火爐上放置一口大鐵鍋,還不給鍋添柴火,這樣能夠堅持多久?即便你吃了很多好東西,卻又因多思多慮和飲食不節導致脾胃受損,轉化不成氣血精微,彌補不了你的大量虧耗,還是等於入不敷出!只是稍微延長了一點時間,沒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再加上你時不時地因為感情婚姻、家庭糾紛、人際不和、事業不順生個悶氣,這種消耗就更為嚴重。這是奪命的「刑克」和「大耗」,你究竟有多好的身體底子可以承受?

因此,我們才要在周日的心靈成長版塊中介紹提升修養、強健身心和避免損耗的方法和原則,因為大部分人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還把它們當做人間的至樂來追求。所以,要想「陰平陽秘」,必須從適當降低人生期許和慾望追求入手。這個道理我們也在第70期節目中也有所闡述,各位可以對照參考。

微信公眾號:女神駐顏寶典(jipinnvrenfm);有聲專欄:極品女人FM(蜻蜓電台)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