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胃」健康而來!

胃腸疾病對我們來說比較普遍,平時我們熟知的心口窩疼、噁心、嘔吐、腹脹、打嗝、燒心、拉肚子、便秘等等癥狀,幾乎都和胃腸有關。我們的祖先,把胃腸的功能放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稱「脾胃」為後天之本。

胃病常見的三種病因

第一種:飲食傷胃

  • 過飽,胃腸工作量加大,超出它的能力範圍,於是就出現了一系列的消化不良的癥狀。

  • 過飢,就是說總是吃的太少,營養物質根本就滿足不了人體的需要,久而久之連胃腸都營養不良了,它也就罷工了,不幹活了。

  • 潔凈,就是吃東西要講衛生,要新鮮,最好是現做現吃。

第二種 情志失調

  • 很多人都有體會,當自己有心事的時候,生氣的時候,焦慮的時候,會出現吃不下飯、打嗝,甚至腹脹、腹痛、拉肚子或者便秘。醫聖張仲景就在他寫的一本書《金匱要略》人憂思惱怒,精神緊張,以致肝氣鬱結,橫逆乘脾,導致脾胃的功能出現異常。

第三種 外邪犯胃

中醫把自然界的氣候總結為「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六氣太過,稱之為「六淫」,其中的寒、濕與脾胃病關係最為密切。寒邪傷胃,胃著涼了,因寒主收引,陽氣被寒邪所遏制不得舒展,導致氣機阻滯,多出現胃痛。

在治療胃病上,很多的患者會選擇中醫治胃病,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中醫治療胃病,關鍵是注重養胃、培護胃氣,扶助機體正氣;而西醫治療是直接抑制胃酸分泌,使用「胃粘膜保護劑」,若不控制飲食,一旦停葯后容易複發。

中醫治胃病的辯證理論

一、審症求因,據因論治

胃病主要分為以下幾種:脾胃虛弱、胃陰不足、脾胃濕熱、肝胃不和等。

  • 脾胃虛弱癥狀

經常覺得肚子有點脹,或者經常隱隱作痛;吃完飯癥狀加重,總是沒胃口,打不起精神。勞累或受涼后也會胃脹胃痛,喝熱水或捂著肚子會覺得舒服些。

  • 胃陰不足癥狀

胃裡覺得燒,餓得比別人快,吃得卻不多,口乾舌紅,大便乾燥。

  • 脾胃濕熱癥狀

經常肚子脹,舌苔黃而厚膩,口苦口臭,還時常噁心想吐,大便比較干,甚至便秘。

  • 肝胃不和癥狀

中醫認為,肝功能不順暢會影響脾胃,導致肝胃氣滯。如果胃病經常在生氣、煩躁、鬱悶等情緒變化時發作,多屬於這種類型。

  • 胃熱熾盛

多飲多食、喜食涼物,口氣濁,牙齦紅腫,脾氣暴躁,舌質紅,苔黃厚或黃膩,大便乾結,尿黃等。

二、因人因地,因時制宜

比如同一個癥狀「胃痛」,發生於孩子,飲食不節占很大原因,食量,自己不能控制;注重美味,而忽視了衛生。發生於中年人,多由於情志不調,工作壓力大,人際關係緊張,生活中矛盾重重,如果不能及時梳理,就會肝氣鬱結,繼而肝鬱乘脾,脾失健運,胃失和降,脾胃功能失調。發生於老年人,除了情志因素,還有脾腎虛損夾雜其中。

除此之外,中藥調理,沒有西藥對胃黏膜的刺激,沒有藥物依賴性,從五臟六腑同步調理,效果好,綠色安全、沒有副作用,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第一醫院國際醫療部中醫科專家建議:

常言道:胃病「三分治,七分養」,中醫治胃病,養胃是關鍵。七分養應該在三分治的基礎上進行,經全面檢查確診後進行系統治療,並配合精神方面進行調養,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保持有節制的飲食是治療胃病的關鍵。另外,高度精神緊張也是胃病發生的重要原因,如司機、建築工人、辦公室工作人員等的胃病發生率都很高,所以這些人更應該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及樂觀的精神狀態。

更多健康諮詢,請關注「丹東市第一醫院國際醫療部」官方頭條號。

你可能會喜歡